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的內網回應,充斥著對京東現有問題的自責以及改革的決心。
“現在組織龐大臃腫低效,改變起來確實需要時間。”12月9日,劉強東在內網中發文表示,京東基礎依然在,相信我們一定會走出低谷。
當天,京東員工在內網的一篇千字文章中,談及了京東目前在業務層面遇到的實際問題,比如“促銷機制復雜”、“低價戰略落實不夠全面”、“不能僅采用單一爆品做低價”,行文中,對當前京東部門之間的聯動性也表達了建議。
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多位與京東合作已久的商家。在一線業務上,實際遇到的問題有哪些?是否存在內網員工提及的問題,或許從他們身上,可以獲得一些答案。
商家眼里的“京東大促”:經常算不明白
在員工對京東總結的問題中,促銷機制是關鍵詞之一。
對此,劉強東在內網中提到,“我們天天說客戶為先,可是工作中處處以自己為中心進行思考!我們經常說戰斗只做第一,但是卻處處防守,從不想著如何主動出擊!很多人天天說創新,卻每天就是抄襲跟隨別人。出現這么多問題,當然都是我管理不善,我非常自責,但是無論如何,我不會躺平,也希望兄弟們不會躺平。”
這也引起了多位京東商家的共鳴。
運動品牌商家王宇(化名)對第一財經表示,“促銷機制復雜,可能是相對京東內部和商家而言。從消費者角度來說感知不明顯,因為優惠券等都是自動領取并疊加的。作為商家,我們的困惑是,平臺優惠券(含滿減等)和商家優惠券(含滿減)較多時候不互斥,增加了商家配置難度。”
此外,對于平臺“大促活動規劃問題”王宇也深有感觸,“京東平臺大促活動少,商家對此感知比較明顯,活動規劃都在等友商節奏,主動規劃的情況較少,商家相對比較被動。”
食品商家李明(化名)對第一財經表示,“在低價方面,我觀察到不少POP(第三方)商家賣的商品比在其他的平臺要貴。此外,從個人體驗出發,京東的低價策略方向沒有問題,但是,這是在保護京東利益的前提下。在執行低價策略時商家在扣點等方面沒有優惠,賣低價減少了供應商和品牌商的利潤,甚至會賠錢。”
對于促銷機制,李明則認為已有改善,“促銷機制之前比較復雜,我們經常算不明白。”
另一位資深商家王杰(王杰)對第一財經表示,據他觀察,多個平臺的“百億補貼”涉及的貨品雖有不少是日常爆品,但更多的是“長尾效應”中的尾巴產品。“當長期瀏覽的補貼產品都不是高頻需求、高意愿度購買的商品,低價心智就不行了,比價都懶得比。個人認為,低價心智不是差異化地買貴即賠,而是你提供的補貼商品是不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極致性價比,否則就是奧特萊斯,大家都知道是過季的,不是真補貼。”
在2022年雙11前后,劉強東曾在內部批評稱京東正在喪失低價優勢。在今年開始執行低價策略后,京東對于優惠策略等進行了調整。去年11月22日,劉強東向京東員工發布全員信,要對員工和高管待遇進行調整。這是過去幾年以來,京東第一次提出對高管進行全面降薪。
從劉強東近期的回應看,改變了一年的京東仍然有不少地方需要調整。
京東高管過去一年也在電話會議中表示不少業務需要調整。京東集團CEO許冉曾表示,京東在平臺的運營規則、流量的分發算法機制方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整個生態的繁榮需要時間積累,京東將對流量分發機制和規則進行逐步調整。
京東變革啟動
雖然上述商家認為京東在平臺運營方面還有不少地方有待改進,但也能感知京東改革的決心。
對于給POP 商家更多支持以及低價心智部分,王宇表示“沒看法,事實上此前已經在給予支持了。”
對于京東的低價政策,王宇表示,作為商家在今年雙11有著很深刻的感受。以店內某款熱門產品為例,王宇稱雙11期間京東給到PLUS會員的價格一度達到歷史低點,甚至低于某頭部主播直播間的價格,王宇表示,“主要是京東自己在補。如果說618平臺希望商家更多出血,雙11的時候,平臺愿意一起投入進來。其實平臺也意識到光靠商家是不夠的,所以其實今年在所有競爭中,百億補貼是非常重要的一塊。”
另一位鍵鼠類商家陳亮(化名)在今年剛加入了京東POP平臺,他表示平臺給予的支持力度還不錯,“今年雙11,京東POP和拼多多由于是新業務,基數較低且平臺給了補貼,雙11業績上漲,其他平臺雙11營收處于下滑的趨勢。”
還有的商家已經在其他平臺深耕多年卻沒有加入京東,一位玩具品類商家對第一財經表示,遲遲沒有加入京東的原因在于流量,對于玩具品類而言,京東的流量相對于其他平臺要低一些。不過隨著京東對POP商家的資源傾斜,他正在考慮加入京東。
從商家的反饋看,京東在運營方面已經有了改善。劉強東在對員工的回復中稱,“現在組織龐大臃腫低效,改變起來確實需要時間。京東基礎依然在,相信我們一定會走出低谷。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家公司都會經歷若干個頂峰和低谷才能成就偉大。”
從今年京東的調整看,顯然已經意識到架構臃腫所帶來的問題,同時積極引入第三方商家,讓生態中的商家更加多元化。
架構上,今年年初京東將原有的3C家電事業群一拆為二,將電腦數碼、通訊、家電三大事業部,調整為家電家居事業群和電腦通訊事業群。同時,京東物流組織調整成立四大事業部,取消七大區域公司。同時,年內京東進行了多項高管人事調整,
