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VR短片來襲:VR電影的成熟還需至少五年時間業界
幾個月以來,資本市場對虛擬現實技術一片看好,與之相關的A股企業瘋狂漲停,人們都在暢想VR市場的“美好藍圖”。而將VR技術應用于影視行業,是大環境下的一種嘗試。
從去年12月開始,一大波VR短片來襲,試圖用自身的實踐,展示出VR電影技術的最新水準。然而在這一片火熱的環境下,有專家卻說VR電影真正走向成熟至少還需要五年時間。
VR電影的嘗試
從去年開始,就有不少VR影片陸續進入我們的視線。這些VR影片用當下最先進的VR電影技術,讓觀眾體驗VR的魔力。比如2015年圣誕節,NBA球星詹姆斯就聯手Facebook旗下 VR 廠商Oculus,發布了一個 12 分鐘的 VR 小電影——《追求偉大》。在這部VR電影中,還原了詹姆斯為了NBA比賽而進行的相應訓練;2016年1月,盧卡斯電影的全息《星球大戰》、虛擬與增強現實融合的《Leviathan Project》和《Immersive Explorers》這三個虛擬現實電影項目將登陸圣丹斯電影節;國內著名的VR公司“蘭亭數字”也聯合青年導演林菁菁,耗時數月,花費數十萬,實驗性地拍攝了首部 12 分鐘劇情 VR 微電影《活到最后》。
在部分人眼中,VR電影就是比3D電影還要逼真的熒幕畫面,但真實還只是虛擬現實技術的一部分,讓使用者可以隨意選擇視角,可以在虛構的故事場景中通過變換位置進行移動,360度的視覺呈現,能夠實時的與場景中的構成元素互動才是VR電影的終極體驗。
舉個例子,在我們觀看《侏羅紀世界》時,除了能夠以主角視角來欣賞侏羅紀主題公園外,當恐龍出現時,觀眾可以通過陀螺儀的作用扭轉頭部來對恐龍進行全方位的觀察,這就意味著恐龍既有可能從觀眾的身邊走過,也有可能從觀眾的頭頂掠過。當我們看到地上的爪印時,我們可以去測量、去做倒模……
然而,我們看到了什么?
1、觀眾易錯失劇情、跟不上劇情
要達到前文中所舉到的《侏羅紀世界》的效果,拍攝電影時攝像機就要必須始終與觀看者的頭部運動同步,而觀看者的行為是隨機的不可預測的,觀眾一種視角的選擇也就意味著對另外一種視角的放棄。
比如說一個精彩的爆炸場面,可能會因為觀眾正在觀察另外一個方向而錯過,更為夸張的描述是,你看完了整部VR版《侏羅紀世界》卻發現自己一只恐龍都沒有看見的情況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斯坦福大學實驗室主管Jeremy稱,由于是360度拍攝影片,所以不可能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一樣東西上。“導演們都非常聰明,在傳統電影中他們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該看,并且該看向何處。然而在VR電影中,觀眾可以想看哪里就看哪里。”這是VR電影在拍攝時的難點之一,如何營造全知視角,然而又能將觀眾拉回主線情節。
《活到最后》在制作過程中也發現,雖然在技術上不斷克服瓶頸,但是作為有劇情的 12 分鐘的VR電影,最難的還是如何讓觀眾將注意力放在劇情上。在《活到最后》里,雖然演員在走位,觀眾依然需要左顧右盼,一不小心就會跟不上劇情,而這同時也是目前VR電影無法實現長篇的關鍵因素之一。
2、創作、拍攝難度大大加深
首部VR美劇《Gone》講述了一位母親尋找自己女兒的故事,不同于傳統的劇集,觀眾可以與劇集進行交互:在《Gone》中有一些時效性的區域,在它們消失之前觀眾可以進行縮放,如果觀眾盯著這些區域看會解開一些秘密劇情或發掘出不同的劇情線索。交互式劇情的創作需要精心的設計,并且發展出不同的主線或輔線劇情,還得確保所有的可能性結局不會讓觀眾迷糊。
從《Gone》的模式來看,虛擬現實電影并非是頭盔為觀眾還原出一個虛擬的院線和屏幕那么簡答,考慮到VR的沉浸交互性,需要導演從拍攝、畫面、設景等多方面考慮,有時候甚至要重新為虛擬互動而組織劇情,這樣一來創作難度大大加深,成本也就上去了。
《活到最后》投拍方蘭亭數字的聯合創始人莊繼順也說:“我們接觸了幾個國內知名導演,不少導演對于VR電影很感興趣,但在初期接觸后全部都猶豫了。”其中一位導演問了他一個問題:“等開拍的時候,我站在哪指揮?”這讓他無言以對。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因為從拍攝方式來說,VR視頻需要全程為觀眾占展現360度的全景鏡頭。這就要求除了演員之外,包括導演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都不能進入攝影棚,也就意味著導演只能在場外把控整體的劇情及拍攝進程,但什么時候聽說過導演拍攝時不在現場的?
什么樣的題材適合用VR呈現?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好萊塢已有十多位導演開始嘗試VR電影的制作,面世的作品已有近十部。就電影行業來看,在好萊塢,VR技術已經開始促使一些片商,進入基于頭盔的 360度全景電影,這是拍攝虛擬現實電影的前奏。但已經上映的VR電影無一例外都在10分鐘左右,平均時長為3分鐘左右;暫不談觀看效果,僅在制作成本上,此前一部已經面世的6分鐘電影,其成本已經達到了千萬元級。
資金、還有前面提到的幾點是目前制約VR電影的主要因素,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題材都適合用VR呈現,但什么題材適合用VR呈現呢?紀錄片到是個不錯的選擇。前不久,財新傳媒于第四屆反貧困與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發布了一部虛擬現實紀錄片——《山村里的幼兒園》,被視為國內首部虛擬現實紀錄片。
運用VR技術展示,能使得人類大腦對于畫面的感知升級到另一個時間與空間的層次。對影片觀眾來說,360度沉浸式體驗能夠引發共鳴,激發深層的同理心,能夠促使社會各界對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有更加深刻的思考,能夠更深入的理解電影主題。
VR電影想要更好看,除了硬件技術跟上去之外,更重要的是導演如何在360度的場景里向觀眾做出恰當的引導,讓VR技術同劇情融合來更強烈的刺激觀眾的感官神經。
電影的內容創作仍是用心和用腦的創作,VR電影只是一種表現手段,并不是電影的終極狀態,VR想要被所有觀眾所接受并不是易事。電影最有價值的方面,永遠都不是視覺上的感官刺激,而是不可替代的故事情節和想象力。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