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后,互聯網+農村市場怎么玩?互聯網+
繼去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互聯網+”在今年的兩會上再次升溫,成為兩會熱門話題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兩會代表更關注的是互聯網+農村市場的融合,以及如何快速落實到實踐中去。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在兩會期間表示,“十三五”時期他最看好農村和互聯網的結合,這是互聯網下一步發展的關鍵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總經理廖仁斌在提案中指出,建議以“互聯網+”助推新農村建設;“互聯網+”戰略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
農村電商何以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農村是電商增量市場,互聯網+正當時
2015年,E電商發布了有關農村電商市場發展條件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巨大,2016年有望突破4600億元,未來消費規模可能超過城市;調查顯示,農村居民網購接受率高達84.41%,人均年網購金額預測在500至2000元,主要集中于日用品、服裝及家電等領域。因此,在城市電商基本已經達到增量天花板之際,各大電商巨頭不約而同將目光瞄向縣鄉及農村這個增量市場。
阿里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京東則通過縣級服務中心+京東幫服務店實現農村電商的“圈地爭奪戰”。然而,農村消費者居住分散,訂單密度低,多數物流公司無法觸及,許多農村消費者不習慣網購等問題卡在互聯網巨頭面前,雖然覆蓋面大卻難以深入,在這一點上,反而那些通過互聯網+轉型的傳統商家具備先天優勢,譬如蘇寧、天天優品等,占領傳統消費流量入口——家電門店,通過門店實現在線下單。在天天優品的終端店,天天優品員工指導幫助農民消費者在實體店在線下單的場景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
互聯網+:閉環是關鍵,落地才靠譜
相比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下沉式帶給農村消費者顛覆式的購物體驗,蘇寧、天天優品等通過互聯網+傳統門店實現展示、選購、支付、配送等O2O閉環購物體驗更具優勢,不改變消費場景,為消費者提供多一種消費方式——在線挑選購買海量、高性價比產品,并且有相應的配套服務;而對于大多數商家而言,相較顛覆式創新模式,他們更愿意選擇互聯網+轉型升級模式,這種模式更輕、風險更小,尤其像天天優品這樣加盟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天天優品為快速復制加盟模式,全國范圍組建了上千人的地推團隊,核心成員來自家電行業知名品牌,擁有豐富的傳統渠道拓展經驗,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天天優品僅用半年時間就成功實現近1200家“互聯網+實體門店”的加盟,范圍覆蓋20多個省,輻射近600個縣區、7000多個鄉鎮市場,近1.5億人口。更讓人興奮的是轉型升級的門店迎來了互聯網+后的業績高速增長現象。據了解,天天優品廣西、云南、江蘇等地分店在春節前旺季實現超過50萬元的單店月銷售額,同比增長率最高為300%。
在政策和制度紅利的驅動下,2016年毋庸置疑將是農村電商的發力年。未來農村電商需要繼續在消費升級和服務上發力,互聯網使得農民獲取商品更加便捷,過去品牌化、標準化缺失,不追求體驗的大眾化服務會逐漸被替代。傳統的線下渠道不能滿足這一需求的態勢下,電商渠道自然成為完美的補充,天天優品整合供應鏈資源,通過加盟傳統家電門店中實現“互聯網+傳統門店”的雙渠道模式,在農村電商發展初期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農民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可謂是四兩撥千斤的明智之舉,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令人期待。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