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夏普,右手諾基亞,富士康做手機照樣沒戲手機
小米的MIX一下讓全面屏火了起來,今年的三星Galaxy S8更是為此添了一把火,下半年一個個全面屏手機都要出來了。不過要說到誰是全面屏的鼻祖,很多人都推舉夏普,早在2013年,夏普就推出了第一款全面屏手機。
至今為止,夏普已經推出了28款全面屏手機,但是因為一直不在中國出售,而且因為屏幕技術的限制,存在感一直不高,所以很多人認為全面屏的開創者是小米,反說夏普是抄襲者。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夏普成就了全面屏,也成就了小米MIX。
最近有消息稱,夏普將在8月8號將發布它的第29款全面屏手機。目前發布會邀請函已經曝光,而根據真機渲染圖,夏普這款名為AQUOS S2的手機不僅采用了夸張的超高屏占比設計,而且是國內首款異形全面屏手機,還將加入屏內指紋識別功能,另外屏幕頂部取消了聽筒設計,僅預留了前置攝像頭的位置。
這幾年很多日本企業發展都不好,夏普也不例外,雖然被富士康收購,郭臺銘也全力支持夏普重返手機市場。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夏普在國內的市場顯然不具備優勢,這一次,它能夠站在全面屏的風口涅槃重生嗎?
夏普全面屏的歷史
在功能機時代,夏普手機曾經有一段時間也算是紅極一時,而到了智能機時代,功能機時代的大佬基本被淘汰了一大半,剩下的要么被收購要么活的不怎么滋潤,比如諾基亞,比如MOTO等。
而說起夏普的全面屏手機,還得從2013年說起,2013年,當整個手機市場掀起性能競賽、價格大戰的時候,日漸式微的夏普依然不緊不慢地專注打磨自己的“黑科技”,全然不顧世界已經翻天覆地。
這一點日本廠商真的很像,索尼也如出一轍。在這一年里,夏普搗鼓出世界上首款全面屏手機,該機由夏普首席設計宮田正志設計,被冠以“EDGEST”之名,利用堆疊技術,將顯示屏左右以及上方向邊框無限靠攏,使其擁有驚人的80.5%超高屏占比。
到2016年7月為止四年間,共研發了28款全面屏機型。但是,或許是因為老天的不眷顧,第一個吃螃蟹的夏普并沒有使全面屏手機在手機市場上大放光彩。
至于夏普在中國的市場,也算的上是幾經周折了,2003年,夏普手機進入中國,兩年后被阻擊回國;2008年,在日本市場銷量第一的夏普手機再度闖入中國,意欲稱王稱霸,然而智能手機與互聯網手機的崛起,把夏普手機打回了原形,在中國市場堅挺了五年之后,2013年再次夏普退出中國市場。
2016 年 3 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斥資 225 億人民幣收購夏普 66% 的股份,這也算的上是夏普以另外一種形式回歸中國市場,如今又帶來了新的全面屏手機,但是似乎在中國聽到夏普手機這個品牌,消費者可能就只有望塵莫及的份,這一次,夏普手機又能堅持多久?
物是人非,夏普的優勢或已不再
對于夏普過去的優勢,首先就要說到全面屏。這些年手機屏幕一直都有往大尺寸方向演進。但屏幕過大時不利于用戶操作和體驗,所以發展到5.5寸后,屏幕的尺寸增加開始緩慢。在整機大小不改變的情況下,減小手機屏的邊框,長寬比例增大,增加屏占比,可以讓用戶擁有更大屏幕的使用體驗。
因此,全面屏也成了2017年手機市場的一大熱點,下半年更是一個全面屏之爭的戰場。很明顯,夏普在此時發布新機無疑是想抓住全面屏這個風口。
但是誰不想抓住這樣的一個風口呢?這也就意味著很多廠商都在做,競爭自然也就比較激烈,雖然夏普有著“全面屏手機源自夏普”的旗號,但這并不能讓一定數量的消費者買賬。在這一點上,哪怕是手機發明者Moto都不行
事實上,全面屏的技術難度較高,取消手機的額頭設計,手機聽筒的位置、息屏傳感器的位置、距離傳感器的位置和光纖傳感器的位置等,都要重新設計。這就要為夏普的全面屏技術而感到擔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并不意味著以后會一直有螃蟹吃。雖然夏普的屏幕技術在業界排名算的上時序列靠前,但夏普在最開始就丟失了全面屏的契機,現在在激烈的市場中也未必會有好的市場回響
