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智行MagneRide®磁流變懸架系統憑借其每秒1,000次的響應速度等特性已獲得豪華和超豪華品牌青睞。作為全球領先的主動控制系統,MagneRide®磁流變懸架正向軟件驅動躍升,并通過與整車感知系統、域控制器的深度融合,參與整車動態的智能決策。
京西智行全球懸架電子與軟件工程總工程師吳元專門解析了智能汽車架構下的數字技術、算法、調校等發展前景。
智能汽車架構給磁流變懸架帶來了哪些新功能?
吳元:磁流變懸架系統可以在1毫秒內響應路面變化,響應速度已成為業內標桿。我們還開發了新的“預瞄”功能。通過與車輛的感知系統集成,我們可以利用攝像頭和雷達對前方路面進行評估,并預先調節減震器狀態。
如果系統探測到前方有坑洞或急彎,就可以預先調整阻尼特性,從而優化整體表現。我們還開發了一套實時判斷系統,用來判斷是采用來自感知系統的“預瞄信息”,還是當前路況下的“實時輸入”,以此做出最優響應策略。這樣的能力不僅提升了整車性能,也為整車廠提供了更大的系統靈活性。
這套集成系統還能在緊急情況下優化懸架性能。例如,當車輛觸發自動緊急制動時,懸架系統可立即進行自我調整,以改善制動距離和車輛控制力。作為一項安全增強功能,緊急時刻哪怕微小優勢也可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磁流變懸架是如何實現數字化控制的?
吳元:磁流變懸架是一套主動懸架系統,它通過磁場作用激活內部的磁流變液。這種液體中含有鐵磁顆粒,當施加磁場時,這些顆粒會迅速排列成結構,進而改變液體的黏度,從而調節阻尼力。這種原理非常適配軟件定義汽車的控制方式,因為磁流變懸架的阻尼控制是全程數字化的,調節范圍大、響應速度極快。阻尼力的變化可以在毫秒級完成,而且不涉及任何機械部件的變動。
這些數字控制優勢如何應用到智能汽車中?
吳元:設定了基礎阻尼特性后,整個系統的調校都可以通過軟件完成。磁流變懸架可以直接通過電子控制單元(ECU)實現全流程的重新標定。這為整車廠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比如可以針對不同區域市場做出差異化設定。懸架調節可以是更舒適的,也可以偏向運動風格。我們現在也具備 OTA升級能力。整車量產之后,車企仍可以根據需求對懸架設定進行調整,而且成本可控。
京西智行有哪些智能汽車合作案例?
吳元:我們目前正在與一家大型車企合作開發其首個智能汽車平臺。鑒于長期合作以及磁流變懸架在智能汽車架構中的核心作用,客戶從研發之初就邀請我們參與。我們提供了整套數字懸架生態系統,其中包括減震器、中央控制器算法、支持以太網功能的智能執行控制器以及相關傳感器。
模塊化對供應商和車企意味著什么?
吳元:京西智行致力于提供靈活的模塊化解決方案,既可與整車的中央控制器集成,也可與區域控制器集成。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和現有的子系統,選擇我們的硬件、軟件模塊或集成服務的不同組合。這樣不但保留了車企對車輛結構的掌控力,同時也能享受我們在懸架控制算法、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技術優勢。
切換到智能汽車架構后,最大的技術挑戰是什么?
吳元:最大的難點是將實時控制系統集成到新的以太網通信架構中。通過同時協調多個數字系統的操作,我們一方面保證了懸架需要的實時響應能力,另一方面也保留了我們在這一領域的技術亮點。我們采取了虛擬和實物模型并行開發的方法,目前已達到可以準備開啟采用新生產設施的樣品代。
京西智行在智能汽車領域還布局了哪些產品?
吳元:我們很早就察覺到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并一直在開發配套的數字控制解決方案。我們還提供SARC主動穩定控制系統、空氣懸架、液壓減震器、磁流變懸置和電子機械制動系統(EMB)等。這些底盤系統部件能夠協同工作,共同支持底盤和車身控制的功能,互相共享輸入和處理信息。這樣一來,就為底盤的整體優化創造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