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社交應用為啥就是火不起來?業界
一本名為《The Science Intimate of Relationships(親密關系的科學)》的新書中寫道,有實驗表明,在朋友圈曬甜蜜、秀恩愛是社交網絡中最不受歡迎的人。公共社交空間的不自由為情侶社交提供了生存契機,但專注情侶社交的移動應用早已出現。
第一款情侶社交移動應用“Pair”(現已改名“Couple”),誕生于2012年美國創業孵化機構Y Combinator舉辦的Demo Day(演示日)活動中。在社交網絡概念當紅的背景下,主打情侶社交的“Pair”迅速獲得了較高的關注。緊隨其后,同樣主打情侶社交的“Between”、“小恩愛”、“微愛”等App紛紛上線。
但是,從誕生到現在已有近兩年時間,情侶社交應用卻仍未掀起私密社交潮流。以最早上線的“Couple”為例,目前蘋果商店全部下載次數在200萬左右,與龐大移動網絡用戶相比,這個體量實在太小。
情侶社交應用為何火不起來?
粘性不足
情侶社交應用們往往面臨粘性不足的考驗。
首先,互動單一。雖然情侶之間的交流溝通可能較一般人更頻繁,但是兩個人之間的互動畢竟有限,有限的互動決定了情侶社交應用的使用頻次不會太高。
其次,缺少反饋機制。發布于情侶社交應用中的內容只能被情侶本身看到,缺少旁人的圍觀和評論,反饋太少,影響使用的積極性。
同質化
私密聊天是大多數情侶社交應用的主打功能,但是即時通信市場已是一片紅海,而與普通即時通信應用聊天功能相比,情侶社交應用服務沒有特色,功能同質化嚴重。簡言之,有微信、QQ已經能夠便利的交流了,為什么還要裝一個情侶社交的APP?
并且,很多情侶社交App服務不穩定,消息推送延遲的現象經常發生。網絡段子常有這樣的故事:一個男性用戶因消息推送延遲沒有及時回復,女友怒而相斥,進而雙方產生矛盾。
情侶社交應用們如何自救?
盡管當下面臨用戶群體小,市場需求尚未完全開發的現狀,但是在情侶社交的剛性需求下,依然有玩家選擇進入,比如今年四月剛剛上線的“You&me”。面對情侶社交App存在的問題,一些情侶社交App進行了新的嘗試。
豐富功能
為了避免同質化,提高用戶粘度,情侶社交App們圍繞目標用戶開發了更多功能。其中,游戲被一些情侶社交App引入以提高吸引力。
“小恩愛”內嵌了一款名為“在哪兒”的游戲,游戲規則是在一整個頁面的人頭像中找到自己伴侶的照片;微愛內嵌了打老公和愛情樹兩款游戲。這些游戲規則簡單,主題圍繞情侶生活,比較接地氣,能夠對情侶們產生一定吸引力,不過風險在于規則過于簡單容易讓用戶厭倦。
在同類應用中,“微愛”的附加功能較多,除了內嵌游戲,還開發了“情侶愿望”和“我們的家”兩個功能。
打造社區
為解決反饋過少的問題,“小恩愛”選擇構建公共討論區與私人交流區并存的模式。“小恩愛”中有“情侶說”和“空間”兩個板塊,“情侶說”是一個交流社區,用戶可以發帖、評論;“空間”是情侶共同的主頁,向所有“小恩愛”用戶開放,讓不同情侶可以互訪。這兩個板塊幫助用戶在擁有屬于情侶的私人空間的同時,又有能夠有大眾交流的公共板塊。既保護了情侶們的私密社交需求,又能夠提供更多內容和互動,解決反饋過少的問題,增加用戶粘性。
以工具為入口
一些工具類應用也在切入情侶社交市場。今年三月,大姨嗎上線情侶版,情侶版分男生端和女生端,女生可以為綁定的男生設置相關數據,男生可在第一時間接到關于女生身體狀況的通知,雙方還可以進行交談。雖然功能不如情侶社交類App完善,但是從工具的角度切入,對用戶而言更加實用。
隨著綜合型即時通信承載了越來越多社交關系,這類主打私密社交的細分類APP或許將迎來更好的發展契機。相對私密是情侶社交App的特色,雖有粘性不足和同質化的缺陷,但在情侶對私密社交的剛性需求下,情侶社交APP依然有存在和發展的空間。
與“Couple”相比,國內的“微愛”、“小恩愛”等在滿足情侶社交需求上作出了更多嘗試,從用戶反饋結果來看,這些嘗試收到了積極效果。大姨嗎類的工具性應用切入這個細分領域,為情侶社交類App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