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0年,是女性意識不斷崛起的一年,從《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姐姐》、《吐槽大會》李雪琴、楊笠走紅現(xiàn)象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敢于打破“他審美”,展現(xiàn)“她力量”。“她力量”作用到消費浪潮中,新一代女性消費者正不斷塑造著新市場,也不斷被新經(jīng)濟重新定義。她們的消費觀念和行為趨勢都發(fā)生著顯著變化。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記者走訪了匯集高端進口、田間枝頭、日雜百貨等等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大眾化消費場景——商超大賣場,從某個橫切面揭示家庭消費中的女性消費新哲學。
“大女主”效應凸顯
家住江蘇無錫的朱女士,每兩周組織全家進行一次家樂福超市“半日游”,采購油鹽醬醋、洗護用品、成箱飲料、孩子零食等。在家中掌握著經(jīng)濟大權的她,從日常消費品到家庭“大部件”,都擁有著更高決策權,扮演著家庭“采購總管”的角色。
記者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在70后、80后以及90后的家庭消費者中,女性決策地位舉足輕重。消費角色方面,“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角色定位已然過時,食品生鮮、服裝鞋帽、家居用品、母嬰和美容產(chǎn)品等日常消費品領域大多是“唯她是從”,家庭消費正邁入“大女主”時代。
沖動消費已是過去時,“理性派”崛起
過去,生氣就要買買買,被認為是女人的通病。記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與這種刻板印象不同,女性顧客的消費行為正漸趨理性,她們越來越傾向于高效便捷以及體驗感的提升。
“寧要‘隱形富’,不要‘精致窮’!”90后白領Kitty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yè)上班,薪資不菲的她在面臨線上線下消費信息轟炸時,選擇給自己一個“購物冷靜期”。伴隨著城市新中產(chǎn)的崛起,消費模式和結構發(fā)生改變,從“花錢給別人看”,轉變?yōu)?ldquo;花錢讓自己舒服”,消費心理也越來越成熟、理性、務實。
對于80后顧女士而言,在快節(jié)奏生活中,每周末逛超市意味著別樣的親子時間。顧女士認為,與其將時間花費在全渠道比價上、迷失在紛繁復雜的促銷信息中,不如慢下來,走進超市,感受生活。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不同于過去精打細算的形象,越來越多女性不再一味追求比價,而是轉向關注消費的整體成本,在信息查找和比較上節(jié)約更多時間,更多注重整體的消費體驗。
消費“情商”升級,要環(huán)保更要“悅己”
隨著消費市場不斷細分,女性的消費“情商”提升,女性消費升級的新觸點應運而生。女性消費者在追求健康有機生活的同時,更為在意消費所帶來的個人體驗,呈現(xiàn)出強烈的“悅己”屬性。
為響應減塑倡議、減輕對環(huán)境的負擔,張女士近日在家樂福古北店選購了一款小麥纖維砧板、一款環(huán)保可回收紙為原料的紙杯,遇上門店的促銷活動,其價格甚至低于普通紙杯。走訪發(fā)現(xiàn),主打“純天然”“有機”“環(huán)保可回收”“零負擔”等概念的產(chǎn)品贏得女性消費者的“芳心”,女性消費者在購物選擇中越來越傾向于“做減法”。
“柑橘梅汁配制酒、麝香氣泡酒、黑糖梅酒,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日常會根據(jù)心情選擇不同的口味!”92年的Sunny表示,工作之余,周圍同齡的朋友都喜歡喝點起泡酒、小甜酒,減壓解乏,享受微醺的感覺。事實上,在酒類市場,白酒早已不再是中老年男士的專屬,一項消費調(diào)查顯示,女性消費者的客單價增速已經(jīng)遠高于男性,相較于味感更“重”的白酒,低濃度、高顏值果酒、雞尾酒、精釀啤酒等產(chǎn)品深受女性消費者歡迎。走訪中發(fā)現(xiàn),隨著經(jīng)濟基礎的穩(wěn)定提升,現(xiàn)在的中國女性不僅僅關注家庭,更多開始勇于追求和實現(xiàn)自我,她們的消費觀念和行為也更加關注自身,注重個體體驗。
“女王節(jié)”“女神節(jié)”“公主節(jié)”,各式各樣的節(jié)氣主題,都在試圖搶占更多女性用戶。據(jù)家樂福雙井店店長介紹,“3.5—3.8期間推出的洗護類產(chǎn)品滿199元減100元、衛(wèi)生巾買一送一、微醺酒滿100元減15元等活動,幾乎是全年最大促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