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1S/紅米Note3拆機對決:同樣價格和配置,孰優孰劣?互聯網+
10月27日,樂視召集樂迷、媒體、明星以及投資人在位于北京五棵松的萬事達中心舉行新品發布會,而這也是繼今年4月4日之后,樂視在年內第二次于該地舉行量級過千的大型發布活動,這次的主角除了一臺售價近50萬元的120英寸超級電視uMax 120之外,同時還有引發了智能手機中端市場大地震的超級手機樂1S。
這款智能手機有著數千元旗艦智能手機的顏值和材質,同時也采用了中高端產品才有的硬件規格,并且,還有樂視引以為傲融合樂視獨有生態模式的全新EUI。而就是這樣一款幾乎與市場上售價2000元以上產品相抗衡的智能手機,最終定價卻僅為1099元。
金色的全金屬機身,CNC的工藝,5.5英寸的1080P分辨率incell顯示屏和超窄邊框,聯發科目前最高端的Helio X10T八核心64位處理器,雙網雙待,3GB的內存,32GB的存儲空間,1300萬像素的相位對焦攝像頭以及高達24W的快充適配器和TypeC接口,另外還有早先高端機型才配備的指紋識別,這些規格讓消費者很難與僅1099元的售價相聯系。
基于這樣的規格,樂1S作為半年前第一代樂視超級手機的升級替代品無可厚非,后者的售價在今年年初發布時則為1499元,而400元的價格下調并迎來硬件升級,這是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次狠下血本的大饋贈。
至于為什么樂1S的售價會比同行業其他品牌的產品定價做到如此之低,樂視賈躍亭在發布會上稱樂1S完全是低于量產成本定價,產品的利潤并不是源自硬件本身,樂視也并非專門銷售硬件的企業,而是以硬件為基本平臺,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品牌。在現場公布的BOM清單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樂1S的量產成本價格超過1300元,相比最終市場零售價已經出現了超過200元的硬虧損。
那么面對樂視憑借生態模式在智能手機行業中的攪局,其他品牌如何應對呢?尤其是賈躍亭反復強調的秒殺紅藍機,作為最先打響智能手機互聯網營銷的小米,是否已經坐不住了?關于這個問題,在一個月后終于有了答案。
11月24日,小米宣布旗下的紅米系列產品的Note3正式發布,這款產品同樣采用了金屬機身,并且集成了指紋識別,同樣采用了聯發科的Helio X10八核心64位處理器,同樣是1300萬像素的攝像頭,但是小米的聰明之處在于,其將這款產品劃分了高低配,規格上分別有2GB內存+16GB存儲和3GB內存+32GB存儲兩個不同的版本,而售價也分別為899元和1099元,單從后者來看,紅米Note3與樂1S在規格上幾乎并無太大差異。同樣的售價,同樣的硬件,甚至是同樣的金屬機,如果將賈躍亭此前所說的樂1S是虧損在賣為實話,那么小米的紅米Note3是不是也在虧本賺吆喝呢?
筆者曾經就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調查,有業內知情者透露,事實上,兩家企業的產品在硬件上還是存在不少差異的,盡管規格看似相近,但是成本總和卻會有不小的出入,尤其是在當下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的前提下,一丁點的成本差異加上營銷手法,決定了產品最終能否盈利。
那么,樂1S和紅米Note3即為競爭對手,在同樣的售價背景下,到底哪款產品用料更實在?賈躍亭是否在發布會上撒了謊?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決定直接上手拆機,一探究竟!