1月4日,京東面向各類商家發布“春曉計劃”,包括為自然人提供快速入駐通道、“0元試運營”、2100元“新店大禮包”等12項扶持政策,加大對商家的扶持力度,以吸引第三方商家的入駐。二季度,京東新增商家數量同比增速達到417%。三季度再次升級20項扶持商家舉措,京東表示三季度整體商家數量同比保持三位數增長。
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CFO單蘇表示,購買POP商品的用戶增長在過去兩個季度都高于大盤的增長,現階段開放平臺的進展符合公司預期,能看到更多的活躍商家和更多的POP成交用戶。
低價方面,京東于8月23日下調了自營商品包郵門檻。在剛過去的雙11大促中,京東依然主打“低價策略”。 雙11期間,京東采銷直播間的觀看人數超過了3.8億,也帶動了超過60個品牌銷售破10億元,近2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新商家成交單量環比增長超5倍。
另一方面,京東也在試水新業務。7月,京東成立創新零售部,整合七鮮超市、拼拼等業務成為獨立業務單元。家電零售老將閆小兵回歸京東,負責京東創新零售業務,向許冉匯報。
電商競爭日趨激烈
除了劉強東外,馬云此前也在內網回應員工心聲,發聲背后顯現出了互聯網平臺流量見頂后,電商競爭日趨激烈。
11月29日,在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之際,馬云在阿里巴巴內網表示,“請大家多提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創新想法。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聽。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里。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要祝賀pdd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誰都牛x過,但能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的組織才令人尊重,回到我們的使命和愿景。”
從財報表現看,拼多多營收增速快于阿里和京東。拼多多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拼多多營收為688.404億元,同比增長94%。阿里巴巴三季度營收為2248億元,同比增長9%。2023年第三季度京東集團收入為2477億元,同比增加1.7%。
今年3月,阿里宣布啟動“1+6+N”的全新治理架構,阿里巴巴集團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和大文娛等六大集團,下設更小型業務所組成的多家業務公司。此外,阿里還在近期成立了基礎設施委員會,重點協調全集團底層技術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
而和阿里、京東的大調整不同,過去一年拼多多仍在積極貫徹低價策略,并且將這一策略體現在海外業務上。
拼多多董事長陳磊在三季度財報中表示,“今年是消費提振年,也是電商行業競爭加劇的一年。我們將保持戰略定力,通過快速的產品迭代和用戶反饋循環,積累經驗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增長。”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近一年內通過全托管模式以低價席卷海外市場,引發多個平臺跟進全托管模式。
從股價看,京東股價目前處于低谷。截至發稿,京東市值為416億美元,拼多多為1846億美元,約為京東的4.4倍。
對于2024年的展望,京東在三季度財報發布時預計今年業務主動優化調整的影響到了明年會減弱,同時隨著經濟和消費的逐步恢復,以及京東今年在算法和系統上的一系列優化和調整,公司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核心優勢將有所發揮,今年調整的正面影響也會陸續釋放,京東預計明年可以實現高質量的業務增長。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表示,在他看來京東的模式并沒有問題,當前的困難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是京東機構臃腫龐大,外部因素則是當前消費者追求高性價比的大趨勢。他認為京東退換貨體系和高效物流體系依然是優勢。未來京東求變可以一方面通過技術等手段來壓低成本,減少機構冗余,提高機構運行效率。另一方面是開拓流量入口。
作為從業超10年的商家,王宇認為,今后電商平臺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平臺多極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個趨勢從很多品牌的戰報中就能看出端倪。比如一些快消品品牌,已經把抖音與天貓、京東并列為主陣地,部分甚至把唯品會等過去的二級電商平臺也放到戰報里,凸顯了低價競爭背景下全面布局、四處開花的現狀。一些低價心智比較重的電商平臺,也開始被重視。”
【來源:第一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