年后算賬 揭遍地短板VR風口如今飛到哪家電
2015年從谷歌到微軟,從蘋果到Facebook,巨頭紛紛布局VR,資本的觸角史無前例地涌向這個虛實相生的跑馬場,VR創業公司雨后春筍般滋長,動輒幾千萬甚至幾億美金的融資額吸引著人們眼球,但是我們不禁想一想VR究竟是個什么?能做些什么,是戴個全封閉的眼罩,里面有屏幕可以看3D視頻就是VR了么?帶著以上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扒一扒VR風口的現在飛到哪兒了。
在聊VR之前我們先搞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什么是VR?其實,VR全名為Virtual Reality中文意思就是虛擬現實,簡稱VR)。VR最早是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Jaron Lanier)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體內涵是: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接口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通俗來講就是一種可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的計算機系統,使用戶產生身臨其境體驗。
通俗來講VR就是可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使用戶產生身臨其境體驗
其實如今談VR多少有些偽概念的意思,并沒有幾款“真正落地”的產品,和大部分智能硬件一樣,阻隔在VR產業面前的是“數據計算能力”與“數據傳輸速度”兩座大山,如今平臺、周邊、應用都沒有落地,可以說屬于VR風口如今才剛剛起風。
技術層面使VR變成"全封閉的眼罩"
·技術層面:到底什么是VR?
如今無論是業內還是普通消費者都認為2016年是VR的“爆發元年”,但是筆者認為這個行業還是在“畫餅”的階段,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我們不禁想一想到底什么是VR,戴個全封閉的眼罩,里面有屏幕可以看3D視頻就是VR了么?
我們不禁想一想到底什么是VR,戴個全封閉的眼罩,里面有屏幕可以看3D視頻就是VR了么?
目前在售的VR設備大致分為兩個陣營,一是直接插入手機作為顯示屏的VR,如三星Gear VR和谷歌Cardboard。用戶使用的是歐幾分辨率決定了設備的體驗,由于手機是可以更換的,因此可以通過更換一些高分辨率的手機來提升使用體驗。不過由于手機和設備之間會存在一定間隙,因此此類設備帶來的沉浸感會稍差一些。
▼效果差:不是在潛心踏實做產品做技術,而是更熱衷于產品的包裝推廣
說到VR頭戴顯示設備的實際體驗效果,僅僅通過一個頭戴設備就想要讓用戶體驗出虛擬世界的感受,這明顯忽略了我們身體的四肢以及其他感知器官,所以,必然沒法做到完全的沉浸式體驗效果。筆者覺得真正的VR將是和我們生活密切先關且不可或缺的,會與其它產品結合在一起從新產生“化學反應”,而不是這種外形傻大黑的VR頭戴,所以說以這個設想為基點的話,說如今的VR才剛剛起步也不為過。
即便我們認為現在的VR頭戴就是其應有的形態,但其一直所強調的給用戶帶來的沉浸感
但都由于技術上的瓶頸,目前的產品始終未能呈現出那種宣傳的逼真效果
即便我們認為現在的VR頭戴就是其應有的形態,但其一直所強調的給用戶帶來的沉浸感,但都由于技術上的瓶頸,目前的產品始終未能呈現出那種宣傳的逼真效果,當然除了體驗效果不佳以及技術瓶頸之外,伴隨著國內互聯網浮躁的大環境,很多硬件制造廠商并不是在潛心踏實做產品做技術,而是更熱衷于產品的包裝推廣。
這樣或許可以通過短時間內的一系列推廣手段讓品牌獲得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如果拿不出像樣的產品出來,用戶依舊不會買賬。下面我們就從體驗效果、技術瓶頸、浮躁風氣和未來出路這幾個方面來聊一聊VR所面臨的尷尬局面。
▼網絡:傳輸速度慢,如何交互?
且不說上面一個筆者聊到一個足以欺騙大腦的影像程序,就算是如今的3D電影文件,一般大小都在15G到20G左右。如果直接從云端點播,我們需要3M/秒左右的下行速度,就算如今的網絡能夠實現,也請不要忽略因為計算芯片速度/功耗的原因如今鮮有移動設備的電池能夠支撐20G大小數據量的持續高速下載。
芯片、網絡、電池——芯片還得考慮計算力和功耗的平衡
都不足以支撐用技術完全虛擬一種感覺的能力
可以說芯片、網絡、電池——芯片還得考慮計算力和功耗的平衡——都不足以支撐用技術完全虛擬一種感覺的能力。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