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易到再次上演提現難讓不少人始料未及,然而此次市場的反映相較上次卻并沒有顯得太過激進。除了司機反饋普遍謹慎小心外,也有投資人直言,易到的經歷也說明了資本市場有著不為人知的復雜背景,投資需謹慎。
7月20日,易到發布公告稱,在2017年6月韜蘊資本介入易到后,發現易到整體負債由樂視承諾的20余億元飆升至近50億元。其中,樂視在實際控制易到期間,利用便利條件產生了一系列不正常關聯交易,干擾易到的正常運營。對此,易到宣布將于3-4個工作日內進行提現體系的改造。
7月27日,易到再次發布公告稱,因樂視向易到隱瞞巨額賬單并發起訴訟,車主提現賬戶于7月20日被法院訴前保全凍結,將開通新的提現賬戶接入現有提現體系,具體時間以公告為準。
而就在三個月前,易到才剛剛在資本市場通過一系列舉動,試圖贏回市場的信心:4月初宣布在全國試水“免傭金+階梯返利”和新補貼策略,4月中完成中信銀行參投的一輪近百億融資。但山東國承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總監黃斌曾就此向藍鯨TMT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對于網約車車主來說,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今的易到,再一次與樂視一道被拖至泥潭。
司機直言不愿再冒險,依然有人反映大筆金額無法提現
作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專車企業之一,易到雖然沒有做出滴滴這樣的規模,但同樣在2016年時達到成長的最高峰。根據易觀千帆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易到活躍用戶數為627.65萬,同年第四季度達到838.06萬,同比增長達到33.5%。
然而如果將易到不斷上升的季度業績拆開來看,在2016年11月被北京商報等媒體曝光資金鏈出現問題后,易到的月活躍用戶數受影響明顯,開始不斷下降。根據易觀千帆的另一份數據顯示,2016年11月易到App活躍用戶達到最高峰為600萬,隨后便一直下降,在2017年1月降至500萬以下,在2017年第一季度末只能勉強維持400萬,半年的時間剛過活躍用戶數已幾乎下降至一半。
2017年年中易到司機提現難的問題集中爆發并引來央視等媒體的報道。如今,藍鯨TMT記者在上海、成都及武漢等網約車司機群中發現,其中不乏有經歷過易到上一次提現危機的網約車司機,但是如今還在或有意在易到上提供出行服務的司機卻并不多見。當記者分別在2個群中問及易到時,得到的卻是關于易到暫停提現的通知截圖。群內有成員表示:“就看有沒有膽子做了。”
成都的司機趙師傅(化名)告訴記者,他從2016年便開始在易到上接單,易到給他的第一印象挺好,而且使用易到的用戶素質普遍也比較高,但是樂視事件曝光之后他開始覺得平臺不行了。在趙師傅看來,易到的今天與樂視脫不開關系,“樂視把錢拿跑了,資金鏈斷裂了,就成這樣了。”
然而即便如此,在去年中困難時期度過后他依然做了一小段時間,此次事發之后他表示,即便有資本進來將債務問題解決了,他依然不會從事這一行業的工作了,這其中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個來自產品使用者的心理,一個來自政策。
“當時有很多乘客的賬戶里還有余額沒花完,所以不怕錢提不出來。但是時隔一年,很多乘客賬戶里的錢都用得差不多了。所以這一次比上次懸。”同時,他認為當下在對司機的補貼力度逐漸減少的情況,從事這一行業對他來說有點得不償失,“網約車要合法經營。但自己買個車要轉變成運營車要耗費數年之久,相當于上班還得自己先拿幾萬塊錢。相比較而言,換個其他工作風險更小。”
與趙師傅類似,另一位張師傅(化名)持有類似觀點,對易到有好感,單量較多的情況下寧愿選擇易到也不會選擇其他平臺,但是當下訂單情況不如以前,政策又嚴格的情況下已經準備放棄這一行。
