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宣布了表現強勁的 2019Q1 財務表現之后,扎克伯格選擇用實際行動來兌現在財報,以及更早以前在自己賬號上發布的長文中所作出的承諾。
在 2018 年,Facebook 幾乎激怒了全世界,被媒體指控操縱民意、傳播虛假信息,還多次爆出大規模隱私泄露,也經歷了多位重要產品負責人和高管出走。公司股價一度跌入史上最長的下行區間,并伴有數次斷崖式下跌,市值以上百億美元的規模蒸發。
一切都在逼迫扎克伯格撕下他精心營造的鄰家男孩和民意傳遞者的外表,不得不更加誠實地面對公眾,為公司的糟糕表現以及自己的管理無能做出解釋。
作為全世界擁有,并且泄露了最多用戶數據隱私的公司的領導人,他現在想要讓 Facebook 擁抱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未來。這個未來將會是私密的,"The future is private." 他在公司舉辦的 2019 年 F8 開發者大會上宣稱。
這句話將會成為 Facebook 新的座右銘,決定公司旗下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這些產品當中的旗艦,也即對于 " 私密的未來 " 最重要的產品,究竟是誰。
" 我們既需要公共的區域,也需要私密的空間。隱私給予我們維持個性的能力,因為如果你一直暴露在公共環境里,很容易迷失自己。當這個世界變得更大,我們發現越來越需要和親密的人加強聯系。" 扎克伯格在今天上午的 F8 大會主題演講中表示。
這也是為什么 Messenger 將會承擔起過去 Facebook 主產品所扮演的角色,在公司創立 15 年之后第一次成為所有產品當中的旗艦和樞紐。
Messenger 是 Facebook 自主開發的第一個即時通訊軟件,現在團隊正在對其進行重寫。這一計劃在公司內部代號為 Lightspeed(光速),讓 Messenger 成為所有即時通訊軟件當中最為輕量的產品:啟動快速、運行流暢、更省空間。
光速計劃的目標是讓 Messenger 應用在手機上的占用空間小于 30MB,并且冷啟動(不在緩存中,也即未在手機上打開)時間小于 1.3 秒。
并且,Facebook 將為所有 Messenger 用戶默認開啟 聊天端到端加密。這樣做只能在有限程度上降低用戶對于 Facebook 通過聊天信息了解用自己隱私的擔憂,但至少是一件對用戶有利的事情。
Messenger 產品負責人 Asha Sharma 在會上表示,Facebook 現在有一個重建社交網絡的理念,而這個新的 " 社交網絡 " 將會圍繞 Messenger 重建。
為此,Messenger 必須能夠打通所有產品,謂之互通性 ( interoperability ) 。之前,Facebook 的用戶分布于旗下 Instagram、Messenger 和 WhatsApp 等各個平臺上,盡管有一定的重合,但一直沒有打通;現在,用戶可以在 Messenger 上和其他平臺上的朋友直接聊天,而不用思考 " 小張在 A 軟件里,小王在 B 軟件里 " 這樣的問題。
和去年大會一樣,今年的 F8 重點也放在了現有產品改進,而不是推出大量酷炫的新技術上。不過通過 Messenger 的改變(包括上面這張圖顯示的用戶界面),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最主要的一點是:Messenger,作為 Facebook 公司未來的旗艦產品和所有其他產品的樞紐,從底欄圖標到功能,都越來越像微信了。(盡管在每個頁面承載什么功能上,區別還是很大,比如上圖顯示,Messenger 通訊錄一欄的首屏是朋友的小視頻,而類似的功能被微信放在 " 發現 " 一欄里。)
這也符合了今年 3 月扎克伯格發文所提到的 " 讓社交產品更私密化 " 的發展方向。毫無疑問,接下來的幾年里,Messenger 將成為 Facebook 社交產品的核心。
這里還要多提一句:FB 更新的桌面版 Messenger 支持 PC 和 Mac,而且功能跟手機完全一樣,這一點比功能閹割嚴重的微信桌面客戶端要好得多。
和 Messenger 相比,F8 對其他 app 的提及就沒那么多了,很明顯它們(甚至包括 Instagram)對于 Facebook 的重要性都降低了。
對于 Instagram,本次大會主要提到了一些功能邏輯改變,比如現在只有帖文主人可以看到點贊數,其他用戶只能看到有哪些自己關注的人點了贊;以及一些面向開發者、內容創作者的新功能,比如現在營銷號可以直接在正常帖文里植入購買入口(不用買廣告了),但這對于已經飽受 3:1 帖文廣告比率困擾的用戶來說,可能又是一條更糟糕的消息。這也沒辦法,畢竟 Instagram 創始人離職之前和 FB 高層爭吵的問題之一就是商業化。
至于 Facebook 主產品,最大的改變是用戶界面。現在移動端和網頁端的藍色色塊都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留白、藍色做 hint(圖標和界面元素的線條)的新用戶界面:
至于 WhatsApp,大部分改動看起來都不會對用戶使用習慣帶來多大的改變。
去年面市的 Facebook 智能硬件 Portal,是一個大屏幕的視頻電話產品,由 Facebook 冠名,第三方 OEM 生產。Portal 今年有了一些功能上的更新,比如用戶可以一起在觸屏上玩游戲了,只能說聊勝于無。
如果不是因為全場每位觀眾都送一臺最新款頭顯 Oculus Quest,可能人們也不會為本次 F8 上 VR 部分的演講感到多少興趣。不過,和盧卡斯影業以及 ILMxLab 合作的星戰 IP 虛擬現實游戲《Vader Immortal》將作為 Oculus 平臺首發獨占的大作,可能會引誘星戰迷選擇這款 Oculus Quest 作為自己的第一臺 VR 頭顯。
最后,還是回到最初的關于 " 私密 " 的討論。扎克伯格 3 月發文時,許多 FB 用戶和死忠 " 扎粉 " 認為這家公司終于認清隱私的重要性了,終于要轉型了云云。
然而,此 private 不等于彼 privacy。它指的是私密的溝通,并非意味著 Facebook 會減少對用戶隱私的依賴。從某種角度來看,Facebook 的本次轉型其實可以算作一次盛大的文字游戲。它看起來很像 Facebook " 終于想明白了 ",其實并非如此。
扎克伯格的那篇文章一共出現了 21 次 "privacy" 這個詞,但只有一兩個真的指的是 " 隱私 " 的意思。
真實的情況是扎克伯格終于意識到:隨著 Facebook 作為一個社交網絡的公共平臺屬性增強,它的商業模式就會被抨擊的越多,做什么都會被質疑,而且確實干預了現實世界的運行。這樣的事,不是不能做,而是做起來對于一家向投資者負責的公司來說,成本太高了。
這才是為什么現在已成為一個公共平臺、社會投影的 Facebook,想要往熟人社交和私密溝通的方向去轉。最直白的例子是:同樣的一條宣揚仇恨和歧視文字信息,如果發在公共平臺上可能會引發爭議,但如果只是在私聊里,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最終,人們仍需要清楚記得一點:只要 Facebook 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一天不改變,只要國會向扎克伯格的一切質詢都可以用 " 參議員,我們賣廣告 " 這句話來回答,Facebook 就絕對不會放棄對用戶數據隱私的窺探。一切和隱私無關,皆是生意:
【來源: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