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至 18 日,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 " 太極計劃 " 正按預期目標穩步推進并已取得重要進展。
" 我國科學家從 2008 年開始探討中國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經多年醞釀、調研和積累,2016 年中科院正式提出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 該計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岳良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
據了解," 太極計劃 " 由三顆以太陽為中心的衛星組成,呈正三角型編隊,每顆衛星間距 300 萬公里,將采用高精度星間激光干涉測距技術和無拖曳航天技術,對空間引力波進行探測和研究。
這一計劃分三步,首先在 2020 年初步形成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能力;第二步,希望在 2023 年發射 " 太極 " 關鍵技術雙星驗證星 " 太極探路者 ";第三步,利用 " 太極探路者 " 的技術積累,在 2033 年發射 " 太極 " 三星。
此前,我國中山大學團隊在 2015 年提出空間低頻引力波探測的 " 天琴計劃 "。該計劃也將采用 3 顆衛星探測方案,與 " 太極計劃 " 的不同之處在于衛星將繞地球運轉,衛星間距約 17 萬公里。
【來源: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