拆機之前,我們首先對兩款產品的設計結構進行了簡單的了解,從外觀上看,樂1S非常明顯的屬于CNC加工,其機身為一體構造,不分中框和后蓋,屏幕直接通過背膠與機身粘合,而紅米Note3則顯然并非如此,其構造與最早智能手機設計方式一樣,包含了屏幕、中框和后蓋三部分組成,其中后蓋為金屬,中框為塑料,屏幕通過背膠與中框粘合,這意味兩款產品的拆解方式并不相同。
我們先從樂1S下手,要想拆開樂1S,必須從顯示屏開始,而拆卸顯示屏必須要進行加熱,令其粘合背膠軟化,然后用吸盤和分離刀小心撬開。
樂1S的前屏背膠粘合力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強不可拆,通過半分鐘熱風槍加熱后,前屏的粘接劑隨即開始松動,拆卸并不困難,這也降低了拆卸會出現的損壞幾率。分離屏幕后,樂1S的機身構造便一目了然了。
十分意外的是,樂1S的機身架構顯然十分可靠,屏幕的接頭采用了螺絲壓合固定,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震動帶來的故障,而在見到主板、電池等部件前,這款手機還有一塊隔板用以加固機身,提升整機的可靠性。
除了兩顆顯示屏接頭固定螺絲外,另外還有9顆螺釘用于固定隔板,兩種螺絲的顏色并不相同,便于裝配時進行區分。
取下螺絲后,隔板可以輕松分離,這個隔板并不厚,但是卻對機身穩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并且這樣的設計還有三大作用,一是可以幫助主板上的電子元件將熱量分散導到前屏,二是可以作為內置大面積天線板加強信號,三是阻隔主板上的元器件高頻輻射向前傳遞,在使用和接打電話時危害用戶健康,一個隔板對于品質的用心可見一斑。
取下隔板,主板和電池以及導線和擴展接口板一目了然。除了前面拆卸下的11顆螺釘外,另外還有兩顆用以固定按鍵排線十字螺釘一顆用以加固主板的內六角螺釘。
分離按鍵排線、電池排線、前后攝像頭排線、接口板排線和天線導線后,主板便可以取下了。
樂1S的主板采用了六層PCB,整個電路部分基本上全部用屏蔽罩覆蓋,除了能夠提供優良的散熱外,輻射也有效的受到阻隔。
在主板的背面,我們可以看到指紋識別器,其完全粘合在主板屏蔽罩上,通過排線連接。而取下它只需要一個分離刀便可與粘接的背膠進行分離。
接口板同樣有兩個螺絲固定,用以加強接口位置收到的外力,而取下接口板后,其下面還有揚聲器的總成,顯然與一般的小揚聲器單元并不相同。
電池的拆卸也非常簡單,盡管是背膠粘合,但是拆卸并不需要加熱,現今為了讓售后對電池維護更加便捷,電池部件在裝配時都采用了拉膠拆卸設計,在電池上端有一個拉膠頭,將其用手指拽氣后,用力拉便可以將電池取下,可以做到拆卸背膠不留痕跡。
最后是兩個小部件,一個是震動器,另一個則是按鍵排線,拆卸也十分簡單。
總體而言,樂1S的構造十分合理,可靠性高的同時,維護也較為簡單,所有的部件易于分離和組裝,維護成本也不會為此而提升。
拆卸屏幕前先用風槍加熱
加熱后用吸盤可直接分離
顯示屏排線
樂1S在排線位進行了加固
來自信利LG的顯示屏總成
從側面可以看出incell顯示屏的厚度超薄
觸控處理芯片
中框部分四個邊角均采用了注塑,提升抗沖擊性
整個顯示屏后面的隔板
取下隔板后,主板和電池一覽無余
聽筒位于隔板上端
聽筒單元
電池排線
接口板通過排線與主板相連
前后攝像頭
開機音量按鍵排線位置
分離前置攝像頭和開機按鍵的排線
分離接口板和電池排線
主板正面
主板背面
攝像頭來自SUNNY封裝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樂1S完全是CNC一體成型
每個中框料件都有二維碼
電池來自福建飛毛腿
挪開接口板后可以看到底部的揚聲器總成
樂1S的揚聲器采用了獨特的音腔設計,在有限的空間內能夠實現較好的效果
取下主板和其他周邊原件后,只剩下電池還粘貼在中框上
開機音量按鍵及排線,排線為一體總成式
指紋識別器
樂1S全家福
樂1S全家福
接著我們再來轉向小米的紅米Note3.這款機型的拆卸其實也不難,因為后殼是完全卡扣固定,所以只需要用一個分離片既可以拆開,當然,這個拆卸過程需要用點技巧,外加不少的蠻力。
拆下后殼后我們便能發現,這款產品所謂的金屬機身其實僅僅是一個金屬后殼,而且也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全金屬。為了能讓信號順利的通過金屬后殼,頂底兩端都是塑料材質,通過特殊的粘合方式與金屬部分合成。
