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寬帶真相調查:各家公布的網速數據為何差別如此之大業界
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在我國城鄉也變得日益普及,由此而來的寬帶“網速”也成為普通消費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同時,工信部、寬帶發展聯盟以及部分國際組織也會對中國寬帶速度發布季度數據,不過三者發布的數據往往差別巨大,衡量標準也不盡相同。
各家數據差別大
在今年的2月初,寬帶發展聯盟發布了第14期《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2016年第四季度)。報告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我國固定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達到11.90 Mbps。
寬帶發展聯盟公布我們寬帶平均下載數據
而在2016年年底,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線回答網友提問時曾提及截止11月底,固定寬帶接入速率達到了48Mbps,這一數據是遠遠高于寬帶發展聯盟公布的11.90Mbps的數值的。
國際組織數據則主要是來自Akamai,Akamai是全球最大CDN服務商,它在每個季度都會推出《互聯網發展報告》,報告內容涉及互聯網普及率、寬帶網速、移動網速、數據流量增長、網絡安全等多個方面。最新的一期報告為2016年第三季度,在報告中,中國固定寬帶平均下載速率為5.7 Mbps。
Akamai數據顯示中國寬帶平均下載速率為5.7 Mbps
在報告中,中國寬帶速度在全球僅排在85位,遠低于韓國、新加坡,甚至低于印尼和泰國,Akamai報告的數據也大大低于工信部與寬帶發展聯盟公布的數據。
測試標準并不一致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除了時間上有所差別外,各家數據的表述口徑是有所區別的。其中工信部用的是寬帶接入速率,而寬帶發展聯盟和Akamai采用的則是平均下載速率。兩者有什么區別呢?
在去年7月,工信部發布了《固定寬帶接入速率測試方法》報批稿,文件規定了固定寬帶接入速率的定義,即從寬帶接入服務提供商的寬帶業務接入點BRAS到用戶終端這一段接入線路上的信息傳送速率,一般以kbit/s或Mbit/s為單位。
通俗的講,寬帶網絡的組成就像公路系統一樣,有城市間的高速路,有城市內的市政路,有連接用戶家或小區的支路、引道。“接入線路”就像連接您家門口或小區出入口到市政路之間的道路。“接入速率”是指“接入線路”能夠達到的速率。相當于運營商提供到用戶家門口的帶寬,一般而言,接入速率越高,上網等待的時間越短,用戶感受越好。
但接入速率并不等同于用戶的實際下載速率,用戶在使用網絡下載應用時,用戶終端與所訪問網站的服務器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會受到全網各個環節的影響,例如同時訪問網絡的用戶數、網站服務器的位置、網站服務器的帶寬和處理能力等等。
因此,用戶上網時的下載速率通常低于寬帶接入速率值。據工信部之前披露的信息,全國寬帶用戶上網的實際下載速率和接入速率相比大體在50%~80%之間波動。但不少用戶表示,實測結果往往更低一些。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工信部公布的接入速率是48Mbps,而寬帶發展聯盟提供的平均下載速率只有11.90Mbps。
而國外機構Akamai提供的數據與工信部和寬帶發展聯盟的數據差距巨大,則有另一個原因。騰訊科技經過多方詢問獲悉,Akamai在中國并沒有開展什么業務,而且其在計算網速時,通常會將打開Facebook、谷歌(微博)等國外網站作為參考標準,以此來判斷中國的網速難免有失偏頗。
如何測量自己家網速
談了這么多各家發布的數據,讀者們肯定更關心自己家的網速到底有多少,和運營商宣傳的50M、100M的究竟有沒有差距?下面我們就來列舉幾個方法告訴大家如何測網速。
首先先明確下理論帶寬和下載速度之間的關系:假如用戶辦理的是20M的寬帶,這里的20M是指每秒20兆比特(即20Mbit/s),而用戶使用的一些實時測速軟件通常顯示的是用戶下載時的速度,其計量單位是每秒千字節數,這兩者是1:8的關系,所以20M寬帶對應的是每秒2.5MB的下載速度,10M寬帶對應的每秒1.25MB,4M寬帶對應的是每秒512KB……以此類推。
但這些是理論速率,實際速率往往要比這略低些。還是以20M寬帶為例,如果下載速度若能達到2MB/s,基本就可以斷定網速是符合接入標準的。實測數值在理論數據75%-90%的范圍內波動,均可以視為正常情況。
【來源:騰訊科技】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