據記者了解,相較于已經“金盆洗手”的趙師傅與張師傅,群里依然或有司機面臨著賬戶中有金額無法提出的情況。有兩位司機告訴記者,各自分別還有八千多元與一萬多元還在賬戶中。對此,記者于8月1日從易到方面了解到,新的提現系統已經調試完畢,但是具體的提現日期以官方公告為準。
樂視易到利益糾紛,債務之爭將韜蘊資本拖入三方泥潭
樂視與易到之間的沖突已久,彼時曾有接近易到的知情人士在采訪中表達了對樂視的厭惡:如今樂視與易到之間唯一可以算得上是“聯系”的就是官司。但樂視與易到之間究竟有怎樣的利益糾葛或許并非能靠一兩場官司的勝負來講清楚。
2017年,易到用車創始人、原CEO周航對外宣布樂視挪用易到13億資金,并在公開信中形容此事為“本來已經是嫁出去的女兒了,現在遇到家暴我不能坐視不管了。”從樂視挪用13億的傳言,到易到整體負債20億再到如今的50億,樂視與易到之間的債務情況在不斷發生變化。
對于在近期發布的重要通知中所說的,樂視利用便利條件產生了一系列數額巨大的不正常交易,易到方面在接受藍鯨TMT記者采訪時表示,韜蘊資本在2017年入主易到時屬于特殊時期,韜蘊資本先注入資金解決了司機提現問題,而后進行盡調,發現樂視隱瞞了巨額債務。
易到方面指出,此次的巨額債務包括樂視在主導易到期間,通過易到大量采購樂視系電視、手機等硬件產品。經查,此類交易數額巨大,交易商品多用于易到彼時的大額充返饋贈,并非易到市場硬性需要,屬不正常關聯交易,為易到帶來了巨大債務。在韜蘊資本接手易到后,樂視一直試圖通過該關聯交易干擾易到正常運營,也因此影響到廣大車主正常提現。
記者搜索過往的資料發現,易到在過去的推廣上確實曾“不遺余力”。據《中關村在線》報道,在2016年4月至6月的兩個月時間里,易到共計充返超過17億,共送出75000臺樂2手機、30000臺樂視超級電視X40S。當年六月被定為易到的“超級六月”,不僅推廣手筆大,且易到與樂視會員的體系捆綁緊密。
這兩個月的活動是否屬于易到方面所說的“大額充返饋贈”之列,樂視隱藏的這筆數額巨大的交易究竟涉及到多少活動,易到方面并未給出更多答案,只是表示暫不方便回應,從活動細節來看,易到似乎只是樂視在推廣自身業務的宣發渠道,而樂視同樣也為易到帶來用戶充值等方面的流量支持,所謂的不正常關聯交易和干擾正常運營讓人有些難以理解。
有分析人士表示,也不排除在那段時間樂視電視在資金上就遇到了一些困難,如果是樂視挪用易到的資金來采購電視等硬件產品,那么真實的挪用金額是否為13億需要提出質疑。
另一方面,易到同樣未予表態的還有上述經營活動中所涉及的金額是否包括在周航于2017年所指的“樂視挪用13億資金”之列,小心翼翼的回答讓整件事情更加撲朔迷離。
恰巧的是,在周航發表言論之后,易到與樂視迅速公開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聲明中指出,樂視從未挪用過包括用戶充值在內的易到任何資金,而且已投入近40億元資金及大量生態資源,支持易到發展。
針對所謂的13億元,聲明中表示是在易到單獨貸款困難的情況下,樂視控股以名下樂視大廈作為抵押物,以樂視汽車生態內的易到為主體取得的一筆14億聯合貸款中的一部分。當時雙方已明確約定,該筆資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內的樂視汽車生態的日常經營資金周轉,其中,1億用于易到,13億用于樂視汽車生態。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雖然資金一事真相難辨,但是易到的主營業務在本次的糾紛中再一次成為了受害者,作為雪中送炭的韜蘊資本也在雙方的拉扯中被一同拖入泥潭。對此,韜蘊資本內部人士以對此事不知情為由回絕了記者采訪。
一位接近三方糾紛的知情人士表示,韜蘊和易到此次被樂視害得很慘,賬號的突然凍結給易到的資金鏈帶來了問題。如今的易到確實處在困難時期,但可以肯定的是,易到一定還會做好出行服務,尤其在現在打車難的市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