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轉型失敗可能性是99%業界

最近有記者采訪,問我海爾轉型能成功么?我告訴她,轉型失敗的可能性是99%。還告訴她,不僅海爾轉型會失敗,巨頭在面臨時代轉折點時候,都會失敗,科技互聯網IT公司尤甚。
過去20年自第一次工業革命結束后,全球經濟增長全靠這些公司。但是這些公司的壽命是最短的,因為處在技術變革的最前端,日益新月的新技術,新產品,老公司的管理和組織架構已經不再適合創新,被時代淘汰成為必然。
當前,日本、美國的多家擁有50—60年歷史的公司都在死去,或者已經死去。比如,索尼、松下、惠普等,他們的管理模式組織結構,人才結構,文化以及職業經理人主導,都讓這些公司在變革的時代失去變革的能力。
另外,由于這些科技類公司由于一直處在變革的最前沿,他們所擁有的技術專利都隨著新技術的誕生而變得不再重要,這讓他們沒有可傳承的文化和符號,自然會被新公司替代。縱觀全球屹立不倒的百年老店基本都在傳承一種文化或者模式,比如,美國福特公司,這家企業所傳承的是工業時代的流水線模式,自1913年創辦以來該模式在各種制造業遍地開花;而中國的全聚德烤鴨,1864年同治年間創辦,這家企業傳承的是一種歷史文化。
因此,企業在歷史長河中成為“不死鳥”的神話,不死的并非他們的產品或者用戶,而是他們所創造的一種經久不衰的模式和文化。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興起的科技互聯網IT公司,沒有誰具有這種創造能力,他們只是趕上了工業革命這波浪潮,是時代的弄潮兒,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可能只會留下弄潮的剪影與遠去的背影。
此外,由于這些科技類公司沒有可傳承的東西,在經歷了一代創始人之后,職業經理人將無法繼承創始人的衣缽,在面對新的時代變得時候會力不從心。惠普、諾基亞、雅虎、索尼均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能批判這些職業經理人無能,因為這本質上就是企業生存的規律。
惠普的后續幾任CEO卡莉•菲奧莉娜、馬克•赫德親手看著蘋果、三星的崛起,親手將惠普送進墳墓;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辭職后,職業經理人塞梅爾、瑪麗莎•梅耶爾也只能任由雅虎衰敗,不是變賣資產就是大肆投資,錯過了在常人看來一個又一個機會。
當前,全球的很多IT互聯網公司都面臨第一代創始人退位,接班人問題成為世界性的難題。三星李健熙的兒子能否帶領三星帝國在時代變革的大潮中繼續領先,我看很多評價都是負面的。同樣,中國的海爾、華為以及還算年輕的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都將面臨接班人問題。
正如馬化騰所言:“并不是我們能力不行,而是我們老了。”一語道破天機。衰老是自然規律,同樣也是企業新陳代謝的規律。企業也是有生命的,管理、組織結構、人才等各種因素影響著企業的健康,而一旦到了一定規模和時間,企業的衰老是無法阻擋的,而試圖通過自我變革尋求新生,一般也都是徒勞的。
非常有名的長江大俠呂紫劍,活了119歲,八卦掌也沒有能讓他長生不老。只有死亡才有新生,同樣企業也無法基業長青。所以面對這一歷史規律和自然法則,當前的巨頭們無論如何折騰,他們的生命力都不如年輕的企業,他們獲得新生的方式也不可能依靠自身變革。
我認為,利用現有的資金進行投資是巨頭獲得新生的最好方式,雅虎通過投資阿里巴巴算是獲得了新生,中國的聯想通過聯想創投在資源、農業、醫藥領域投資也是獲得新生的一種方式。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不停的跨界購買公司,雖然有布局生態鏈的愿景,但最終還是希望讓金錢傳承下去,所以不妨投資的步子邁的再大一點,在有充沛現金的時候買下自己的未來。
所以基業長青是一句假話,當今的巨頭將金錢傳承下去,或許是他們獲得新生的不二法門。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現在很多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但由于基因和基礎的緣故,很多企業是轉不過來的。從整體上說,尤其是傳統制造業企業的轉型,都會面臨很大風險,最終得到一個失敗的結果。這就是企業的生存期使然,在新的時代到來之后,無法適應大環境的變化而選擇退出舞臺,這雖然殘酷,但也符合社會生態鏈的需要。可是現在中國的互聯網界,仍由BAT把持著,且還在進行著大筆收購,這不僅不是新生的方法,更是對創新和創業環境的一種摧毀。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