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號嗎?”兩位蘋果用戶見面之后相互問候。
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的信號讓用戶們頭疼不已,加上高昂的定價使其銷量走勢萎靡,蘋果手里捏了一把汗。而定位于“低價”走量的iPhone XR出貨量同樣遠不如預期。
iPhone XR(圖片來自CNET)
iPhone XR的價格一路走低。有消息稱,部分渠道商甚至將活動價格做低1500元。iPhone XR不好賣了,即使比iPhone XS還要便宜,但仍比Android旗艦機貴;即使有致敬iPhone 5c的多彩后蓋,也無法彌補iPhone XR競爭力的欠缺。
環顧蘋果身邊,曾經的追隨者們如今正以更大的加速度迎頭趕超,2018年蘋果的新機型迎來前所未有的遭遇戰。此外高通在中國市場對蘋果的專利訴訟打壓雪上加霜,種種跡象投射出了蘋果的焦慮。
過時的產品策略
按照iPhone的常規更新策略,每經歷一代大幅度升級,就會迎來一次“小修補”式的迭代。iPhone XS的Face ID更快了,處理器更強了,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更貴了。2018年的iPhone XS相比去年的iPhone X并沒有明顯的外觀變化——而這一變化,恰好是最能吸引大眾消費者的一點。
瑞銀的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對iPhone的購買意愿相比去年降低了6%,創下了新低。中國消費者對于蘋果的傳統更新策略已經不如以前那么感冒了。
2018年新iPhone唯一在外觀上的重大突破,是加大了屏幕,出現了iPhone XS Max。它是歷史上屏幕最大的iPhone,同時也是最重的,重量達到了208g。放在運動褲的兜里,必須得系緊腰繩。
iPhone XS與iPhone XS Max(圖片來自Mashable)
iPhone XS與iPhone XS Max組成的依舊是“大屏雙旗艦”策略。然而這種策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Samsung Galaxy Note,三星嘗到甜頭之后依靠此策略在中國高端智能機市場里攻城拔寨,并引來了華為、蘋果的效仿。
2014年,蘋果CEO庫克為新iPhone 6、iPhone 6 Plus念出了新的Slogan:“Bigger than bigger”。5.5寸的iPhone 6 Plus刷新了彼時iPhone的屏幕尺寸。
那一年“大屏雙旗艦”策略讓果粉們瘋了,新機上市一機難求。上市第三天,蘋果驕傲地宣布iPhone 6系列銷量破1000萬臺。
果粉莉莉現在都記得當時用上iPhone 6 Plus的感受:“從4寸屏到5.5寸屏,這個跨越太爽了。”
從左至右iPhone 5s、iPhone 6、iPhone 6 Plus(圖片來自TechJunkie)
但這都2018年了,iPhone的更新策略似乎有些過時。事實上,該策略在iPhone 7發布后,就已顯疲態,蘋果在長達兩周時間內都未公布其系列機型銷量。今年的蘋果產品策略,跟不上其它中國智能手機廠商了。
技術遭遇戰
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4%。這是中國智能機歷史上的首次下跌。
國產廠商們嗅到了2018年的硝煙味,面對不斷緊縮的市場,大家只有擺脫硬件層級的俗套競爭,轉至更考驗技術研發的戰場才能從困境突圍。
從年初開始,國產廠商們就開始不斷嘗試、并完善新技術。屏下指紋、后置三攝像頭、滑軌技術、3D面部解鎖、ToF,甚至是蘋果并不關心的快充技術,國產廠商們把可以嘗試的新技術都做了個遍。
華為P20 Pro
2018年中國智能機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的一年。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樣化,不斷自我優化的Android系統、頻繁上線的新技術與廠商們構建的生態逐漸穩固了自身話語權。
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蘋果的出貨量在中國市場連續兩季度同比下降,華為、OPPO、vivo和小米包攬了出貨量的前四名,朝著蘋果的領地步步緊逼。
