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Zoox 的測試車
雖然是自動駕駛新創公司中的翹楚(至少融資額上是數一數二的),但 Zoox 也有點堅持不住了。The Information 就爆料稱,Zoox 正在醞釀 " 賣身 "。
Zoox 對此也毫不避諱,它們證實確實找了投資銀行 Qatalyst 合作,正在探討進一步投資和收購的可能性。
自公司成立以來,Zoox 已經拿下了 10 億美元融資,估值更是高達 27 億美元。
說實話,Zoox 醞釀出售并不令人意外。上周,福布斯曾聯絡 Zoox 詢問它們近期的財務狀況。它們給出的回答簡單又程式化," 我們有信心能拿到下一輪融資。" 現在看來,它們可能有些過度自信了。
與其他自動駕駛新創公司相比,Zoox 野心可是大的多。除了搞出一套自動駕駛系統,Zoox 還要從零開始自行造車,因為以現有車型可不是它們的風格。當然,選擇這條路徑并不是 Zoox 有什么設計上的 " 潔癖 ",而是它們認為這樣能突破傳統束縛,在軟硬件整合時反而更容易。
不過,Zoox 的思路并不能得到業內大多數公司的認同。這樣的方式雖然能抄抄近路,但前提是你要造 1000 萬臺車。,但這個起點有點高,而且無法一蹴而就。反觀業內其它公司,前 10 萬臺車都還是要和傳統廠商合作或取經的,
至于切換到自己的設計,時間點就要晚的多了,畢竟拿出一套全新的設計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如果沒有龐大的銷量,完全是個賠本買賣。
顯然,Zoox 這種模式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而在當下融資可并非易事。首先,汽車行業本就處于低迷時期,自動駕駛投資的熱度也不復當年。其次,新冠疫情大流行更是讓汽車與出行行業雪上加霜。如果融資艱難,不但工作無法開展,現有估值也難以支撐。
這樣的背景下,Zoox 也無法獨善其身,它們只好選擇裁員,估計此前融到的那 10 億美元也已經花掉不少了。
顯然,留給 Zoox 的選擇只有出售了。如果能有個巨頭當合作伙伴,比如汽車制造商或亞馬遜、京東這樣的物流巨頭,Zoox 就能繼續追逐夢想。眼下,OEM 商中不乏有在自動駕駛競爭中掉隊的,想要盡快跟上腳步最好的方式恐怕就是直接收購一個好項目,或者選擇從一級供應商購買,但第二種方式無疑是將命運交到了別人手上。作為 Zoox 的前輩,Cruise 和 Argo 的選擇恐怕就是 Zoox 最好的出路。
從 OEM 商的角度來看,幫助 Zoox 實現愿景的錢它們不缺,但它們真的有動力這么做嗎?畢竟造車然后賣出去賺錢才是 OEM 商們當下最重要的營生,而 Zoox 的運營模式則是自動駕駛打車服務。
當然,靠著 Zoox 手上的技術,掉隊的 OEM 商確實能迅速拿到個好的站位。雖然無法與 Waymo 這樣的領頭羊比肩,但緊追 Cruise 應該沒有問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 Zoox 應該能找到個好歸宿,雖然最終的收購價格可能無法讓 Zoox 的投資者心滿意足(具體價格可能要看競爭激烈度了)。不過,Zoox 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市場上同類的初創公司并不少,而它們的價碼可是低得多。
在筆者看來,最終選擇 " 接盤 " 的公司應該會繼續推動 Zoox 的自動駕駛打車夢,畢竟這是自動駕駛時代最有希望的商業模式之一。在這方面 Zoox 也有自己的先天優勢—— Zoox 的定制化車輛能適應不同的乘客數量,在提升交通效率的同時降低出行成本。反觀當下我們的出行方式,1 輛 5 座 SUV 通常只有 1 名乘客,而大公交上則只稀稀拉拉的坐上七八名乘客。
留言告訴我們,你認為 zoox 的交易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