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消行業,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報銷單、采購單如同流水般涌向財務部門,如何提升審批效率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長期難題。
以合思華南大區的某快消領軍企業為例,其年單據量超7萬單,盡管安排了7名實習生每天埋頭審核,卻仍逃不過“錯單返工”“審批延遲”等惡性循環。直到合思AI審批系統上線,這一切徹底發生了逆轉。
01
AI審批,效率提升400%
人工審核的困境早已刻在這家企業的財務流程里。作為全國布局的快消品牌,其業務團隊遍布30多個城市,每月僅限額類單據就達3600單。轉折點出現在2025年初,通過與合思合作上線AI審批系統,該企業首月就交出了一份震撼數據。
02
從被動糾錯到主動防錯:AI重構審批邏輯
在財務審核中,合規與效率往往難以兩全。但AI審批助手通過三大能力,可實現兩者的平衡。
• 非結構化數據校驗:讓單據錯誤無所遁形
發票上的納稅人識別號少一位、報銷金額與附件總額差1元、消費地與開票地不匹配......這些曾讓實習生頭疼的細節,AI審批助手能校驗瞬間捕捉。上線首月,系統就攔截了127筆“城市代碼與發票屬地不符”的異常單據,而這類錯誤此前人工審核的漏檢率極高。
• 全量風險提示:一次駁回解決所有問題
人工審核時,一張單據若存在“缺附件”“金額超標”“發票過期”等多個問題,往往會被流程多次駁回和返工。而AI系統能一次性羅列所有風險點,例如某筆差旅費報銷中,系統同時指出“報銷年不可為2025年”“標題不可為測試”“消費事由不可為無”3處問題,員工可一次修改到位。
這不僅減少了員工多次重復提交的操作時間,也在高效問題定位的過程中,大幅壓縮了內部的溝通成本。
• 復雜規則校驗:讓合同合規充分得到落實
企業合同審批會涉及付款主體匹配、金額準確性、項目權責約定等諸多硬性規則,而人工審核常因需比對信息繁雜、對條款理解偏差等,出現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AI系統不僅能通過預設規則引擎,對付款主體、金額等結構化數據進行精準的條件判斷與費控規則校驗;更能突出對合同中項目權責描述等非結構化數據的多重理解與判斷。例如付款申請單中,AI可精準識別出付款信息錯誤、合同風險等問題,將合規校驗覆蓋到合同及關聯單據的各類細節場景,無差別落實每一條合同合規要求。
03
AI從未替代人,而是激發人的創造力
當AI審批系統每年將7萬份單據的基礎審核工作壓縮至“零人工干預”時,這家快消領軍企業的財務團隊完成的不僅是流程優化,更是一場關于財務價值的認知重構。
傳統財務的核心邏輯是“控制風險”:通過層層審核卡住不合規的單據,用制度紅線約束業務行為。但AI接管基礎審核后,他們不再糾結“這張發票金額是否超標”,也不再局限于“報銷是否符合制度”,而轉向了創造價值。
這種轉變的本質,是財務從業務的對立面變成了業務的同路人。AI從未替代人,而是淘汰了“低價值的重復勞動”,讓財務的“經驗、洞察、創造力”得以釋放。而財務作用于業務產生的價值,實際遠超AI系統本身的投入,這也充分證明了:在數字化時代,財務的終極價值不是“管錢”,而是“讓每一分錢都能激活企業的利潤增長”。
詳情前往合思公眾號了解更多,將財務從繁瑣審核中解放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