這就要提到夏普手機回歸中國市場的又一問題,那就是市場的環境
對于中國這個龐大的手機市場,無論是誰都不敢小覷,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4.3億部,2016年達5.6億部,即使強大如蘋果、三星亦不得不放低其高傲的頭顱。
夏普進入中國市場要直面的對手必然不是三星和蘋果。一來兩者的軟硬件實力相差懸殊,二來國產手機才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縱觀國內市場,華米OV占據了大半壁江山。2016年全球出貨量排名華為第一、OPPO第二、vivo第三,小米雖然去年諸多波折,但今年第二季度出貨量高達2316萬臺,環比增長70%,是小米手機發布7年以來最高的手機出貨記錄。
華為擁有雄厚的核心技術,而且在擁有強勁購買力的商務人士群體中擁有不錯的口碑,OPPO、vivo的廣告鋪天蓋地,牢牢掌控著線下渠道,而小米的高質低價同樣深入人心。
面對這四幢銅墻鐵壁,連蘋果三星也不得不面對銷量逐年下滑的事實,更別提節節敗退的HTC、索尼和LG了。可想而知,夏普重新回歸中國之路注定充滿荊棘。
最后是軟件,優秀的手機一定是軟硬結合的非常好。國外廠商以及 HTC 的系統都很難讓國內的消費者感到滿意,雖然安卓隨著版本的更新越來越好,但是本地化的一些功能需要廠商有更深的技術積累以及思考。顯然,夏惠作為一個日本品牌可能又要吃些虧了。
雖然這次夏普獲得富士康的優勢資源支撐,并不代表夏普可以輕易成功。
羅忠生也很清楚,夏普手機回歸之后的最大障礙,是如何讓用戶快速認知這一品牌。
“現在人們提起夏普,最先想到的會是電視、冰箱、空氣凈化器,對夏普手機產品整體認知度不夠,即便有也多是對SH9020C那款主打女性市場的折疊手機印象深刻。”
羅忠生認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是手機升級換代的主力消費群體,對產品技術、外觀、性能等各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夏普由于離開中國市場一段時間,恰好失去了這部分群體對其品牌的關注。
雖說日系的產品品質還是很受認可的,尤其是原裝進口的產品。但是,這個優勢,對于已經是富士康當家作主的夏普,還是否會繼續成為優勢,這也是個未知。
夏普目前所提及的都是屬于戰略防守策略,靠這一策略“守城”已屬不易,“攻城”則更不現實。更何況夏普手機是一個離開中國市場多年,希望再次回歸的“新人”,沒幾把刷子就想在大局已定的中國手機市場拼出一條血路,這多少有點缺乏誠意。
不過,這次夏普回歸背后的正主是富士康,有意思的是諾基亞回歸的背后也是富士康,機哥不得不說,與其說是這些品牌的回歸,不如考慮一下富士康背后打的是什么算盤?
富士康品牌化發展的野心
在夏普回歸的背后,很多業內人士也都關注到了背后富士康的身影,也正是由于后者,夏普在去年脫去了日系品牌的外衣,成為新的國產品牌。其實從諾基亞到夏普,兩大巨頭重返中國市場,幕后的真正推手就是富士康。
其實, 富士康早就表現出了比做代工廠更大的野心,希望構建屬于自己的手機品牌。HMD和富士康一拍即合,啟動了諾基亞回歸手機市場的計劃。去年,富士康以3890億日元(約合35億美元)收購夏普66%的股份。一年后,夏普手機主持、富士康坐鎮,一場王者回歸的大戲又將拉開大幕。
表面上,我們談論的是諾基亞、夏普手機回歸的問題,但實際上是在說富士康從手機產品開始由toB轉向toC,正式實施自己的手機品牌計劃,向手機市場謀求更多的利潤。
但總的來看,畢竟國內手機行業經歷幾輪血戰后大局已定,諾基亞和夏普手機的機會似乎很渺茫。但究竟諾基亞和夏普的回歸能否成功,更多的問號需要從富士康身上找答案。
或許,手機又只是一次試水,在夏普和諾基亞之后,還有液晶面板和半導體芯片,在更大范圍的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但卻一直沒能做成一個品牌,這一直以來是郭臺銘的隱痛。從零部件到產品設計、品牌推廣等全面發力,成為三星那樣利潤率更高的“垂直整合型”企業,這或許才是郭臺銘背后更大的品牌之夢。
來源:百略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