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逆”生長:貿易額2016年破6.5萬億元營銷
1月6日,開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先行試點的中國(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初步探索出的相關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向更大范圍推廣。按照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在東中西部選擇一批基礎條件較好、進出口和電子商務規模較大的城市,新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去年以來,政策對跨境電商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現在穩外貿壓力很大,過去出臺的政策雖然也發揮了作用,但政策的邊際效應在遞減,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拿出切實有力的新招,其中一個重要選項就是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
政策持續加碼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復制推廣兩點經驗做法:一是構建包括信息共享體系、在線金融服務體系、智能物流體系、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統計監測體系和風險防控體系六大體系;二是建設線上“單一窗口”和線下“綜合園區”兩個平臺,實現政府部門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匯聚物流、金融等配套設施和服務,為跨境電子商務打造完整產業鏈和生態圈。
“杭州跨境電商試驗區設立的出發點是為了整個電商的發展,實際上各地都有積極性,而且有的地方條件也未必比杭州差。”白明表示,擴大試點是必然的,目前各地跨境電商呈蓬勃發展之勢,推廣杭州經驗具備良好基礎。他預計,考慮到東中西部均會有城市入圍,新設的跨境電商試驗區可能在10-12個左右。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自從杭州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設立以來,各地也有這樣的訴求,并且也都在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擴圍也是順應形勢,此外,這也是順應外貿調結構穩增長的需求。
實際上,2015年以來,政策對跨境電商的支持一直在持續加碼。
跨境電商在我國已開始多點布局,到2015年底,已有10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寧波、鄭州、重慶、廣州、深圳、天津等。
記者注意到,2015年以來,李克強已4次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推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成長。去年年中短短一個多月內,有關部門還曾三度發文就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做出部署,包括提高通關效率、鼓勵開展跨境電子支付、支持境內銀行卡清算機構拓展境外業務等。
白明表示,在我國外貿發展面臨較大壓力的背景下,跨境電商有助于拓展新的外貿發展空間,并改變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處于較低水平的定位,從而實現外貿優進優出、升級發展。
在近期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是堅定的“促進派”,下一步,將在總結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將該模式復制推廣至全國。
逆勢增長
跨境電商之所以如此受“重視”,源于中國外貿的“壓力山大”,和跨境電商的逆市上揚。
在世界經濟總體不振的大環境下,我國對外貿易正面臨“寒冬”,進出口雙雙表現不佳。據海關統計,2015年前11個月中國進出口同比下降8.5%,其中出口同比下降3%,進口同比下降15.1%,全年進出口“雙降”態勢幾乎已成定局。
另一項數據顯示,今年的外貿仍將不容樂觀,截至2015年12月,中國官方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已經連續15個月低于榮枯線,顯示外需依舊疲軟。
與之截然相反的是,跨境電商卻持續發展火熱。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2017年還將增長至8萬億元規模水平,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
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通過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超過20萬家。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已突破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其中進口占15.2%,出口占84.8%。目前中國主要跨境電商平均年增長率在40%左右,其中跨境零售增長率達40%-50%。
跨境電商商品類別主要為經營手機、配件、服裝、電子產品。跨境電商為大量中小微企業出口提供了便捷通道,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
“和傳統外貿相比,跨境電商有自己的優勢,所以增長比較快。”李健表示,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今年的第一個“穩外貿”政策,除此之外,今年穩外貿政策將會持續發力,主要方向還是落實過去提出的系列政策。
在白明看來,跨境電商更大的意義在于可以改變中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的不利地位,過去中國處于國際分工中較低水平的定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營銷網絡,而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營銷網絡。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