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9 日,《尼山薩滿》正式登陸 App Store,在當日便躍至免費榜第二,并在第三位保持的很長一段時間。截至發(fā)稿,該作降至第七位。
《尼山薩滿》是一款音樂敘事游戲。它采用中國傳統(tǒng)剪紙美術風格,搭配帶有宗教色彩的音樂和簡單的節(jié)奏玩法,講述了一個關于薩滿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傳說。該作在 TapTap 上獲得了 9.8 的高分
《尼山薩滿》其實是 6 個應屆畢業(yè)生的作品,該作曾在騰訊游戲學院開普勒項目 Minigame 比賽中獲得銅獎,而上一款由該項目孵化出來的作品是 TapTap 評分 9.1 的《三竹里》。在確定了《尼山薩滿》的核心玩法后,團隊 6 人制定了 " 先有再優(yōu) " 的方案對這款游戲進行打磨、修改,這款游戲在 5 個月內經歷了超過 300 次的迭代,團隊在各種文獻、歷史的考究中,一次次地深化游戲所承載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內涵。
在 TapTap 的評論中,已有不少玩家用 " 璀璨奪目的藝術性 " 以及 " 原汁原味的民間傳說故事 " 給予這款游戲不錯的評價。
美術風格:剪紙 + 皮影戲 = 傳統(tǒng)文化
《尼山薩滿》使用了中國傳統(tǒng)剪紙藝術的美術風格,畫面中的角色、場景都展現(xiàn)了剪紙技藝的特點,人物關節(jié)處的活動設計又類似傳統(tǒng)皮影戲,讓整個游戲的中國民俗味十足。
在背景故事敘述時畫面會有羊皮紙一樣的質感,使故事多了一份歷史悠久的意味。
在角色的背后還能看到帳篷、洞穴、壁畫等設計,這些元素配合滿語的畫外音讓《尼山薩滿》這款游戲增加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
這種的設計讓葡萄君想起了 2016 年發(fā)布的《Never Alone》(永不孤單),它在過場動畫時也選用了帶有原始壁畫的畫風,讓玩家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代入。在評論中,許多玩家都對《尼山薩滿》將剪紙與神話相結合在一起的創(chuàng)作表示了贊賞。
此外,各種模型的設計都展現(xiàn)了《尼山薩滿》的制作團隊對薩滿祭祀的傳統(tǒng)宗教文化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準備,在通關后獲得的圖鑒中還有介紹薩滿教文化的內容。
背景音樂:用配樂訴說薩滿的故事
《尼山薩滿》的音樂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在讀學生所創(chuàng)作,音樂上人聲吟唱和傳統(tǒng)樂器的結合給人以直擊靈魂的感覺。角色初成薩滿時悠長的鼓點,和薩滿為了尋找靈魂到冥府時緊湊的音樂,都為作品渲染上了薩滿祭祀的儀式感。
令葡萄君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第二章女薩滿乘船前往冥府時,本來寧靜舒緩的音樂突然隨著一條大魚的出現(xiàn)進入高潮,讓人為之震撼。
不足之處
游戲在畫面和音樂上的表現(xiàn)充滿了藝術性,但還是有一些遺憾點讓這款游戲變得沒有那么的完美。最突出的就是在游戲過程中,有時候擊打點和音樂節(jié)奏不同,讓游戲體驗有些不好。
因為游戲中沒有 "Perfect" 的顯示,玩家不知道自己是否打出了完美操作,這個設計讓玩家缺少了許多成就感。
此外,《尼山薩滿》講述了一個女薩滿為了拯救孩童,運用薩滿之力穿越冥府,最終帶回小孩靈魂的故事。當薩滿被打入虛無時完成了故事情感的爆發(fā),但在女薩滿拯救出孩子后故事便匆匆結束,太過草率的收尾還是令人有些突兀。
總的來說,《尼山薩滿》以中國傳統(tǒng)宗教文化——薩滿教為故事背景,從故事選材上來看非常新穎,配合上充滿儀式感的音樂讓玩家在游戲體驗中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
雖然《尼山薩滿》還有一些不足,但是這個新生的團隊還是在這款游戲中給了我們很多的驚喜。在游戲最后結束的時候制作團隊說了這么一句話。
"150 多個日夜,500 多個版本,仍有許多不足,請見諒。尼山只是我們心中的一團火苗,我們愿在未來散做滿天星斗。"
來源:游戲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