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蘋果?這不是華為目前的最主要任務手機
隨著蘋果新品的推出,中國手機品牌如何迎頭趕上成了一個很迫切的話題。
而這個話題的主角,當仁不讓,自然是華為。
華為的目標是趕超蘋果,乃至三星。不但國內這樣認為,國外也這樣認為。而從目前的趨勢看,在國產品牌中,華為也的確最有這種可能。
日前,國內某媒體編譯的一篇外媒文章稱,今年6月、7月,華為手機的銷量已經超過了蘋果;該文章還為華為手機在未來全面超越蘋果、三星提出了不少建議 ,看上去,很是合理。
而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華為超越蘋果和三星,也與華為手機部門的責任人、部分中國消費者的想法不謀而合。華為消費者業務負責人余承東不止一次表示過這種野心,而蘋果發布會之后,華為內部放心了的言論,更顯出華為人的自信。
對于華為的志向、自信,以及外圍聲音的力挺,這是令人欣喜的。華為手機超越蘋果、三星,成為世界第一手機品牌,這的確讓人向往。
但是,筆者對這個美好的愿景卻有點不一樣的聲音:超越蘋果,這不是華為現在以及今后一段時間的最主要任務。
我并非潑冷水。理由如下。
第一,華為不是一家以手機為主業的企業。
這個問題,不必多說。與三星一樣,華為并非只是一家手機企業,手機,只是業務鏈條之一。
如果蘋果沒了手機,那蘋果很可能連“蘋果核”都沒有了。而華為則不然。
有自己另外的主要業務,這是個大前提。
這就是為什么三星手機爆炸之后,三星龐大帝國未動根基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管從歷史還是未來看,華為都不應該是一家以手機為主業的企業。
第二,華為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報顯示,華為其他業務不如手機業務亮眼。
華為有三大業務:華為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
今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光芒蓋過了其他二者。
根據華為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8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營業利潤率11%。
其中,華為消費者業務2017年上半年業績顯示,2017年上半年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10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2%,智能手機發貨量7301萬臺,同比增長20.6%。
回過來看去年同期。2016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24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營業利潤率12%。而2016年上半年,消費者業務營收774億元。
整體上看,銷售增長、利潤率兩項,大華為今年上半年業績不如去年同期。但消費者業務增長卻明顯。
這里,我們再看一看,華為消費者業務之外的兩業務究竟有多大增長。
2017年上半年除去消費者業務的營收是:2813億元減去1054億元=1759億元。
2016年上半年除去消費者業務的營收是:2455億元減去774億元=1681億元。
1759億元相對于1681億元,增長了多少?算一下,其增長幅度遠不如整個華為15%的增長率。
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支撐了華為上半年的業績增長。
這,就不正常了。
第三,華為可能真的面臨冬天的考驗了。
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光環,掩蓋不了華為其他兩項業務未能實現大規模增長的窘境。
大的經濟環境不佳,行業發展陷于停頓,這都是華為面臨的考驗。
業界有分析,華為可能真的面臨冬天了。這個時候,即便是手機贏了又有何太大意義?
第四,華為的手機利潤率還不高,遠不能和三星、蘋果相比。
為什么說手機贏了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華為手機的利潤率并不高,甚至在大華為內部都有些“拖后腿”的意思,還無法與三星相比,更不用說蘋果。
前幾天看到一份數據,一季三星和蘋果二者拿走中國手機市場96.3%利潤。這,就是現狀。
而由于成本的原因,華為短期內大幅度提高利潤率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盡管,它一直努力。
這樣看,華為距離利潤取勝的勝利日還有很遠。
由以上四點可以看出,華為目前的主要任務應該不是在手機上戰勝蘋果,而是要提前過冬,渡過難關,即便是在銷售量上取得暫時的優勢,意義也不是太大。而超越體量更大的三星,那更是以后再說的事情了。
冷靜一下:我們熱愛華為,但是超越蘋果?這不是華為的主要任務。
來源:伯靜觀天下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