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1.8%訂單收點運費就能解決京東虧損問題?呵呵業界
2月4日,京東宣布對北京、上海、廣州等13個城市的運費標準進行調整,免運費續重門檻從此前的10KG上調至20KG或50KG(北京不變),算是利好消息;其次自營訂單中的生鮮商品和其他商品的配送費用分別計算,但運費的計算規則相同。
這已是京東運費近3個月來的第3次調整,前兩次分別是去年12月初和今年春節。如果解讀為京東借調整運費來解決虧損難題,似乎流于輕佻。筆者更愿視為京東物流在探索有利于精細化業務發展的不斷試錯之舉,而不再是簡單粗暴一刀切解決方案(滿XX元免運費),顯示京東在精細化運營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
運費分別計費大勢所趨?
事實上,京東每次調整運費價格和規則,都會視為解決虧損之舉,這種觀點在常年虧損的京東財報大背景下一直都有市場,卻無視京東每年現金流都是正向的關鍵事實。
京東不久前披露的Q3財報,顯示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京東毛利額為94億元,但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統計下,京東當期的凈虧損超過8億元人民幣,物流和金融業務投入占據大部分。劉強東曾多次表示京東電商業務早已盈利,但由于金融、云計算、物流等多領域持續投入,集團還處于“戰略性虧損”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運費調整僅針對全國13個城市的續重運費,由此前的10KG開始計算續重收費放寬至20KG或50KG,而不是收緊。目前京東全平臺上涉及續重運費的訂單占比僅為1.8%,對絕大部分用戶來說運費沒有影響,象征性意義更多些,這種調整產生的收入增長不可能是解決眼前虧損之舉,充其量算是試錯行為,教育用戶和市場的可能性更大些。
與其他電商相比,京東此前長期沒有收取續重運費。不久前推出的續重運費,更多是針對米面糧油、飲用水、大箱方便面等,此類商品配送成本遠大于京東主營的3C數碼產品,快遞小哥也得付出更多的努力,費力扛重物爬樓理應獲得更多的報酬,幾塊至幾十塊不等的續重費,能更真實的反應出此類商品的配送價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者對此類低價高頻高重量商品旺盛的下單需求,尤其是遏制打擊黃牛惡意下單行為。
央視財經不久前播出對劉強東專訪視頻,顯示劉強東每年都會隨機走訪京東各地的配送站和倉庫,他的關注點都與基層員工的待遇有關。比如要求京東員工宿舍每間最多住兩個人,工作滿三年以上的員工,每人單獨一個房間。所有在京東工作滿5年的員工都可以獲得一部iPhone7手機。在他眼中,京東基層員工福利待遇好的標準之一就是工作滿五年后能在老家縣城買一套房。
因為劉強東是蘇北農村出身,他希望通過京東的工作能給快遞員提供更好的生活,調整運費也許是作為農民企業家的一種堅持和驕傲,收取的續重費可被視為反哺社會之舉,算是對寒來暑往的快遞小哥辛勞工作的犒賞,無可厚非。
物流已成京東宏觀調控利器
筆者曾在《唱衰京東虧損的人該閉嘴了:漲點運費你就受不了》一文認為,京東想賺錢就能賺錢,問題是賺眼前的小錢,還是賺未來的大錢,后者勢必要在眼前或短期內做出一些犧牲,忍受住虧損的寂寞來討好更多追逐低價的消費者。
廣大消費者也許習慣京東試行多年的“滿XX元免運費”的一刀切配送規則,對分類計算運費的新玩法一時難以接受。然而對京東來說,龐雜的商品品類對配送要求大不同,背后的物流成本也不盡相同,分類計收運費算是一種對自身精細化運營的宏觀調控利器,更能真實的反應不同商品的物流成本,從而制定出更科學的配送解決方案。
可能每個理性消費者都會對京東提升運費感到不爽,然而京東也不能常年免費或低價提供高效的“211”配送服務,這種明顯違背市場規律的經營行為注定難以持續,隨著物流業務日漸成熟,京東頻繁調整運費規則和費用,背后反映的是京東正在努力嘗試減少虧損,回歸盈利的樸素目標。
西方諺語有云:“通向地獄之路,常常是用鮮花和理想鋪成”。京東回歸盈利的路上,勢必會讓廣大既得利益群體(消費者)感到痛苦,但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優質服務本就不應免費,中國用戶常年習慣享受巨額補貼營造出的虛假免費或低價配送服務,形成各種畸形消費慣性心理和理念,短期內難以自拔,陣痛在所難免。
筆者認為,京東在短期內多次調整運費規則,費用有升有降,顯示京東正在不斷嘗試加強精細化運營的試錯之舉,不排除會有更多的細分配送規則陸續出臺。也在一個側面顯示開放后的物流業務,已成為京東宏觀調控和市場競爭利器,戰略價值日漸凸顯,逐漸成為新的增長極。
【來源:百度百家 作者:楊思亮】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