蘋果實際上擁有足夠的技術儲備。iPhone X上搭載的Face ID在當時具有劃時代意義。甚至存在一種說法:“蘋果的Face ID至少領先Android陣營兩年半。”可這個說法在不到一年之后便被OPPO、小米的新機打破了,隨后出現的ToF技術則樹立了另一種面部識別的標桿。
vivo ToF技術
今年的iPhone XS系列手機在周圍創新的面前,更顯得余力不足。確切地說,蘋果在今年碰上了一場技術遭遇戰,蘋果的表現說明它并沒有為這場戰斗做好充足的準備。
盡管iPhone XS Max與iPhone XR針對中國市場做了雙卡特殊優化。然而這一特性,在Android陣營中早已不是新聞。蘋果想要以此特性從Android陣營中搶奪用戶,是不足以有說服力的。
窮于應對
其實蘋果面對智能機市場愈加萎靡的需求,本有應對策略——漲價。
iPhone XS相比iPhone X再次提高了300元人民幣的起步價,大屏的iPhone XS Max更是將價格抬高到12799元人民幣的歷史高位。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盡管iPhone出貨量衰退,iPhone在2019年仍能依靠單價的提高,來維持整體營收的成長。
不過這也的確是整個市場的應對措施之一。國產廠商除了投入新技術的研發,同時也在不斷推出高端的旗艦手機以拉高售價,逐漸朝著蘋果價位的舒適圈靠攏。
華為Mate 20 Pro、OPPO Find X、vivo NEX等產品是拉高售價的部分代表。vivo NEX雙屏版的起步價已經接近5000元人民幣,相比上一代產品再一次提高1000元。
vivo NEX雙屏版
在價格更為敏感的印度市場,有用戶表示:“我不會花1000美元去購買一臺iPhone,而我現在用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同一水平配置的一加手機。”
換句話來說,即使國產廠商提高價格,也不會超過“低價”iPhone XR的6499元人民幣起步價。在這樣的比較之下,對價格敏感的用戶或許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另一方面,除去技術的因素,今年新iPhone面臨著美觀度上的沖擊。
繼iPhone XS系列產品銷量不及預期之后,蘋果將重心轉移到了iPhone XR上。街頭碩大的iPhone廣告牌,主角變成了擁有多彩后蓋的iPhone XR。
為了突出iPhone XR的多彩后蓋,蘋果為其推出了價值329元人民幣的透明保護殼。乍一眼看,外觀上與清水殼無異。這恐怕是歷史上最昂貴的清水殼,一度成為議論的焦點。
然而市場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一項調查發現彩色iPhone XR受歡迎程度不高。蘋果的多彩策略似乎并沒有起到預想中的效果。
我們將視線轉移至Android陣營。華為P20系列的極光色幾乎引領了今年手機后蓋的潮流,Android陣營在后蓋上的探索層出不窮。iPhone XR的六彩色相較之下則沒有那么耀眼,雖然不得不承認iPhone XR的玻璃后蓋的確比iPhone 5c的塑料機身有更強的質感,還無意壓中了2019年流行色“珊瑚橘”,可是以創新著稱的蘋果并不能與“科技以換殼為本”畫上等號。
中國智能機市場恐怕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市場之一,同時也是成長最迅速的市場之一。蘋果自2009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依靠世界級的品牌力、超前的技術研發、完善的生態閉環硬撐著智能機市場的強者形象。它影響了眾多國產手機廠商,并見證了中國智能手機崛起的過程。
中國智能機市場在高速發展,蘋果卻沒有及時轉換自身的角色,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陳舊的產品策略、欠缺誠意的技術創新,把蘋果在今年擱置于極為被動的地位。
若按照蘋果的常規更新策略,2019年將迎來iPhone大幅度更新。擁有極強技術儲備的蘋果或許還能給我們驚喜,只是如何定義“驚喜”,還得取決于對手的動作。
【來源:Ping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