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深化實施,行業步入轉型升級關鍵階段。作為國內最早布局智能制造的電動兩輪車企業之一,綠源電動車依托其打造的智能化制造體系與貫穿研發、生產、銷售的全鏈路質量管控能力,探索出一條提升產品品質、優化產業協同的發展路徑。
在綠源智能制造基地,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機器人、數控機床等設備廣泛應用,各工序緊密銜接。智能化生產手段與精細化管理相結合,有效提升了產品的一致性與生產效率。
綠源的智能化轉型并非單點突破,而是以16年時間持續深耕形成的系統性優勢。作為行業智能化轉型的早期探索者,綠源自2008年率先引入焊接機器人。此后,其制造體系經歷了持續迭代:從機械化提升效率與精度,到2018年通過MES系統實現設備互聯與信息化管理;再到2024年,整合SRM(供應商協同)、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QMS(質量管理)等六大數字化平臺,構建起覆蓋研發、生產、銷售的全鏈條閉環管理,顯著提升了供應鏈協同效率與過程管控精細化水平。
在品質保障方面,針對消費者對電動自行車“用不住”“易損耗”的核心痛點,綠源建有獲得國家級CNAS認證的檢測中心,具備底盤測功、車架震動、電池電芯等全產業鏈環節共211個大項、1191個小項的檢測能力。每一輛出廠電動車需經過50道嚴格質檢工序,并在專屬試騎道完成動態性能測試,以確保出廠品質的可靠性。對耐用性的高度重視,也推動綠源參與《電動兩輪車耐用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助力行業產品標準從“基礎可用”向“持久耐用”提升。
同時,面對產業升級需求,綠源以“浪潮計劃”涵蓋 63 家戰略供應商、國家級權威檢測機構國家摩托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以及由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專家共同組建的綠源輕出行專家智庫。各方共同打造電動兩輪車產業創新技術合作組織和共享平臺,通過共研核心技術、共筑質量標準、共擔品質承諾,攜手推動產業發展。
面對2025年新國標全面落地帶來的市場調整,綠源已完成智能制造基地的布局優化,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為方向,結合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力求在新國標窗口期提升核心競爭力,并為行業規范化發展提供實踐樣本。
制造業是國家發展的根基。在國家制造強國戰略指引下,以智能制造為核心驅動力的新型工業化正加速推進。綠源通過強化“質造”能力重塑產業價值,其在新國標時代以智能制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是中國制造業在復雜國際局勢下突圍、轉型和升級的一個縮影。
業內觀察者指出,以綠源等為代表的企業實踐表明,將質量理念深度融入智能制造體系,是驅動中國電動兩輪車產業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