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搶購半生,歸來還是無貨。如果說,以前“米粉”們調侃的是小米手機,這次可能適用于小米CDR。
端午節剛過,作為國內首單CDR的發行者,小米突然宣布推遲CDR發行申請,讓不少想“搶購”小米CDR的投資者錯愕不已。
小米叫停300億CDR 證監會:尊重選擇
根據中國證監會此前發布的公告,小米集團公開發行CDR事項定于6月19日審核,外界普遍認為小米將在今日成功過會。
然而,19日早間,小米集團通過官方微博表示,經過反復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擇機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在境內上市。為此,公司向中國證監會發起申請,推遲召開發行審核委員會會議審核其CDR發行申請。
在此之前,小米集團本有望成為首家在A股發行CDR的公司。6月7日,小米集團向證監會申請發行CDR,6月14日就收到證監會的反饋意見,其發行CDR排隊時間前后僅12天。
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小米曾將上市時間推遲了1-2周,改變了原本6月底、7月初的上市時間,計劃在2018年7月9日進行A股CDR和香港IPO的定價,并于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CDR,然后2018年7月1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IPO。
如果過會,小米CDR的融資規模會有多少呢?根據小米提交的CDR招股書,小米此次CDR的發行規模對應的基礎股份占CDR和港股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7%,且本次發行CDR所對應的基礎股份占CDR和港股發行總規模比例不低于50%。
根據這7%和50%的比例來測算,目前多家機構分析認為,小米此次發行CDR的規模將達300億元人民幣。在A股歷史上,這一首發融資規模將進入前10位,并有望超過國泰君安,成為2011年以來A股募資規模最大的IPO。
面對小米的變卦,中國證監會很快發布公告稱,尊重小米集團的選擇,決定取消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小米為何放棄喝頭啖湯?
針對小米此次突然叫停CDR背后的原因,專家認為,主要還是估值壓力。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目前A股的融資環境欠佳,估值水平明顯下滑,即便小米此次按計劃發行CDR成功,上市后預計大概率會跌破發行價,反過來影響公司品牌和經營,小米為了各方的利益考慮,決定采取先在H股上市再擇機發行CDR,是明智、穩妥的方法。
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肖世俊亦持類似觀點。肖世俊認為,小米推遲上市有一定好處,小米先在香港上市以后會逐步出現合理的價格區間,此后再在境內發行,更有利于市場和投資者。實際上,小米此前一定程度上對發行CDR有些樂觀,但此次暫緩CDR上市后,給予A股投資者和市場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觀察小米在香港的表現,可以避免兩地同時上市引起的巨大市場動蕩。
據悉,小米創始人雷軍此前對這家2010年4月才誕生的企業是這樣估值的:小米有7000萬用戶,每個用戶價值380美元,這樣算下來,市值300億美元。若按此算法,截至今年一季末,小米僅在網端已有1.9億月活躍用戶,單個用戶價值若上漲到530美元,那么,小米市值將超千億美元。對于持有32.1296%股權的雷軍而言,無疑會對這個數字感到滿意。
董登新指出,根據此前投行給出的估值而言,盡管來自JP摩根和瑞信的分析師給出了940億美元和920億美元的最高估值,但710億美元到800億美元的區間估值,則是市場的大概率判斷。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市場流動性已難以支撐小米700億美元的估值。
實際上,關于CDR的定價和估值問題已經引起監管層的重視。據媒體報道,近期監管部門先后召集機構召開了兩次有關創新企業該如何定價的會議,目的其實也是希望通過合理定價,努力引導市場各方理性投資,維護市場平穩運行。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A股市場以散戶投資者為主,市場脆弱,投資者風險識別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在對試點企業進行估值定價時,更謹慎報價。
上述人士認為,傳統的市盈率等估值方法不完全適用試點企業,新的成熟的估值模式尚未建立或未經有效檢驗,估值和定價難度較大,需要通過充分的市場詢價來發現價格。
證監會要求,詢價機構在發行定價中,報價前進行獨立、深入、客觀的研究,保持足夠的審慎,報價要經得起時間檢驗和市場各方推敲,切實起到對發行人的價格約束作用,促進發行人審慎定價;在CDR上市后,有責任引導市場各方理性投資,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那么,此次小米叫停CDR是否可能是監管層窗口指導下的結果呢?對此,董登新認為,可能性不高。因為對于監管層而言,CDR的創新意義重大,不會輕易出手干預市場行為。而且小米此次CDR暫停,也不意味著CDR的整體發行可能出現明顯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亦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應該暫緩CDR發行。高盛分析師劉勁津表示,預計包括小米在內的潛在CDR發行將總計“吸金”高達600億美元。原本的創新企業可能面臨估值壓力,因投資者可以選擇買其他大型的知名度更高、更賺錢的股票。
瑞銀證券分析師高挺也認為,CDR短期對A股構成流動性壓力,稱高品質的成長股在推出CDR后受到投資者熱捧,為創業板高估值但增長偏緩的個股帶來拋售壓力。
什么是CDR?
CDR的全稱是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中文名稱是“中國存托憑證”,其實就是境外企業在中國上市的一種方式。CDR也被看作中國版的”ADR”,即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也是境外公司在美國上市的一種方式,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基本都是ADR。利用CDR,國內“米粉”可以實現由精神股東向實質股東的轉變。
CDR是繼國際板和戰略新興板之后,中國官方希望把優秀中國企業留在國內的又一次嘗試,而這次的決心和魄力比之前更大。
今年3月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若干意見的通知,要為人工智能、云計算、生物科技、高端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軟件和集成電路開放IPO或CDR綠色通道,鼓勵這些獨角獸公司盡可能A股上市。
6月6日晚間,證監會一連發了9個文件——在發布CDR試行管理辦法的同時,還修改了《首發辦法》和《創業板首發辦法》,同時發布了一系列試點工作配套規則。
根據證監會的文件要求,CDR的申請條件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于2000億元,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0億元且估值不低于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
此外,證監會放寬了試點企業在境內上市的監管要求——只要在上市前充分披露,試點企業可以采用VIE架構和多層股權結構。證監會同時還免除了對試點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連續三年盈利的要求。
根據小米披露的招股書,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同期的經營利潤分別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
【來源: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