紅米Note3指紋識別器同樣是通過背膠固定,而樂1S不同的是,其固定位置在后殼上,然后通過導熱膜覆蓋,而在主板上也有塑料件填充,防止用戶使用時按壓用力過度而脫膠。
這樣的固定方式多少有點浪費筆墨,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主板設計對指紋識別器安置導致的差異,另外,如果指紋識別器出現問題,更換會稍顯麻煩,如果不整個更換后殼而只換指紋識別組件,那么意味著導熱膜將被撕毀而喪失導熱效果。
紅米Note3的內部構成同樣分為主板、電池和接口板三大部分,而與樂1S不同的是,這款產品的天線采用的是可分離組件,印刷式天線外加塑料材質,成本明顯要比樂1S要低,信號質量自然也并不會比金屬中框的機型要高。
紅米Note3的主板分離也并不困難,將電池排線、開機排線、前后攝像頭排線和天線導線分離后便能取下,接口板的排線則在主板背面,而攝像頭通過背膠固定多少會給拆卸帶來點麻煩。
紅米Note3的主板上同樣遍布金屬屏蔽罩,但是通過仔細觀察發現,絕大多數的屏蔽罩均為焊接固定在主板上,這與樂視1S可拆卸的屏蔽罩明顯不同,而焊接式的屏蔽罩存在極大的弊端是在芯片出現故障需要更換時,會大大提升售后維修難度。
紅米Note3的電池同樣采用了拉膠工藝,拆卸也十分簡單,不過接口板的排線被壓在電池下,而更換接口等維修業意味著要拆下電池,多了個麻煩。
拆卸電池和主板后,紅米Note3的中框架板也一目了然了,盡管前導熱、輻射屏蔽等因素在塑料架板上要比金屬差很多,但可靠性還是非常不錯的。
如果要拆卸屏幕,依然要用到熱風槍,通過加熱來分離紅米Note3的顯示屏和塑料中框。不過由于中框厚度并不高,所以拆卸紅米Note3的前屏要比樂1S要稍顯不便。
分離紅米Note3的顯示屏后我們可以看到,這款產品在中框上也與樂1S的隔板一樣加入了緩沖泡沫層,可以有效的降低從屏幕方向而來的外部沖擊,降低沖擊對屏幕的損害。
紅米Note3金屬機身其實只是金屬后殼
只需要用翹板就能輕易拆開
后殼采用了金屬沖壓板和塑料粘合的工藝,指紋識別器直接貼在后殼上
金屬部分采用了導熱膜輔助散熱
紅米Note3主板部分
電池來自欣旺達
天線采用了傳統的印刷式
天線印刷在塑料板上,通過螺絲固定在機身上下兩端
紅米Note3主板細節
紅米Note3主板細節
塑料墊板件,直接粘在主板上,用以加固指紋識別器,防止被捅漏
紅米Note3主板正面
主板背面
紅米Note3開機音量排線,看起來很寒酸,這也是按鍵手感不佳的主要原因
指紋識別器
揚聲器單元
前后攝像頭單元,同樣來自SUNNY封裝
拆掉電池和接口板后顯示屏總成的全貌
想要拆出屏幕,同樣需要用風槍加熱后分離
整個顯示屏后的中框為塑料
觸控處理芯片
顯示屏厚度明顯大于樂1S
紅米Note3全家福
紅米Note3全家福
拆卸完兩臺產品后,從整個拆卸流程上看,明顯樂1S要簡單的多,我們只需要加熱前屏和用改錐即可完成整個部件拆卸,損毀幾率最大的屏幕在前,幾率最小的主板和電池在后,而紅米Note3則明顯復雜,拆屏幕不僅同樣需要加熱,并且后蓋的拆解也并不輕松,而另從細節設計上看,更為合理化的樂1S的維修也自然更加輕松,維修帶來的損失極小,而紅米Note3更換主板元件需要屏蔽罩焊下焊上,更換指紋識別需要撕毀導熱膜,更換屏幕需要拆解全機并要撕下電池的做法顯然太過麻煩,顯然這是早先三段式非全金屬一體機身設計存在的通病,修機后留下的損傷也是在所難免。
那么拆卸完成后,我們不妨再來看兩者在部件制造成本上的差別。
先說外殼,樂1S的機身屬于CNC一體成型,其需要將等厚的金屬塊在數控機床上進行切割打磨,而后鉆孔拋光,外加噴砂和部分鏡面高光處理,最后在模內注膠,整個制造不僅精細度要求高,成本高,并且制造時間長,產量和良品率也較低,但是優點是必然會打造出高顏值、高品質和高質感產物,尤其是數千元的高端機型,CNC加工是行業必須的。
而紅米Note3不客氣的說,雷軍所謂的金屬機身其實僅僅是一個金屬后殼,相比早先的紅米產品,并且還不是全金屬后殼,紅米Note3僅僅是將后殼從早先的塑料換成了半金屬。在制造方式上,小米的代工方只需要將一個金屬片裁切后沖壓出弧形邊,然后鉆出孔位和噴砂就歐凱了,成本相比樂1S的CNC加工成本大相徑庭,而這也是兩者成本差距最大的地方。
