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閱后即焚應用Snapchat母公司Snap日前發布公告稱,因涉嫌在IPO前誤導投資者,美國司法部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對其發起調查。
Snap表示,該公司已收到來自司法部和SEC的傳票。“據我們所知,這些監管者正在調查跟之前的信息披露指控有關的問題,這是針對我們的IPO披露發起的集體訴訟中提出的主張。雖然我們并不完全了解這些調查,但我們認為,司法部可能會關注Snapchat跟Instagram的競爭有關的IPO信息披露問題。”
據Techweb報道稱,Snap投資者此前曾指控該公司未能真實披露其與Instagram的競爭狀態,導致投資者蒙受損失。提起訴訟的投資者表示,Snap未在招股書中披露它來自Instagram的競爭壓力到底有多大,而后者正是在2016年下半年的時候嚴重沖擊到了Snap的主要業務。
另外,這些投資者還表示,Snap未能披露其前員工發起的告密者訴訟,該公司在這起訴訟中被控計算和匯報的日活躍用戶數據不夠精確。
“我們仍然認為,集體訴訟的主張沒有依據,而我們的IPO信息披露準確而且全面。”Snap在聲明中說。
上述案件主審法官今年6月拒絕了Snap駁回股東指控的請求。
11月14日消息,美圖公司今日發布內部信,從 11 月 30 日起,美圖公司將停止旗下美圖美妝平臺的運營。據悉,2017 年 3 月,美圖推出電商產品美鋪;同年 10 月,美圖將美鋪升級為美圖美妝。美圖公司 COO 程昱稱,“為了持續發展和保持卓越,公司必須不斷在創造市場商業價值方面進行創新。我們認為,現階段美圖的商業模式應該更加開放,因此我們更聚焦平臺型業務,去連接和服務用戶和商家。未來我們會持續從用戶需求出發,提供相關的電商服務,滿足用戶需求。”未來,美圖公司將進一步回歸移動互聯網的本質,聚焦“美和社交”戰略。以技術為驅動力,以連接和服務用戶和商家為核心,這是為美圖帶來長期價值最有利的戰略。
11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主要供應商下調業績預期之后,投行也開始擔憂iPhone的市場需求,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就已將iPhone在2019年的產量預期下調了6%。昨日,因為iPhone元件供應商Lumentum下調業績預期,導致蘋果受到連累令市值蒸發近500億美元。現在投行也開始擔憂iPhone的市場需求,在周二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高盛就表示他們擔心新iPhone的市場需求已在惡化,他們已下調了iPhone明年的產量預期,較先前的產量預期下調6%。在下調iPhone產量預期的同時,高盛也下調了蘋果股票的目標價,由此前的每股222美元下調至209美元,給予蘋果股票中性評級。
11月1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根據本月美銀美林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機構投資者對科技板塊的配置正降低至2009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目前只有18%仍然在增持。突然之間,基金經理們就開始遠離市場最熱門的股票。近期的美股大跌導致納斯達克100指數波動性創下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項備受華爾街關注的調查表明,情況可能還會加劇。投資者對激進的估值感到不安,并調整了此前大漲股票的倉位。不過,即使在股市調整之后,美國“FAANG”和中國“BAT”股票的做多交易仍然非常積極,自2月份以來一直如此。與此同時,調查顯示,沒有跡象表明,投資者正在轉向小市值股票和工業股。這意味著,短期內這類股票不會出現大漲。
11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供應商鴻海精密昨晚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鴻海第三季度凈利潤增長18.3%,低于市場預期。鴻海第三季銷售額同比增長28%,達到新臺幣1.3758萬億元。面向蘋果的銷售額占鴻海總銷售額的5成。顯示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68%,增至新臺幣313億元,不過,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年同期的業績惡化的反彈。鴻海稱,公司第三季度凈利為新臺幣248.8億元(約合8.0552億美元),比分析師預期低12%。盡管這是該公司今年錄得的最高季度獲利,較上年同期高出18%,
11月14日消息,據中國臺灣地區媒體報道,市場調查機構TrendForce表示,受智能音箱崛起影響以及低價平板電腦出貨量不如預期,預計2018年全年平板電腦出貨量為1.46億臺,比去年下滑4.3%。TrendForce還表示,亞馬遜因聚焦智能音箱而減少小尺寸平板電腦的出貨,而華為則策略性加強在平板電腦業務,因此華為今年出貨量有望超越亞馬遜,首度躋身全球前三大平板電腦品牌。TrendForce表示,亞馬遜因聚焦于智能音箱,而分散低價平板電腦銷售的動力,預計亞馬遜平板電腦在經歷三個年度的強勁成長后,今年出貨量將年下滑1%降至1340萬臺,排名退居第四。
11月14日消息,據中國臺灣地區媒體報道,華碩日前公布第三季度財報,單季稅后凈利33.43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7.5億元),環比增長151%,但同比下降43%,每股凈利為4.5新臺幣,而前三季每股凈利9.5新臺幣。華碩第三季品牌營收為937.71億新臺幣,環比增長16%,同比下降10%;營業利益為22.4億新臺幣,環比下降21%,同比下降25%。值得注意的是,華碩第三季毛利率、營益率雙雙下降,也是2009年與和碩品牌代工分家以來低點。華碩第三季毛利率為11.7%,低于第2季的12.7%與去年同期的14.4%;營益率為2.4%,同樣低于第2季的3.5%與去年同期的2.9%。
【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