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和實際業績存在偏差的現象在資本市場屢見不鮮。隱瞞不佳的業績,在露出虧損真面目后,也產生了一系列的黑天鵝事件。
而業績變臉、信披違規的背后,歸根究底都是因上市公司經營不善、管理不當等諸多因素引起。其引發的后果不僅會導致上市公司信譽受損、股價下跌,也會令廣大投資者承受較大的損失。
近日,這一幕便在游久游戲的身上上演。
12月20日晚間,游久游戲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業績預告中披露的凈利潤與實際業績存在較大差異,對業績由盈轉虧的風險提示不準確、不充分、不完整而被上海證監局警示。
游久游戲對業績的披露可謂“變臉”頻繁,從2018年1月31日虧損2.4億元—盈利1000萬,再到4月19日虧損3.94億元,到實際業績確定虧損4.22億元。不僅業績預告披露的凈利潤和實際業績差距懸殊,且遲至 4 月19 日才予以更正,對業績由盈轉虧的風險提示也不夠準確、充分和完整。
根據上海證監局《關于對上海游久游戲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顯示,2018年1月31日,游久游戲披露的2017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中,預計2017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07億元左右,同比下降約91%,并稱如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游久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實際業績達不到預期,預計會對其商譽計提減值2.5億元左右,公司2017年業績預計將由盈利1000萬元左右轉為虧損2.4億元左右。
2018年4月19日,游久游戲披露業績預告更正公告稱,由于預計對游久時代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85億元、對太倉皮愛優競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股權計提減值準備等原因,預計2017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3.94億元左右。而2018年4月28日,游久游戲披露的2017年年度報告中,2017年度公司實現凈利潤-4.22億元。
證監局就其業績變臉問題將其定性為信披違規。而實際上,今年10月份,游久游戲曾收到過監管函,因公司發布董事6個月內增持股份數量不低于游久游戲總股本1%的承諾,但實際增持股份僅達0.036%。如今時隔兩月再收警示函,對于游久游戲來說,是東窗事發也是咎由自取。
游久游戲前身為游久時代,2014年,公司借殼主營煤炭業務的愛使股份登陸A股市場,搖身一變為主營從事游戲制作、運營的企業,更名游久游戲。然而,近兩年,公司業績下滑,在資本市場炒作概念、管理層內控失靈等諸多問題也引發了市場人士的質疑和不滿。
2018年1月8日,游久游戲通過公司官方網站發布題為《游久游戲布局區塊鏈業務媒體游戲雙線并行》的報道,多家媒體報道并轉載。1月9日和10日,公司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后被監管問詢,公司在問詢函中稱,公司主營業務為網絡游戲的發行與研發,及游戲媒體資訊平臺運營,與區塊鏈業務無關。7月16日,因其違規披露區塊鏈業務,公司董秘又被上交所處以監管關注決定。
今年11月,上交所因其業績變動差異大對游久游戲的有關責任人予以通報批評,包括其時任董事長謝鵬、財務總監王新春、董事會秘書許鹿鵬、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召集人劉繼通等。
不管是炒概念還是增持,都是上市公司為抬升股價的短期操作手段,而非長久之計。沒有業績、不能為投資者真正獲利的企業也會被資金所拋棄。潮水終會褪去,裸泳者也不會潛伏太久。
【來源:財聯社 作者: 張書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