小米在整個智能手機行業中,一向被其他友商稱為“小偷”,這個詞匯并不是單指小米慣于抄襲和效仿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國外企業的產品設計、專利以及營銷模式,同樣在國內也善于偷換概念,用作弊的方式與競爭對手相抗。
單就紅米Note3自稱所謂的金屬機也曾被青蔥手機譚文勝吐槽過,其表示,小米用薄薄的金屬片做后殼并稱之為金屬機的做法著實令其吃驚,他認為這并不是一個行業內知名品牌應該做的,真正的業內競爭應該是能夠推動整個行業不斷向前發展,讓用戶最終受益,而小米用偷梁換柱的概念不僅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并可能會引發整個行業偏離趨好于用戶的正軌,讓消費者成為不正當競爭的受害者。紅米Note3當然可以成為金屬機,但是品質實在離同價位的良心產品相差太遠。
盡管為了保障利潤,小米偷換概念不會直接被消費者唾棄,但筆者對比樂1S和紅米Note3兩者的外在品質時也明顯的發現,其實紅米Note3的后殼盡管是金屬,但是同樣存在過薄和貼合不佳的問題,整個機身捏在手上會不時的發出咔咔聲,與早先的紅米塑料產品問題一致,這都是非一體式設計帶來的品質缺陷,已經潛在的給用戶帶來體驗上的影響。
再來說顯示屏,樂1S采用了來自LG和信利兩家企業生產的incell顯示屏,因為沒有觸控層的阻隔,其優勢是更薄,操控體驗更佳,顯示效果也自然更好,當然成本也必然會提升不少。
而紅米Note3則采用了傳統的GFF顯示屏,盡管小米方面并沒有對外公布顯示屏的制造商,但是在實際對比中我們也能發現,兩者的顯示效果存在顯著差異,尤其是色彩的還原方面,樂1S的incell硬件素質加上特殊的視頻顯示優化調校,要比紅米Note3擁有更佳的觀感。并且,紅米Note3的顯示屏也存在上下輕微漏光和顯示色彩略不均勻的情況,盡管個例產品不能稱之為普遍現象,但是足以顯現兩者在成本高低不同所帶來體驗上的巨大差異。
僅上面兩部分,兩款產品的成本已經差距不小了。
另外,兩款產品的處理器也并不一樣,樂1S采用了聯發科的Helio X10T處理器,而紅米Note3則為Helio X10,盡管一T之差,但是頻率卻差距不小。
事實上,T的意思是Turbo,這意味著Helio X10T屬于Helio X10的高頻版本,兩者的頻率存在100MHZ的差異,盡管頻率提升并不大,但是在實際測試中,安兔兔跑分樂1S比紅米Note3高出4000分左右。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Helio X10T是聯發科專門針對智能通訊終端企業在競爭中的需求而專門打造,但根據半導體產業中的行業規則,提供高出100MHZ的產品,自然代表著需要挑選體質更好的半導體晶圓。
所以,Helio X10T在性能上優于Helio X10是事實,而成本更高也是必須的。
我們再來看周邊部件,樂1S和紅米Note3基本上差異不大,攝像頭同樣為1300萬像素+500萬像素,但是從單元件上看,前置攝像頭均來自國產舜宇封裝的產品,差異不大,而后置攝像頭則非常明顯,紅米Note3依舊為舜宇封裝,而樂1S則為三星專屬定制,兩者均支持相位對焦,但在三星的支持下,樂1S攝像頭則技術先進性更為顯著。
不過,紅米Note3的優勢是采用了雙色溫的LED閃光燈,這一點在規格上領先了單LED閃光燈的樂1S,不過閃光燈應用場景較少,領先幅度也并不高。
排線部件,樂1S的用心程度也比紅米Note3要高,譬如開機排線,樂1S為金屬封裝的總成式,由模具生產,而紅米Note3則是軟性排線,這不僅在使用中已經導致開機亮屏鍵出現回饋力不佳的問題,并且壽命更低,可靠性偏弱。
此外,揚聲器也并不一樣,樂1S采用了總成式的揚聲器單元,通過總成內部的聲腔設計,呈現的聲音效果更佳,并且聲孔向底部開放,可以避免手機平方式導致出音不佳的問題,而紅米Note3則為單獨的揚聲器元件,聲孔朝后開放,這在當下已經屬于過時設計,稍顯敷衍。
兩款產品的振子單元也有不同,樂1S為餅狀振子,而紅米Note3則為傳統的微型馬達式,這種不同振子帶來的震動感完全不同,樂1S因為餅狀振子會讓震動平衡的傳輸給整機,并且震動幅度十分平整規則,震感平穩,震動聲音類似嗡嗡聲。而紅米Note3的馬達震動則會集中在一個點位,震動幅度較大,加上機身并非一體式成型,使得震動會帶來空腔式的散落感,與早先的低端塑料機并無二致。
