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消息,共享單車的榮寵時代定格在2017年,融資的開心、用戶騎車還有紅包,反正那是一個狂歡到無法控制的場面。
一年之后,共享單車“墳場”觸目驚心。近20余家共享單車倒閉或者停止運營。近日,已經破產的小鳴單車被曝以12元價格將單車“賤賣”給了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共享單車還能騎多久?如今看來,一度站在風口上的共享單車,并沒有飛起來。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共享單車作為商業模式不成立,只能變換賽道或者與其他業務整合 。
補貼大戰戰火燒盡 局面艱難
去年共享單車的顏色很多種,用戶選擇也很多,不過仍舊是摩拜和ofo雙寡頭燒錢補貼競爭的局面,類似當年滴滴和快的,當然用戶很開心。
慢慢問題出現了,惡意更換二維碼、私自換鎖占用共享單車,后來出現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墳場”,盡管融資風光但投入太大,一些小企業維持不下去了,押金難退。
據悉,共享單車企業因無法如期退還用戶押金問題于2017年下半年爆發大量投訴,導致共享單車消費維權糾紛工單激增。
2018年4月美團以27億美元收購了摩拜單車。隨著摩拜被收購后,ofo被收購似乎也是不可回避的結局,ofo正在收縮海外市場,目前已經退出7個國家和地區,曾經幾乎每3個月就能融資一次的ofo頻頻陷入收購傳聞。
甚至有媒體報道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收購ofo的公司以滴滴為主。滴滴還有意將投放市場的小黃車置換成自己的品牌青桔。盡管ofo回應稱報道失實,但ofo的日子不好過。
“閑置”的城市垃圾如何回收?
企業投放的多、用戶沒有珍惜意識以及其他外部因素,造成車輛損壞,但是回收和修理成本又太大,于是久而久之“閑置”成為共享單車以及城市所面臨的問題。
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共享單車“墳場”,成千上萬輛壞掉的單車被橫堆在一個地方。卻被想到成了一個難題:城市垃圾。
本就是一個新事物并沒有一套成熟的機制規范其發展。有的只是簡單粗暴的當做廢品處理。但目前有很多企業已經推出甚至破產,回收無望。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指出:回頭看,制造“墳場”的,除了瘋狂的資本外,嚴重滯后的監管也有不少責任。之前的共享單車運營模式,是有其“原罪”的,遲遲推出的限制總量、限制新進入者,并未能使行業競爭良性,反倒導致一些企業更快退出市場,只是在“墳場”留下了痕跡。另外,解決不了亂停亂放,共享單車模式就有問題,這責任只能運營企業承擔。
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問題,需要建立系統的回收體系。或許是另一個風口的出現,但又誰知道呢?
限制:各地出臺方案規范管理
近日無錫出臺共享單車管理方案:共享電動車全部退市,共享單車在確定份額后上牌運營,份額實施動態調整,所有運維數據全部接入數字城管統一管理。
深圳也將通過登記上牌、發放電子標簽等形式,對共享單車進行總量控制和動態調整,以遏制企業的無序投放行為,解決目前共享單車“圍城”等亂象。
武漢發布《武漢市非機動車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共享單車經營企業必須在APP中標注可停放區和禁停區,引導市民有序停放,亂停亂放未及時清理的,將按占地面積每平方米1000元進行罰款。
北京宣布市內共享單車總量由235萬輛下降至191萬輛,并將把191萬輛定為上限,車輛只能減少,不能再增加。
近日,摩拜單車對外發布北京地區的停放指南,其中規劃了城市運營范圍,基本限制在北京市六環以內的區域。據悉,一旦用戶將車輛從運營范圍內騎出運營范圍,并停放在城市運營范圍外,將收到“短信提醒”,要求用戶將單車騎回運營區域內。如已違規停車超出1次,系統將從用戶賬戶余額內收取車輛違停管理費用。
【來源:飛象網 作者:馬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