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懟完ofo,哈羅轉身又拿了螞蟻金服20億融資業界
剛剛在公眾賬號發文控訴ofo員工惡意破壞哈羅單車的行為,哈羅單車轉身又獲得新一輪融資。5月31日晚,永安行發布公告表示,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云鑫以14.68億美元整體估值對永安行低碳增資20億人民幣,占股比例上升至36%,為第一大單一股東;而上市公司永安行持股比例下降為8.8%。
永安行低碳則是去年永安行共享單車與哈羅單車合并后的主體。去年10月,上市公司永安行宣布將共享單車業務永安行低碳剝離出上市公司業務,并以受讓鈞正網絡(哈羅單車母公司)100%股份的形式進行合并,不久后永安行低碳法人代表及董事長更改為哈羅單車創始人兼CEO楊磊。隨著摩拜投入美團懷抱以及阿里系對ofo與哈羅持股比例的逐步上升,共享單車這場仗還怎么打?
虧損額是收入的4倍
共享單車又要合并?
剛發布的《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放棄參股公司優先認購權及優先購買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顯示,上海云鑫將以永安行低碳14.68億美元的整體估值增資20億元人民幣并受讓另一家機構股東部分股票,上市公司永安行則放棄對本次增資的優先認購權。這意味著,上海云鑫進一步提高永安行低碳持股比例,從27%提高到36%,而永安行持股比例則降到8.8%。
上海云鑫提高永安行低碳的持股比例至36%。
而從增資后的股東名單上看,由永安行與哈羅合并而來的新公司(新永哈)股權十分分散,機構股東將近50家,而占股比例超過1%的也有13家。除了一些財務投資機構,與“新永哈”有相關業務的戰略投資人包括復星、威馬、富士達、易車,占股比例分別為5.5%、1.3%、1.1%、0.6%。
今年初,哈羅單車創始人楊磊曾告訴南都記者,因為永安行與哈羅都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兩家目前逐步整合并不會太困難:“過去永安行更多是城市鋪得廣,但每個城市的量不大,我們會把它們集中起來投放一些城市,比如福建泉州,而新增的車輛可能以哈羅品牌為主。
在這次的增資協議里還順帶宣布了去年“永哈”的成績:總資產 36.51億,凈資產 4.1億。2017 年營收1.28億元,凈虧損卻達到了4.8億,虧損額接近于收入的4倍。這也體現共享單車競爭壓力之大。在今年初,哈羅宣布全國免押的同一天,ofo宣布了E2-1輪融資8.66億美元,投資方同樣有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的身影。隨著摩拜被美團收購,這兩家同屬阿里系的共享單車是否走到一起也是大家所關注的。
不同于去年摩拜與ofo對合并回應的“絕無可能”,今年初談及這個問題,楊磊并沒有把話說滿,“我們很幸運去年能存活下來,今年也希望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發展,”楊磊告訴南都記者,目前沒想過合并,也沒跟戴威(ofo小黃車創始人)私下聊過這個事情,“但也不排除未來有機緣巧合會實現,關鍵看合并對市場什么影響,給用戶什么價值。”
訂單量超過摩拜ofo總和?
對于哈羅關鍵是先“進城”
今年哈羅對摩拜、ofo的逆襲野心不小,不僅第一個推出全國免押金,在摩拜、ofo營收壓力大、先后取消月卡的時候還在繼續推行“9元30天”的月卡。
3天前,阿里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哈羅單車在1年半內逆襲摩拜和ofo,日訂單總量超過二者之和”。如果按一單1元客單價算,去年哈羅的平均日訂單量超過3500萬單,當時摩拜、ofo公布的數據也是在3000-4000萬單左右,三者差距并沒有外界想象的大。
當然對于哈羅來講,關鍵還是先“進城”。一直走“農村包圍城市”的哈羅在40多個中小城市簽訂了排他合作協議,卻尚未在北上廣深進行布局,而這是共享單車投放量與訂單量最集中的區域。正是因為過度“集中”,泛濫投放,去年包括北上廣深在內12個城市交通部門發布了“禁投令”,停止共享單車的新投放。
不過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哈羅正在小規模“破局”。比如永安行在北京曾有投放,現在逐步置換成哈羅單車,在上海偏遠縣區,比如金山區區政府主動邀請入駐,進行小規模試運營。“現在一些城市在實行共享單車動態監管,對運營能力打分。分數低的平臺減少投放,吸納新的平臺進駐,這可能是哈羅的機會。”上述知情人士如是透露。這個月廣深兩地打分已出爐,摩拜、ofo的分數都剛剛過了60分“及格線”。
【來源:南都 記者 蔡輝 實習生 朱甜甜】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