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公布2025年中期業績。在復雜經濟環境下,公司敏銳觀察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堅持科技賦能的差異化競爭戰略,全力以赴拓市場、穩經營,在多方面交出靚麗答卷。上半年,公司營業額為566.4億人民幣,凈利潤52.6億人民幣,凈利潤同比增長5.1%。同時,公司上半年持續保持健康的現金,已連續第四年實現經營現金流為正。
港澳龍頭地位穩固,差異化優勢賦能穿越周期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秉持“基建先行”的理念,將工務工程視為推動經濟轉型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持續投入資源打造良好的市場空間和宜居環境,而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引擎,其各項工程正按規劃穩步推進。
今年2月發布的2025至2026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進一步明確了這一戰略方向。預案表示,隨著北部都會區工程陸續展開將擴大發債規模,預計未來5年,政府將在“可持續債券計劃”及“基礎建設債券計劃”下每年發行1500億港元至1950億港元債券,以應對北部都會區相關工程以及其他經濟民生相關基建工程開支的增加。事實上,隨著北部都會區龐大工程的陸續展開,相關關鍵項目已經進入實質建設階段,其中,北環線主線的詳細設計及前期工程已獲立法會批準撥款,標志著這一貫通新界北的鐵路動脈即將進入施工階段。
在此背景下,中國建筑國際作為港澳建筑市場龍頭,憑借強大的綜合實力和顯著的差異化優勢深度參與香港民生與基礎設施工程。上半年,其港澳地區合計貢獻營業額251.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3%。
在香港市場,上半年中國建筑國際成功中標新界元朗錦上路公屋項目及洪水橋凈水設施第一期工程,其中,錦上路公屋項目將繼續運用公司領先的MiC技術,助力香港特區政府提速提效解決公屋供應難題;而在亞洲最大的民用人工巖洞群中,中國建筑國際建造的香港規模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則成為革新城市的重要基建節點。集團在港承建過填海、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海水淡化、機場、醫院等各類型工程,建筑科技實力雄厚;且隨著大型項目推進,業主亦傾向于選擇大型企業,近年市占率有所提升。
在澳門市場,受益于旅游經濟強勁復蘇,中國建筑國際上半年成功獲得多項酒店裝修、翻新或擴建工程,服務于蓬勃發展的娛樂產業。新任澳門特首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澳琴國際教育城、澳門國際綜合旅游文化區等四項重大工程,也為其在澳門建筑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境內科技+投資雙擎發力,產品領先助推行業標準建設
在內地市場,中國建筑國際上半年堅守投資刻度,以“現金流為先”為準則,實現了內地業務毛利率與收現比的優化,體現了高質量發展成果。
憑借業內領先的技術實力,中國建筑國際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創新性解決方案。繼北京西城區樺皮廠胡同8號樓危舊樓改造以90天“原拆原建”創紀錄,入選住建部“好房子”樣板后,中國建筑國際北京市場持續發力,中標西城區三里河一區中心花園28號樓改建項目。北京市第十四中學作為全市首個模塊化學校總工期僅168天。
事實上,在我國《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發布后,北京明確8類53項城市更新重點任務,以首善標準加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力爭打造城市更新民生工程、發展工程、安全工程,推動具有影響力的城市更新項目加快實施,持續加大政策傾斜。據悉,為滿足北京及周邊區域旺盛的項目需求,中國建筑國際已加快在京廠房選址,以進一步推進項目進程。
在廣州市場,憑借獨特的“科技+投資”組合優勢,中國建筑國際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公司打造的南沙大涌安置房與花都花山安置房項目,成功實踐了“科技帶動+投資帶動”的雙輪驅動模式。這種創新模式顯著優化了項目綜合效益,創造了更優的投資回報空間。其中,南沙大涌項目憑借先進的模塊化建造技術,成為首個完全滿足廣州市針對此類項目激勵政策要求的標桿案例,成功獲得額外的6%容積率激勵,該項目的成功實踐,既是政府通過容積率激勵等政策引導技術創新、更好滿足居住需求的體現,也為公司推廣先進建造技術及產品應用開辟了新路徑。
在深圳龍華區大浪街道的鑫嶺樓項目中,中國建筑國際創新性地將模塊化集成建筑(MiC)技術聚焦應用于保障性租賃住房這一關鍵民生領域。該項目作為全國首個采用“混凝土MiC陽臺+衛生間體系”的高層宿舍型保障房,精準攻克了此類建筑中業主最為關切的衛生間與陽臺防水防漏這一共性難題,顯著加快了MiC技術在高層建筑和保障房市場的推廣步伐。
此外,為推動MiC等創新產品的規模化應用,中國建筑國際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建設。上半年,公司成功推動廣州市模塊化箱體信息價發布,為產品推廣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工程造價編制依據,有效促進后續的市場推廣工作。
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高效治理注入強勁動能
當下,隨著建筑業的轉型升級、新興技術的發展以及“雙碳”目標的要求,建筑創新正逐漸成為我國工程建設的主旋律,隨之而來的是模塊化建筑在高層住宅、農房、公共建筑等領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青睞。
繼廣東省發布《粵港“組裝合成”模塊化建筑跨境貿易指南》后,近日深圳市住房建設局印發了《深圳市推進模塊化建筑發展行動方案(2026-2028)》,表示到2028年末,深圳市實施模塊化建筑項目面積累計不少于300萬平方米,促進模塊化建筑三大產業集群融合發展,打造全產業鏈集聚的模塊化建筑產業體系。
經過多年創新發展,MiC技術已成為中國建筑國際核心競爭力最鮮明的標簽,上半年,中國建筑國際科技帶動類營業額同比增長73.6%,近三年復合增長39.0%,科技帶動類轉型成效凸顯。
在香港啟德世運道簡約公屋項目中,中國建筑國際實現了約70%工序前置至大灣區工廠完成,一期3棟17層住宅僅用19個月實現主體結構封頂,較傳統建筑時間縮短近60%,破解深樁基及文物保護難題,一期3000單位年底交付,切實體現了MiC在“提速、提效、提質、提量”解決重大民生問題上的顛覆性價值。
事實上,科技創新帶來的不僅是效率上的便捷,更是綠色發展的進一步體現,上半年,中國建筑國際在環境、社會及管治(ESG)領域獲得國際權威機構高度認可,其MSCI ESG評級實現從B跨級提升至BBB,躍居中國建筑與工程行業第一。
當前,建筑行業正處于技術革新與結構重塑的關鍵階段,對行業內公司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此背景下,中國建筑國際緊抓行業契機,積極探索資產并購。公司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將并購視為驅動整體升級的方式之一,積極接洽優質項目,融合內生增長與科技賦能,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動能。
展望未來,秉承“科技+投資+建筑+資產運營”戰略,中國建筑國際有望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依托長期積淀形成的全方位優勢及持續精進的專業化業務管理能力,在市場波動中彰顯出強勁的發展韌性。與此同時,公司通過在新型建筑工業化與綠色化領域持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有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拓展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所帶來的增量空間,從而以更為堅定的姿態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