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千尋位置公司宣布完成10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130億元人民幣。對于一家2015年8月才成立的公司來說,這個速度可以說是非常快了——當然這背后少不了阿里的支持。
四年前公司成立時,注冊資本20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各占股50%。經營范圍涉及北斗及導航信息網絡服務,位置信息網絡應用軟件,硬件裝備研發等。
為了千尋在上海的這場融資發布會,阿里巴巴CTO張建鋒本人甚至從杭州趕來,手里拿著打印好的演講稿。“未來,阿里巴巴要做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千尋要做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張建鋒說。
阿里對這項業務的重視可見一斑。根據CEO陳金培的介紹,過去4年,千尋位置從零開始建設和運營了“全球第一大統一運營并提供商業服務的衛星導航地基增強系統”,技術被應用在智能城市、產業升級、智能駕駛、大眾消費、公共安全等領域。
“我們今天應用最廣的領域是智能駕駛,中國有超過一半的車廠是千尋客戶。”陳金培告訴36氪,除此之外還有智能城市,智慧電網,智慧農業等。“我們跟大疆有數萬架合作的無人機,在田間飛行,完成各種噴灑或巡檢作業等等。”
千尋位置公司給出的官方數據顯示,該公司在全球用戶規模超過3.9億。2017年以來,公司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0%。
關于公眾比較關心的與阿里的合作關系,陳金培稱,與阿里的合作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千尋的基礎設施架構在阿里云平臺上,能獲得阿里的技術支持。第二,跟阿里生態保持合作,阿里系公司如斑馬、菜鳥、高德等,都對定位技術有強烈的需求。
當然,阿里背景對公司來說也是有利有弊,比如說可能會平添業務與阿里有競爭關系的客戶的心理門檻——像上汽與阿里合資成立的車聯網公司斑馬就在面對這樣的問題。
千尋在與大多數阿里系公司一樣,會在碰到這個問題時強調自己的獨立性。“首先,其實千尋今天不跟市場上的任何一個人競爭,包括智能駕駛。因為千尋不是做智能駕駛系統的公司,我們為智能駕駛系統提供整個時空的能力。”陳金培說,“其次,我們跟圖商也不競爭,我們其實是圖商非常重要的技術合作伙伴,我們處理了超過500萬公里的高精度地圖,這些地圖都是千尋支持他們來做的,我們自身不會運營智能駕駛領域的高精度地圖。”
“斑馬是要服務車廠,在市場上直面競爭的。但千尋服務于所有行業,我們跟股東不競爭,跟阿里也不競爭,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陳金培說。
10億元不是個小數字,這筆錢怎么花?千尋的計劃是,首先用于加強云基礎設施能力,其次是發展云端鏈路。值得一提的是,本輪融資的投資方都是戰略投資,而非財務投資。這筆錢由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領投,上海國和投資、永徽基金、金浦鵬源基金、琨瀛資本跟投。
“北斗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我們把這些資方引進來也不光是為了投資的事。我們會同時與它們啟動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服務于交叉市場,也幫助千尋開拓更多的行業。”陳金培說。
【來源: 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