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專車的困局:神州專車被指偽共享經濟 更像傳統出租車公司手機
神州專車向全國股轉系統公司遞交新三板掛牌申請,申請文件顯示,神州在去年凈虧損額高達37億元,而神州的直營司機(全職員工)超過3.6萬名,如此看來,神州專車更像是一個傳統出租車公司。
此前,神州專車董事長陸正耀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多次表態,共享經濟和綠色出行是趨勢,神州專車要構建基于新一代技術革命的汽車共享平臺,改變中國人的出行習慣和汽車消費理念。
而實際上,神州專車不但沒有解決社會閑置車輛,反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神州專車就是偽共享經濟模式。雖然美其名曰叫“專車”,但從商業模式上分析,神州專車和滴滴、Uber等采取以私家車加入為主的共享經濟模式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神州專車采用的是自有車輛和自有司機的重資產模式,即車輛自己買,司機全職雇傭。文件顯示,截至今年1月31日,神州專車共有司機3.6萬人,占整體員工的93.86%。此前公開信息則透露,神州專車共有長租(19883)和短租(10000)車輛總計近3萬輛。隨著業務的擴大,神州形成了超重資產。
反觀與神州神似的易到,似乎早就發現超重資產的模式無法走通,早早地就開始謀求轉型,并成功獲得了來自樂視的橄欖枝。神州專車的運營模式,并不會給資本市場帶來持久的想象空間,有圈內人分析,神州專車之所以選擇在國內新三板上市,而不是去美國,正是因為考慮到其自身模式難以獲得海外投資者的認可,因為國外更沒有同樣模式的成功案例來支持其上市故事的延伸。
此前有媒體報道,重資產經營是神州專車發展的弊病,雖然神州專車卻不以為然,但數據不說謊。根據全球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惠譽新評級報告顯示,在競爭對手的壓制下,神州專車在去年Q4短中途訂單下降嚴重,車輛使用率接連下滑到只有60%,收入銳減,這迫使其放緩了買新車的步伐以裝點自由現金流。
以重資產模式切入專車領域一年多,神州專車過得有些不堪重負。除了要應對和滴滴、Uber兩大高手的補貼戰之外,它還承擔了重資產的壓力,當業務遇到瓶頸之后,這就是巨大的隱患。神州方面的申請文件顯示,神州專車在去年凈虧損額為37億元。
這37億的凈虧損如何構成。神州專車擁有3.6萬名司機,按每個司機每月3000元保底薪資計算,一年固定支出達到十億級別。再加上車輛折舊、保險和稅費等巨額固定支出,算上公告里給乘客的那25億補貼。文件顯示,神州專車在去年的業務成本高達47.46億,凈虧損額則為37億元。
一方面是和共享經濟背道而馳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是年耗成本37億的血淋淋數字,以及資本市場的質疑,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神州專車在專車市場排座次的關鍵卡位戰中,還有相當一番苦戰。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