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寶可夢GO》33個國家下載第一 但多是差評手游
回顧本周,熱點依舊集中在《精靈寶可夢GO》上。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等地上線取得爆發后,《精靈寶可夢GO》已經開始陸續在其他國家地區上線,現已登陸33個國家下載榜榜首,19個國家暢銷榜榜首,然而有人卻發現它的評論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差評。它的爆紅背后是IP還是游戲玩法?給今后的游戲行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是什么導致了這么多差評?
《精靈寶可夢GO》在33個國家獲下載榜榜首,19個國家暢銷榜榜首
不得不說《精靈寶可夢GO》是一款神奇的游戲,拿下了諸多之最。
在澳大利亞、新西蘭上線之后,近兩天直接登上兩國下載榜、暢銷榜榜首,并且出現大量的段子引爆了社交圈。同時,中國大量玩家翻墻而入,直接擠爆服務器。一時間各大網站、公眾號、朋友圈中充滿了《精靈寶可夢GO》,就連平時不怎么玩游戲的朋友都開始談論起來。隨后在美國地區上線后更甚,一天之內直接登上美國雙榜榜首,成為有史以來最快登頂的手游,超過《皇室戰爭》。有數據稱,《精靈寶可夢GO》在美國的DAU達到2100萬直逼Twitter,超過60%的人每天使用。
現在,《精靈寶可夢GO》終于開始大范圍上線,已經登錄全球33個國家,而且幾乎各地都是上線當天直沖免費榜榜首。從目前的成績來看,《精靈寶可夢GO》已經拿下全球33個國家下載榜榜首以及全球19個國家暢銷榜榜首的成績。據Superdata預測,《精靈寶可夢GO》上線一周獲得超過1400萬美元的收入,并且讓任天堂的股價大漲65%,任天堂在東京交易所的股價接近25000日元。
成功背后:IP、玩法、社交媒體缺一不可
對于這款游戲的成功背后的因素,其實游戲陀螺之前也曾經分析過在于其IP和玩法,而實際上,除了這兩點之外,還有社交媒體的推動,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IP
這里的IP其實包括任天堂這個IP和Pokemon的IP。
任天堂作為創造了馬里奧、寵物小精靈、塞達爾傳說等游戲的公司,在全球玩家的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雖然任天堂并不是《精靈寶可夢GO》的開發商,但是其自從去年正式公布進軍手游,放出《精靈寶可夢GO》的宣傳片開始,這個家用游戲大廠的一舉一動就已經成為移動游戲開發者們的焦點。其之前推出的《Miimoto》,與其說是手游,更像是一款社交軟件,而實際上這個應用也被歸類為“娛樂應用”,所以,《精靈寶可夢GO》才是任天堂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手游。
但是單憑IP的力量,其實不足以將這款游戲推向巔峰。且不論這個系列在3DS等游戲機上的銷量,至少在手游上,從來沒有如此備受矚目過。之前其實也曾經有多款使用精靈寶可夢 IP的手游推出過,包括《ポケモンコマスター》(口袋妖怪棋盤大師)、《Camp Pokémon》(口袋妖怪大本營)、《ポケとる》(口袋妖怪方塊手機版)等等正版游戲,它們雖然都有正版IP,卻大多成績平平,因為玩法并沒有太大的亮點,多為休閑益智類。而此次的《精靈寶可夢GO》卻結合了一種新的玩法。
玩法
《精靈寶可夢GO》和其他手游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加入了AR元素,結合IP,做成了以收集、對戰為主模式玩法。不過,其實這種玩法很早之前就已經誕生,任天堂在多年前也在3DS上嘗試過AR玩法,利用攝像頭拍攝AR卡片來玩,包括打靶子、移鐵球、涂鴉、釣魚等多個小游戲,而當時的技術甚至比現在一般的AR卡片更為高級。之后在移動平臺的則是《Ingress》這款游戲,玩法和《精靈寶可夢GO》類似,但更加單一。這兩款游戲雖然一時間都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卻都沒能像《精靈寶可夢GO》這樣在全世界范圍引起轟動。所以,時機很重要。
《精靈寶可夢GO》趕上了好時候發布,2016年被稱為VR元年,VR和AR概念的爆發,帶動了很多周邊甚至不相關的行業進入,也催生了很多VR/AR相關公司。如果早幾年這樣一款游戲發布,或許只會引起游戲圈的關注,而現在這個時候上線,則受到了VR相關的科技行業、關注VR的企業以及游戲行業等多方面的關注。
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的瘋狂傳播也是游戲迅速被擴散開來的主要原因。由于有了各種段子,去警察局抓小精靈、上班抓小精靈、播新聞時抓小精靈、少年為了抓小精靈跳下天橋、國內玩家擠爆服務器等等,各種段子不斷發酵,加上國內外各大新聞媒體、公眾號以及朋友圈的傳播,讓這個游戲不僅僅是一款游戲,成為了一種社交。
口袋妖怪在全球的話題數直線上升,就連被墻掉的國內的搜索指數都達到了峰值,在百度搜索“精靈寶可夢GO”會出現171萬條結果,從7月7日開始驟增,7月11日搜索達到將近5.8萬的峰值。
在記者看來,這款游戲的成功背后,以上這些因素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精靈寶可夢GO》帶來的是什么?
