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國外科技媒體 ZDNet 報道的關于 LG OLED 電視燒屏的消息,成為了社交平臺上的熱點。據報道稱,有消費者發現,位于 San Jose ( 圣何塞 ) 的 Fry ‘ s 電器商店,一臺 LG OLED 65E7P 彩電出現了明顯的燒屏現象,與顯示內容無關的 Dolby LOGO 隱約出現在了畫面中央。這臺出現燒屏現象的 LG OLED 電視,在國內電商平臺售價 34999 元。
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資料顯示,OLED 65E7P 彩電上市于 2017 年,雖然是一款舊產品,但實際上展示機僅在 3 月服役。據了解,LG 對旗下 OLED 電視的承諾是,正常看的話,30000 小時或者 10 年都不會燒屏。
OLED 電視燒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關于 OLED 電視燒屏的問題,早前就有報道。從仁川機場到國外媒體對 OLED 電視專業的測試,都出現過燒屏現象。其中,國外媒體花費 1 年時間做的評測,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國外媒體對 LG OLED 電視 C7 進行了為期 46 周的通電燒屏測試,方法是 6 臺 C7 每日同時通電 20 小時,模擬日常使用,日播放時間為 5 小時,最后的結果是,OLED 電視產生燒屏現象。這些案例,看起來雖然像技術成熟度與穩定性不足導致的 " 產品個體差異 " 極限化表現,但確實證明 OLED 會產生燒屏現象。
OLED 電視在畫質顯示方面的能力比 LCD 電視要好很多,但它由于燒屏現象受到消費者質疑,產品推廣起來比較慢。關于燒屏的原因,業內普遍的觀點是像素點 " 不均勻老化 " 的結果:即,顯示一些畫面,尤其是長期顯示靜止畫面的時候,一些像素高亮工作、一些像素亮度比較低,甚至被關閉。這就產生了線條或者 "logo" 烙印。
為何很多燒屏的現場照片顯示 OLED 電視屏幕的 " 局部地區變亮 "?這其中的學問就在于,燒屏其實有多種原因導致。燒屏的第一種原因是 " 發光材料老化 ",比如等離子電視的熒光粉或者紫外線激發裝置、OLED 電視的 OLED 材料。這部分的老化一般的反應是屏幕顯示畫面時,相應部位亮度不足 ; 第二種原因是 " 驅動結構老化 "。
無論是等離子電視還是 OLED 電視都是 " 像素自發光 " 結構。這導致像素點持續消耗電能——也就是業內常說的 " 電流驅動 "。LCD 電視的屏幕不會出現燒屏現象,是因為它的像素點只是一個光閥開關," 使用電壓驅動晶體轉動角度位置 " 的工作方式,這種工作方式本身能量消耗很小。LG 雖然研發出預防燒屏的方法,不過,啟用該功能后又會降低整塊面板的使用壽命。雖然 LG 一直表示,旗下 OLED 面板技術正不斷走向成熟,但從現實中出現的 " 意外 " 情況來看,它并未對 OLED 技術進行革命性的升級。
OLED 電視推動行業迭代普及還需時日
眾所周知,一旦 OLED 電視的屏幕出現 " 燒屏 " 現象,除更換全新屏幕外,別無他法。對于 OLED" 燒屏 " 現象,各大廠商對售后保修的政策不一。筆者在某電商平臺咨詢幾家銷售 OLED 電視的客服關于 "OLED 燒屏問題 ",除了 LG 客服表示 " 燒屏屬于屏幕問題,會提供三年保修 " 外,其它幾家銷售 OLED 電視的客服均表示 " 燒屏不在保修范圍內 "。
OLED 屏幕 " 燒屏 " 是業內公認且無法避免的客觀事實,不少彩電品牌正在積極研發新的方式來減少或避免 " 燒屏 " 現象的發生。目前,業內常用的方法是借助軟件算法,自動刷新像素面板或是自動降低靜止標識亮度,起到平衡像素老化的目的。如索尼在其 OLED 電視上加入像素刷新功能,它可以左右和上下移動像素從而不使屏幕留下殘影 ;LG 和其它 OLED 廠商已嘗試使用系統軟件功能來解決問題,如像素刷新功能,它可以移動靜態圖像防止燒屏,不過這樣會影響面板的壽命,也不能杜絕燒屏現象。
目前,在 OLED 電視產業布局中,LGD 是韓國顯示面板巨頭,也是當前 OLED 電視面板的唯一的供應商。它擁有包括面板廠、整機廠和不同的產品線 ; 中國本土企業雖然也在積極發展 OLED 面板生產線,但想要趕超 LGD 還需時日。隨著 OLED 電視技術的不斷提升,其它彩電品牌為了提升自己產品的綜合競爭力,也在不斷的對液晶電視產品進行迭代。
在中國彩電市場,已有多個彩電品牌旗下的 OLED 電視在售。在去往面板廠商春天的路上,中日韓面板廠商似乎開在同一賽道的列車,何時實現高質量 OLED 面板的量產非常關鍵。目前,盡管 OLED 面板技術還存在提升空間,產品普及尚需時日,但在眾多面板商和彩電企業的共同努力下,OLED 大屏電視時代已來臨。
【來源:天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