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機器人賽道迎來重磅政策,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據了解,杭州市司法局發布公開征求《杭州市促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意見的公告,通過制度設計規范發展秩序、優化產業生態、強化要素保障,全面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條例》提到,促進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工業制造、農業生產、醫療健康、教育培訓、特種作業、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場景的應用推廣。
聯想作為有代表性的中國科技龍頭企業,在機器人領域做了多年布局,涵蓋了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等多個方面,這為聯想集團持續的業績增長打下了基礎。
具身智能加速落地
當前,人形機器人正處于產業化的關鍵時刻,各行業龍頭紛紛入局,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擴展。大摩認為,中國正在引領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新一輪變革,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也是全球55%機器人產品的生產基地,去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470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40%。
根據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數據,我國2024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27.6億元。隨著2025年各大廠量產,到2029年,產業加速規模化發展,應用場景滲透,有望達到750億元,2024-2029年復合增長超過90%,占據全球市場的32.7%。
中國機器人市場的主導地位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政策支持、入局者不斷增加及AI大模型賦能共同推動行業加速發展。目前,國內人形機器人產品各具特色,在智能化和運動控制等關鍵產品特性上已經展現出了較強的競爭力,并快速推進其量產節奏。
政策層面,國內人形機器人政策體系已形成“國家戰略引領+地方協同推進”的驅動格局,重點圍繞技術攻關、產業布局、應用場景拓展及生態構建展開。國家層面提出政策框架,各地密集出臺政策支持機器人行業發展。例如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多地紛紛響應國家政策,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和資源稟賦,出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形機器人發展政策。北京憑借豐富的科研資源和人才優勢,重點支持人形機器人在人工智能算法、人機交互技術等方面的研發,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創新高地;上海依托先進的制造業基礎,聚焦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制造和系統集成技術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深圳則利用其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在人形機器人的傳感器、芯片等關鍵領域發力,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市場層面,整體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國內機器人廠商于均發布了最新機型,頭部企業基本全部具備雙足機器人的開發能力,并且在尺寸、自由度、負載等參數上均實現跨越式進步。據IDC報告,中國工業用戶認可機器人應用價值,對未來的投資意愿明確,對人形機器人應用持積極態度,市場歡迎新技術產品的突破和應用。從機器人廠商選擇來看,用戶會重點考慮的因素主要有機器人產品易操作、配套軟件能力、機器人性能滿足要求、售后服務能力、機器人易集成等。
東吳證券認為,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全球產業鏈正加速邁向商業化落地。太平洋證券指出,工業級人形機器人進入量產前夜、資本向核心部件本土化聚焦、金融工具深度賦能技術轉化。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核心任務仍是突破“卡脖子”部件、避免低端內卷,向“高精度-高柔性-高智能”方向升級,夯實全球智造領導力根基,萬聯證券建議關注具備市場優勢、業績確定性較強的龍頭公司。
聯想晨星機器人系列產品加速量產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階段,在需求回暖、政策持續發力及產品性能不斷提升的催化下,我國機器人長期向好趨勢不改,國產品牌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硬件廠商、AI算法公司、場景服務商均可受益。作為智能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聯想集團在人形機器人和智能化服務領域也進行了多年深入布局。
聯想集團憑借其在智能設備領域的深厚積累和技術優勢,積極投身于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工作,其自研的聯想晨星機器人產品,專為工業應用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決方案。
目前,聯想集團晨星機器人已推出了 X1、S1、Q1,D1等產品,今年聯想集團推出的晨星足式機器人GS,這款機器不僅在外觀設計上斬獲了工業設計領域的權威大獎—德國IF產品設計獎和紅點獎,在具體應用方面,聯想晨星足式機器人GS是業界第一款可搭載大自重通用協作機械臂的足式機器人,可行走最大負載大于100kg,重復定位精度在正負5cm以內,已相當于輪式機器人的定位水平。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聯想集團致力于打造高效、智能的生產線解決方案。通過先進的人形機器人技術,聯想集團為制造業客戶提供了一系列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和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聯想集團志在讓機器人理解、走進工廠和千行百業,打通AI應用落地“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AI機器人“硬控”工廠那一天。例如,針對工業巡檢場景,聯想集團以晨星機器人代替人工巡檢,可為高風險、高難度以及長耗時連續作業的任務提供可靠支持。晨星智能巡邏系統的核心優勢之一在于其自動化與智能化的深度融合,通過感知系統、主動推理和自主決策技術,機器人能夠不僅“看得見”周圍環境,還能“看得懂”并快速反應。
聯想集團已經成功孵化出一系列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前沿科技成果。例如,靈巧手模擬人類手部的精細動作,能夠實現對各種復雜形狀物體的穩定抓取和操作,在醫療手術輔助、危險環境作業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eVTOL飛行器融合了先進的電動推進技術和智能飛行控制系統,可廣泛應用于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等場景。
多家機構發布評級報告,看好聯想集團后續市場表現。東吳證券預計聯想集團各項業務將持續受益于AI浪潮,推動公司業績穩健增長。太平洋證券認為聯想集團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人形機器人作為一個“硬件設備”聯想入局是趨勢使然,看好其發展潛力。摩根大通發布研報稱聯想在服務器業務方面也持續增長,也獲得許多新訂單,給予聯想集團目標價13港元,重申“增持”評級。
當下,國內外產業端迎來密集催化,產業潮起入局者明顯增多,人形機器人已進入技術集中突破和應用落地的關鍵發展階段,在企業加速智能化的轉型過程中將展現出重要的價值。而擁有晨星機器人系列的聯想集團,憑借研發與算力優勢,自研機器人產品落地普及進程正加速突破,為其業績增長撬開增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