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部署需分別采購服務器、存儲及虛擬化軟件,并花費數周進行系統集成調試;而某制造企業采用超融合架構后,通過預集成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在標準 x86 服務器集群上僅用 3 天即完成業務系統部署上線,大幅縮短實施周期,“即插即用”優勢顯著。但企業在超融合落地中,仍有不得不打消的“顧慮”。
企業落地超融合最關心的五大難題,你遇到了嗎——
問題 1:傳統架構性能瓶頸如何突破?
傳統 IT 架構計算與存儲分離,數據傳輸延遲制約響應速度。超融合利用分布式存儲與 SSD 緩存,將數據讀取延遲從毫秒級壓縮至微秒級。某電商企業應用超融合后,商品檢索延遲從 10 毫秒降至 100 微秒內,顯著提升用戶體驗與流量轉化。
問題 2:超融合是否只是功能簡單堆砌?
超融合核心在于超融合核心在于通過軟件定義方式,實現對計算、存儲和網絡等資源的統一調度與管理,通過統一平臺實時監控系統狀態,故障時基于數據關聯分析,定位時間從傳統架構的 4 小時縮短至 20 分鐘,保障業務連續性。
問題 3:通用服務器能否保障可靠性?
超融合中通用服務器采用多副本冗余,單節點故障時數據自動恢復,可用性達 99.999%。某醫院 16 節點集群連續 3 年無宕機,日均處理 2TB 影像數據,驗證高可靠性。
問題 4:超融合的真實成本效益如何?
超融合可降低采購、能耗與運維成本。某電商采購成本降 35%,能耗降 40%,運維人力節省 60%,長期顯著提升資源利用率。
問題 5:超融合橫向擴展能力如何?
超融合橫向擴展便捷,可分鐘級擴容資源池。某互聯網企業將集群從 10 節點擴展至 200 節點,存儲容量增長 10 倍,全程不影響業務,靈活滿足增長需求。
傳統 IT 架構采用計算與存儲分離的設計,各組件需要獨立配置和管理;而超融合架構(HCI)將核心能力深度整合,通過統一的資源調度平臺實現高效協同。兩種架構各有適用場景,企業可根據業務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技術方案。超融合架構(HCI)則如智能手機,將計算、存儲、網絡等核心能力深度整合,通過統一調度實現“1+1>2”的效能躍升。青云云易捷以四大核心能力賦能企業:
一、簡單易用:開箱即用,運維極簡
一體化交付,可視化部署界面,支持無人值守安裝。
全界面化操作,業務在線熱升級,零中斷。
二、穩定可靠:分布式架構保障高可用
多副本存儲 + 存儲卷自動并發恢復。
平臺管理服務高可靠,確保業務連續性。
三、性能卓越:微秒級響應架構
NVMe SSD 緩存 +RoCEv2 網絡,實現單卷 100K IOPS,延遲 <90μs。
滿足醫療 PACS、制造業 MES 等高負載場景。
四、彈性擴展:無縫演進混合云
按需橫向擴展資源池。
平滑升級至全棧私有云,原生對接 QingCloud 公有云。
除此之外,青云云易捷通過了中國信通院可信云認證、公安部等保三級、ITSS 云計算一級,全面兼容國產主流芯片級操作系統,可以支撐醫院 HIS/PACS、制造業 MES、金融核心系統等行業關鍵業務,靈活滿足集團云、中心-邊緣等混合云場景需求。
在實際落地中,青云云易捷已在不同行業中得到客戶的認可——
某大型制造業企業:超融合集群連續 3 年 0 宕機運行關鍵生產系統。
某三甲醫院:承載日均 2TB 醫學影像數據,讀寫響應 <100μs。
全國性物流企業:災備恢復時間從 8 小時壓縮至 15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