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 4.0 深化發展背景下,國家政策趨向宏觀調控,去真正解決國內競爭內卷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工業自動化檢測行業競爭也已從單純卷價格,卷技術轉向整個產業生態體系的綜合較量。有些企業犧牲利潤的盲目低價,導致后期提供不了基本的服務保障,項目拖尾。又或者是出現前期靠拖欠供應商貨款維持低價策略去和市場搶量,這種不健康的行業內卷,最終犧牲的是整個產業生態鏈上下游的利益,把整個生態鏈拖下水,為其粗暴的營收數據買單。
近期走訪了很多企業,了解到國內精密測量領域有一家公司,光子精密,是一家2018年成立于深圳,致力于工業傳感器和精密測量儀器研發生產銷售的高科技公司,正以 “可持續發展,合作共贏” 的品牌理念為工業傳感器國產替代進程注入強大動力而引發行業關注。
光子精密總經理姚文政曾在采訪時表示:“我們在產業鏈自主化成為行業共識的當下,通過持續升級生態策略,深化與生態合作伙伴的融合發展,打造 “上游共研、中游協同、下游聯動” 的全鏈條工業智造產業生態,促進國產工業體系的高質量發展與核心競爭力,正如光子精密的愿景,普惠全球智能制造。”
上游共研:筑牢技術自主底座
技術自主可控是產業鏈韌性的核心保障。在技術源頭環節,光子精密構建起 “自研攻堅 + 協同創新” 的雙輪驅動體系。研發投入方面,企業每年將 25% 的營收投入技術研發,依托行業資深專家領銜的研發團隊,累計獲得 120 項自主知識產權,其中 13 項發明專利精準突破精密測量領域核心技術痛點。
與此同時,光子精密向原材料供應商、核心部件廠商開放技術支持與聯合研發資源,推動敏感元件、光學組件等關鍵環節實現國產化量產。據行業數據顯示,這種深度協同為上游供應商帶來年均超 30% 的訂單增長,核心部件良品率提升 15% 以上,綜合成本降低近 20%,從源頭打破了國外廠商在關鍵部件領域的壟斷格局,筑牢了國產工業設備技術底座。
中游協同:構建聯盟發展引擎
產業聯盟成為生態協同的關鍵載體。光子精密搭建 “光子技術開放聯盟”,吸納技術型、區域服務型、行業應用型伙伴參與,通過推動標桿項目落地、組織技術交流活動,強化機制、制度、品牌三維建設加速聯盟成長。聯盟內部建立實驗室資源、專利池與解決方案經驗共享機制,形成 “技術互補、資源互通、標準共建” 的高效協作網絡。
針對產業共性需求,聯盟設立多個跨區域跨專業關鍵共性技術平臺,有效打破地域壁壘,合力攻克技術難關。憑借 “成本可控 + 服務貼身” 的優勢,光子精密已深度滲透制造一線,累計為 500 余家制造企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實現產業鏈價值共享與規模效應。
下游聯動:形成場景反哺閉環
場景落地是技術價值轉化的最終環節。光子精密與終端企業共建 “場景化研發實驗室”,建立起 “生產痛點收集 - 技術方案定制 - 現場驗證迭代” 的全流程響應機制。技術團隊深入新能源汽車、3C 電子等核心制造場景捕捉生產需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頭部車企聯合開發的車身缺陷檢測系統將檢測精度提升至微米級,誤判率降低 60%,質檢效率提升 40%;在 3C 電子領域,PCB 板檢測方案使產品不良率下降 25%。
通過 “應用反哺研發” 模式,終端企業實時需求數據持續輸入研發體系,推動光子精密每年迭代多項核心算法,研發周期縮短 30%。成熟的定制化方案快速向全行業推廣,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產業賦能的價值躍遷,讓技術創新真正扎根制造實踐土壤。
從上游技術攻堅打破壟斷,到中游聯盟協同激活生態活力,再到下游場景反哺形成創新閉環,光子精密的全鏈條協同實踐不僅重塑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更構建起 “技術共研、價值共享、風險共擔” 的產業生態新范式。
據悉:光子精密目前已形成覆蓋 500 余家增值經銷伙伴、1000 家戰略聯盟伙伴的合作網絡,并與近百所院校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構建起多元共生的良性產業生態矩陣。
光子精密方面表示,2025 年將持續加強合作生態建設,進一步整合上下游資源,期待與各界協作共建高價值工業智造產業生態。在全球產業鏈重構與國產替代加速推進的關鍵期,光子精密的實踐彰顯了中國企業從 “技術跟跑” 到 “生態領跑” 的戰略升級,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添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