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根互聯賀東東:云化智造,釋放工業大數據紅利營銷
“工業的概念很‘重’,制造業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而騰飛的關鍵在于數字化。只有數字化、虛擬化之后與ICT技術相結合,才能搭上互聯網。此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些能力就可以為工業所用,推動整個產業快速發展。這一過程中,云計算是最重要的基礎能力之一。”——樹根互聯CEO賀東東
回顧人類社會步入信息化時代的歷史,傳統企業的轉型變革往往更具標志性。對于工業和制造業來說,產品和設備可以借助傳感器與互聯網建立聯系,通過將數據傳到云端,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進行分析,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甚至是個性化定制生產。這種從“手工制造”向“智慧制造”的進化蘊含著工業互聯網的紅利,也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巨大機遇。
樹根互聯,是一家由三一重工物聯網團隊創業組建,從事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的公司,其擁有智能設備、智能研發、智能服務等解決方案,服務于工業企業客戶。在樹根互聯CEO賀東東眼中,樹根互聯所做的更像是“工業領域的行業云”。“‘樹根’這個名字很貼近工業物聯網,我們深埋于土壤下,吸收養料和水分,相當于我們獲取機器的數據,支撐參天大樹,也就是工業企業,最后讓參天大樹成長為茂密的森林。”
樹根互聯CEO賀東東
千億美元的轉型機遇
BI Intelligence預計,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340億,其中物聯網設備數量約為240億,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級產品的占比逐步減小。這表明,物聯網應用正從消費端向企業、工業等領域拓展。作為曾經的三一集團高級副總裁,賀東東親歷了中國制造業從落后到走向全球的過程,也正因為此才萌生了做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的想法。
“過去30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得非常快,也成為了全球制造業大國。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挑戰,要想更進一步必須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賀東東表示,“中國的制造業企業超過30萬家,其中97.4%的企業是中小制造企業,部署信息化、物聯網、大數據的技術門檻很高,因此需要我們以云的方式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通常來說,數據平臺的主要作用是處理和控制核心數據,數據服務遠比數據傳輸來得更有意義,工業領域由軟件和服務貢獻的利潤占比也逐步提升。根據GE的估算,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產值將達到2250億美元,超越消費互聯網1700億美元,企業云數據平臺的每年產值將攀升到2060億美元。
可以說,工業互聯網不僅是加速經濟轉型的重要動力,也是催生新技術的根本性源頭。一方面,國際工業互聯網聯盟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另一方面,中國也在積極推進這一舉措,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員不斷擴充,工業互聯網指導性文件也已頒布。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樹根互聯于去年12月28日舉辦了線上品牌發布會,吸引了很多地方政府和企業主動尋求合作,希望借助互聯網云平臺讓工業數據更有意義,以數字化驅動智能化產品創新,通過智能制造提高人均產值,實現從“傳統制造”到“服務型制造”的升級。
根云探索人機潛力
賀東東介紹稱,樹根互聯提供了端到端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從設備接入到大數據存儲、建模分析,再到形成具體的行業應用給到客戶,流程全打通,“我們擁有解決方案,可以提升管理和智能制造的水平,強調的是為客戶帶來直接價值。”
具體來說,樹根互聯主要服務的分別三類客戶:工業企業、小型供應商、政府。其中,面向工業企業直接提供智能服務、智能制造的方案;為小型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云平臺支持業務擴展;幫助政府轉型升級制造企業,從而成為政府的智能制造合作伙伴。
這一過程中,樹根互聯與騰訊云合作的平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行業云的基礎平臺。基于“根云”平臺,樹根互聯打造了涵蓋智能服務、智能制造、智能產品的解決方案。首先,樹根互聯會為企業提供物聯接入的能力,使其設備能夠聯網采集數據,變得智能化。其次就是IaaS、PaaS層的大數據存儲和運算能力,主要由騰訊云提供。之后,在PaaS層利用工業大數據的優勢進行機器數據建模,優化機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運行效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生態體系的搭建,將物聯網技術與工業生產力相結合,具有很強的廣泛適用性。
賀東東表示:“根云的定位是以機器為對象,我們要成為機器的專家,所以整個大數據分析能力就是如何幫機器建模,基于機器的數據模型優化全生命周期運營。另一方面,騰訊對人的理解特別深,占據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這樣兩家公司就會有一個很好的互補。只有機器數據肯定不行,最后一定要與人結合起來。因此我也期待,能夠與騰訊云在人和機器方面有更多的探索。”
提到對騰訊云團隊的印象,賀東東給出了兩個關鍵詞:專業、響應快。微信、QQ等騰訊云應用的使用量級均以億計,巨大的需求處理量和多年來穩定的支持鑄就了深厚的技術積累。此外,由于工業領域的行業云更多是趨向于B端,針對工業場景會有特定的功能和需求,這是騰訊云沒有接觸過的。“盡管如此,騰訊云團隊在聯合研發的過程中,還是保持了非常快的響應速度,很快就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賀東東說。
掘金工業大數據
麥肯錫在一份調研報告中指出,2025年之前工業互聯網的年產資金預計會達到11.1萬億美元,另一家調研機構埃森哲也預計到2030年工業互聯網將貢獻14.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這一趨勢的背后是物聯網對工業數據價值的挖掘,包括制造企業的所有經營數據,例如生產數據、研發數據、客戶數據。但是在目前來看,工業數據還沒有大規模遷移上云。
賀東東認為,工業數據的第一個特點就是量很大,因為機器的采集頻率可能會到每秒鐘采集一次,甚至是到毫秒級,會涉及一些機器振動的信號。第二個特點是準確性要高,如果是消費預測,判斷用戶是否喜歡某件衣服可能70%-80%的準確度就夠了,但要是機器大數據,準確率必須是99.9%,畢竟運營成本不在一個量級。
“工業互聯網會是下一個風口,而且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賀東東稱,“從移動互聯的角度來看,騰訊是大贏家,主要是連接人。未來,物聯網的對象將是300億到500億的機器,這會涌現出新的商業模式。面對如此大的平臺,我們想去做一些真正有開創性的事情。”
最后,賀東東談到,制造業要毫無猶豫地擁抱互聯網和云計算,“我們希望與騰訊云一起,共同打造出世界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中國的制造業做出貢獻。”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