不過,紅米Note3也并非一點優勢沒有,最為值得贊許的當屬電池。
樂1S采用了飛毛腿代工的3000毫安時鋰電池,而紅米Note3則為欣旺達的4000毫安時鋰電池,兩者的容量差達到了1000毫安時,直接導致了紅米Note3的續航相比樂1S延長了不少時間,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樂1S的的續航可以維持一天左右,而紅米Note3則長達一天半,多少還是方便了不少用戶。
不過樂1S盡管電池容量堪憂,但是通過TypeC接口和24W的超大電流電源適配器使得其充電速度非常快,從虧電狀態到充滿只需要一個半小時,而樂視方面也宣稱,5分鐘的充電時間可以實現半小時的通話時長,所以在這方面可以彌補一定的電池弱勢。而小米在快速充電方面便沒有任何優勢所在,在虧點的狀態下,紅米Note3完全充滿需要的時間較長,不過,如果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其實大電池的紅米Note3顯然更受歡迎,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充電寶和電源適配器加數據線的束縛,況且是在TypeC接口普及程度尚不高的當下。
前后攝像頭(左:紅米Note3/右:樂1S)
主板(左:紅米Note3/右:樂1S)
主板(左:紅米Note3/右:樂1S)
開機音量排線(下:紅米Note3/上:樂1S)
振子(左:紅米Note3/右:樂1S)
電池(左:紅米Note3/右:樂1S)
聽筒單元(左:紅米Note3/右:樂1S)
顯示屏(下:紅米Note3/上:樂1S)
指紋識別器(左:紅米Note3/右:樂1S)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兩款產品在主板和芯片方面的采用。
樂1S的主板設計與紅米Note3相比出入并不大,兩者都采用了6層厚實的PCB板,并且兩款主板上的金屬屏蔽罩都非常齊備,并有各自的金屬導熱層設計,可以有效的提升散熱,讓電氣性能位置穩定和最佳。
不過,相比樂1S采用可拆卸的金屬罩不同的是,紅米Note3絕大部分均采用了焊接式的金屬罩,盡管兩者在實際意義上并無太大差別,但是焊接式的金屬罩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售后維修,在局部芯片出現損壞的情況下,更換起來會非常麻煩。
鑒于這種情況,我們沒有對紅米Note3的屏蔽罩進行熔焊拆卸,對此,關于紅米Note3的芯片結構我們暫作保留。
總結:
這兩款產品自上市以來,都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尤其是性價比方面,幾乎是讓市場上眾多品牌上下為難,所以直面的競爭也在兩者之間產生。
如果站在同樣價格和配置的角度上,單從品質而言,紅米Note3已經完敗了,這款產品不僅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屬機,并且整體的規格也相比樂視1S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過對于我們大眾消費者來說,這些硬件層面上的意義并不能代表太多,更重要的還是從實際體驗作為出發點,來衡量產品的優劣。
截稿前,似乎輿論方面也對紅米Note3頗有成見,除了眾多廠商對于小米在產品概念上偷梁換柱表示不滿外,大量的消費者也對這款產品提出了眾多的意見,譬如早在1月11日就承諾的MIUI 7.1卻被一直拖延到了21日,整整十天的延遲對于MIUI方面也是頗為少見。另外,對于紅米Note3的WIFI斷網問題,不少用戶也是怨言不少,不過小米方面已經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在7.1中會有所改進,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小米,幾乎同樣是采用聯發科Helio x10的產品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當然也包括樂1S。(來源:驅動中國)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