在記者看來,這款游戲帶來的是一種新玩法的爆發和新的商業模式。
《精靈寶可夢GO》僅僅上線數日,在應用商店就已經可以搜索到類似的游戲,被冠以AR+LBS這樣的關鍵字。或許這些游戲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人想到,并且開發出來,但是在這個概念爆發之前并沒有多少人關注到AR手游,因而即便上線也沒有獲得好的成績。《精靈寶可夢GO》成為了這類游戲的爆點。
當然,當一種方式被驗證可行之后,隨之而來的或許就是大量的換皮、抄襲產品了,或者也會衍生出加入AR元素的其他玩法,總之,這給既有游戲產業帶來的一種新的創新方向。
另外就是新的商業模式。現在手游大多為付費下載、內購以及廣告三種收入。《精靈寶可夢GO》帶來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由于需要結合線下,用戶需要到特定的Pokestop捕捉小精靈,所以每一個點都會聚集大量的人流,曾經有一個披薩店就是因為被設定為Pokestop,店內營收增加了75%。
而官方現在也在試行這種模式,零售商可以購買在地圖上的贊助位置成為游戲中的Pokestop或者“道館””,玩家在定制版谷歌地圖上尋找“Pokestop站”和“道館”,引導到現實世界的位置。Niantic CEO約翰•漢克(John Hanke)表示,將按照“單次訪問成本”向廣告主收費,這類似于谷歌搜索廣告的“單次點擊成本”收費模式。
這個做法其實在《Ingress》上被驗證過,《Ingress》也會將游戲中的Portal設置在Lawson便利店、伊藤園自動販賣機等地方,提高了這些商鋪的收益。
《精靈寶可夢GO》意外的問題:三分之一差評
《精靈寶可夢GO》光鮮亮麗背后,也存在著各種問題。游戲陀螺在App Annie上查看到這款游戲的評價出乎意料的低,整體評分只有3.2分,8萬多條評論中,1、2星差評占了3萬多條。游戲無法正常加載、捕捉小精靈時突然死機、不支持在4S上運行、GPS定位不準等等各種問題頻現。游戲雖然更新過一次版本,不過這些問題似乎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
一款手游的成功,除了游戲本身質量好之外,運營能力或許直接決定其是否能夠長久走下去。不論是《皇室戰爭》、《夢幻西游》還是其他手游,都離不開強大運營團隊在背后支撐。尤其在日本,游戲之所以能夠保持長久不衰,全靠和其他手游聯動、線下活動等頻繁的活動來維系用戶的粘度。此外,突發事件的應對,玩法安撫等等都需要靠運營來協調。
Niantic從2015年8月脫離谷歌,正式成為一家獨立的游戲公司,之前曾經推出過AR游戲《Ingress》和位置發現應用《Field Trip》,兩款都基于谷歌地圖。《Ingress》與其說是游戲,其實可玩性并不大,以各個名勝古跡或地標位置為據點,用戶之間相互爭奪搶占。其實和現在的《精靈寶可夢GO》極其類似,只是這款使用了任天堂的IP,將其中的地理據點換成了小精靈。而現在也出現了覺得《精靈寶可夢GO》玩法過于簡單的聲音,主要玩法集中在收集、對戰(需要達到5級)上。
雖然并不是懷疑Niantic的運營能力,但事實上嚴格來說Niantic并沒有真正運營過一款“普通”的手游。
此外,對于游戲本身,其實也存在玩法自身帶來的一些問題——必須在外面活動。這對于懶癌患者來說無法構成足夠的動力,比如陀螺君。第一次玩的時候興沖沖地跑到樓下去抓(中午12點多頂著烈日),手機燙到可以直接拿來攤雞蛋,但當Get到第一只小火龍時難以抑制地興奮。可是當游戲玩法一直持續不斷的收集,抓小精靈時,現在卻完全沒有想動的沖動了,更多的是在坐車的時候在車上抓幾只,而一位朋友更夸張,下載瞬移版直接在家里抓(不得不佩服國內這幫破解者)。
也就是說,這款游戲設計的初衷成為最大的局限,而這可能導致用戶很快流失。
本文來源:游戲陀螺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