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營銷與電影宣傳那些相同的營銷策略業界
一部電影的大賣離不開鋪天蓋地的宣傳,一部手機的熱銷也和營銷息息相關。縱觀那些手機營銷和電影宣傳的事兒,我們總能發現不少相似之處。
手機和電影看似沒有關聯,但手機的熱銷和電影票房大賣都離不開營銷,下面就一起看一下彼此之間那些殊途同歸的事兒。

粉絲經濟
在手機行業靠粉絲做營銷做得最好的莫過于小米了,起初為發燒而生的小米正是憑借上千萬的米粉,從一款MIUI做到市值超過百億美元。同樣電影界靠粉絲大賣的當屬郭敬明的《小時代》,初次指導電影的郭敬明憑借自身粉絲輕松斬獲了5億票房,讓很多實力派導演所驚嘆。
從產品質量上來說,小米手機幾乎沒有外觀設計,售后也不到位,賣點也只是高性價比和“發燒”的硬件配置。《小時代》給人的感覺像是在放幻燈片,電影毫無質感,人物情感粗糙浮空,不能稱之為一部好的電影。但小米憑借人性化的MIUI俘獲了一大批機友,以軟補硬,再加上屢屢登上頭條的噱頭和搶購的銷售方式,讓小米的每款手機都意料之中的火熱。《小時代》的成功不能歸結于電影的成功,票房的來源更多的在于郭敬明在小說時代所培養的大批粉絲。不管怎樣雷軍和郭敬明都深諳粉絲經濟,并且把它發揮到了極致。
社交營銷
羅永浩用了近兩年的功夫為錘子手機預熱,高調發布錘子OS,并瘋狂攻擊自己在手機領域的假想敵,先是諷刺小米沒有設計,然后鄙視黃章不懂營銷,在售價問題上都鬧得沸沸揚揚。老羅不愧是微博高手,一系列瘋狂的行為讓錘子從一個工具變成了一款逼格頗高的手機,這種超低成本的社交營銷,老羅絕對是科技界做的最好的。把微博玩的風生水起的還有新生代導演韓寒,從國民岳父到國民大舅子再到出色的段子手,韓寒用微博把韓導和《后會無期》打造的與眾不同,儼然是電影界的一顆新星。
錘子仿蘋果式的設計的確獨具匠心,在同質化的國產手機中顯得出類拔萃。《后會無期》不妥協于觀眾和觀眾一起成長的制作理念,讓我們隊這部電影充滿期待。羅永浩和韓寒的社交營銷有著更多的互動,不斷的像大眾傳遞其設計和制作理念,也能更多的聽到大眾的聲音,對產品的完善有著不小的作用。但羅永浩和韓寒畢竟不一樣,錘子手機能否占領市場與《后會無期》的票房不能一概而論。
文藝路線
手機市場不分商業類型和文藝類型,但確實有廠商走過文藝路線。先不說魅族現在的市場策略,至少在2014年之前魅族走的是文藝路線。那時小而美的魅族用精致的產品引誘了一批文藝青年,有著出色的產品卻幾乎沒有營銷,在小眾的范圍內和一群有信仰的人自娛自樂。這好似電影里的文藝片,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卻叫好不叫座,有內涵能發人深思卻并不能和大多數人產生共鳴。
如今的魅族正在轉變,如今的文藝片也多了宣傳。魅族變得更大眾更熱銷,文藝片也漸漸多了些商業氣息。這不是一個小而美的時代,優勝劣汰,太多的產品在隨著時代而改變。但我們更多的希望魅族之輩在大眾化的路上不要失去自己的特色,也祈求文藝片能夠延續自己的內涵和經典。時代變了,卻總有一群與時代脫鉤的人,他們需要那些能給他們靈魂給養的產品。
手機與電影又有著很多的不同,小成本的電影也可以做的很好,低成本的手機卻做成了山寨。名導總能拍出票房和藝術價值雙豐收的作品,國產手機大廠卻難有精品只得靠機海戰術。做手機本身就是一件燒錢的事,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搞研發和銷售,小規模的手機廠商難免走上抄襲之路。但對于國產手機巨頭之所以不能成為電影界的大師,恐怕最多的是因為缺乏一種工匠精神,缺少對產品苛求的態度,一味的搞機海戰術和價格戰,終究難有精品問世。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電影的宣傳比手機營銷更加成熟,策略也更為豐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營銷技窮的手機廠商來說,不妨從電影宣傳那里偷師學藝,擴展自己的思路。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手機那點事(spnews),一起聊聊手機圈,思考新聞背后的博弈。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