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忽悠也別信 說說拍照手機選購有哪些“偽概念”手機
但其實都不用親自實驗,即使看一下手機的價格和檔次,相信各位心里對手機的拍照性能也都會有個大概的底線。這是因為拍照能力都是手機廠商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一分錢一分貨在手機拍照上是真理。話說回來,當初手機廠商都宣傳了什么,我怎么就迷迷糊糊的相信手機拍照效果好呢?今天評價君就隨便說說廠商在宣傳拍照手機時常提到的賣點,講講究竟有哪些東西是廠商沒有說的。
像素數越高越好:老生常談的話題
評價君最近在回顧發布會視頻,是確實在回顧,重新熟悉產品。其中某個品牌發布會就提到他們的產品是“業內最高像素雙鏡頭”。究竟有多高呢?評價君簡單查了一下,1300W像素,CMOS型號叫IMX258,相信其他方面已經不用說了,這是千元機和入門機標配,連中檔手機都幾乎不會采用的CMOS。
像素大戰其實在2016年初就終結了。此前索尼發布了IMX220和IMX230像素數超過2000W??上w驗并不好:IMX220因為CMOS帶寬低傳輸數據奇慢,IMX230帶寬高但也暴露了高像素的本質:畫質并沒有多少提升嘛。從去年開始,很多高檔手機像素數又回歸到了1200W像素到1600W像素之間,轉而增加單個像素的感光面積、優化CMOS結構,提升畫質。所以如今真正高檔的CMOS,大部分像素數反倒不高了。
PDAF對焦快:被誤會最深的“高端參數”
在PDAF對焦剛在手機上普及開的時候,簡直被描述的跟改善拍照體驗的救世主一樣,什么光速對焦、閃電對焦之類的字眼全出來了,一下子把傳統的反差對焦貶低的一文不值。然而尷尬的是當時稱霸高端的IMX214 CMOS卻只是一款反差對焦的CMOS,沒錯PDAF相位對焦就是從低端機上開始普及的。
不是說從低端開始就代表不好,但PDAF對焦至今還被過度包裝。相位對焦、反差對焦、激光對焦各有優缺點,并沒有誰更強的說法,最好的方法是混用。相位對焦確實更快,但反差對焦更準啊,反差對焦和激光對焦不挑環境啊。相位對焦一旦光線不足速度會大打折扣,所以三星S7作為相位對焦集大成者,在配備全像素對焦的同時還配備了F1.7超大光圈,至于大部分F2.0甚至F2.2鏡頭的手機,還是不要炒作PDAF了。
扭轉乾坤靠鏡頭:CMOS素質不行,6P鏡頭也沒用
很多廠商特地宣傳6P鏡頭,他們確實比5P鏡頭好。然而這種宣傳其實意義不大,中高端手機用的本身就是6P鏡頭,千元機很多都是5P鏡頭,這本來就是固定的模式。高端機根本不屑于宣傳這個,至于給千元機用上6P鏡頭……畫質也不會有太大改善,因為CMOS本身低端,配好鏡頭也無力回天。
畫質好靠雙攝:不是加個鏡頭就能拍出好照片
加個攝像頭,畫質就跟iPhone 7Plus差不多了。雙攝普及之后,這也成了一些廠商給用戶洗腦的手段。實際呢?在DXOMark榜單上,雙攝評分從高到低依次是華為P10、LG G5、華為Mate 9、華為P9、小米5S Plus,其他那些號稱畫質很好的雙攝手機們能進80分達到與華為P9相同的程度嗎?
如果是為了改善畫質,光有雙攝像頭完全不夠,對應的IPS調試和算法才是最重要的,但這些都要依賴跟芯片供應商的合作,而且開銷不菲。純粹使用高通/MTK提供的那點公開的算法支持,想要搞好雙攝難上加難。雙攝畫質好的一個大前提條件是愿意砸錢,第二個前提條件是最好自己有SoC處理器,或者至少能受到高通/MTK/三星其中一家的特殊優待。
光學防抖真有用:其實可能不工作
最后一個坑現在似乎已經有所改善了。一些拍照手機宣傳三軸防抖、四軸防抖甚至六軸防抖,真的能有改善么?其實防抖改善的是手機參數,比如帶防抖的機型,在暗光下曝光時間可以稍微拉長,其他參數又不會特別激進,畫質也就有了提升空間。
但遺憾的是評價君發現在此前一些國產手機上,其實這些“防抖”即使需要他們工作的時候都是失靈的,因為驅動他們的算法還需要完善。而驗證是否工作很簡單,看暗光下的參數,防抖能工作的機型上,ISO低、曝光時間長,拍攝出來的照片又不會模糊。
總之,手機的拍照功能,是一個多項技術的集合體,任何一個地方出現短板都會導致整體變弱,想要拍照能力提升就要全部升級。如果遇到單純強調某項技術或者某個改變提升拍照整體效果,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后還是那句真理,手機拍照能力真是一分錢一分貨的。
【來源:數碼評價】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