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燃油汽車說再見,是不是有點太早了?業界
傳統燃油汽車或將成為歷史。
“中國已經開始研究制定禁售傳統燃油汽車時間表。”——這是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9月9日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致辭時透露的。
辛國斌表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向智能化、電動化的方向轉變,為搶占新一輪制高點,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機遇,我國已啟動傳統能源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目前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也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我國的時間表,這些舉措必將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發生深刻變化。
目前,中國禁售的時間仍在制定中,但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其他國家的禁售時間:德國和印度:2030年,法國:2040年;挪威和荷蘭:2025年(8年后!)。
也就是說,在這么長時間后,我們可能在市場上再也買不到燃油車了。
和燃油車說再見,是時候了嗎?
目前中國的大街上,來來往往更多還是需要加油的燃油車。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1.94億輛,接近兩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9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0.56%,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和燃油汽車說再見,是不是有點太早了?
辛國斌在活動致辭時提出:中國汽車保有量接近兩億輛,帶來了嚴峻的資源能源和和環境壓力(比如機動車尾氣造成的霧霾和空氣污染,碳排放造成的全球變暖)。根據中國政府承諾“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一次能源比重達到20%”,目前狀況難以達標。
看來,是節能減排的環保壓力,催燃油汽車走下歷史舞臺。
我們看一下其它國家、地區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
其中,荷蘭要求最為苛刻,要求從2025年開始禁止在荷蘭本國銷售傳統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從而確保在2025年之后所有新車都是新能源汽車。
德國2030年后只允許零排放汽車上路。
英國從2040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車,屆時市場上只允許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環保車輛銷售。政府將確保2050年道路上不再有汽油和柴油車行駛。
少則8年,多則二十幾年。留給中國燃油車的時間不多了。
禁售燃油車,新能源能完全替代石油嗎?
目前,燃油車消耗在石油消費中占比很大:
以2016年的數據為例,2016年,中國石油表觀消費5.56億噸,增長2.8%,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8.1%,煤炭占比最大為62.4%。
石油消費中,2016年汽油表觀消費量11983.1萬噸,柴油表觀消費量為16469萬噸。
也就是說,從現在到真正禁售燃油車開始(我們假設是20年),這部分汽油柴油的消費量或將轉戰至其他石油消費需求。
其實,就算沒有禁售燃油車的政策,交通領域對于石油的需求也是逐漸減弱的。
未來20年內,燃料效率將得到顯著提高,電力、生物燃料、煤炭、天然氣等非石油燃料將加速推廣,石油燃料不會像現在一樣主流。
《BP世界能源展望》2017版
傳統能源車的被新能源汽車取代的趨勢不可避免。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替代能源(天然氣、乙醇等)、氫能源動力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蕓豆君猜測,禁售政策發布后,不僅賈躍亭、董明珠要“造車”,全民造車的大時代將到來。
其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已成為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市場。
2016年中國新能源轎車產量打破50萬輛,保有量超越100萬輛,在全球占比達50%。根據2012年國務院通過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規劃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但,即使500萬輛的目標實現了,相對于現在的汽車保有量接近兩億來說,新能源汽車占比仍在百分比2%左右的水平。新能源車在接下來的20年內替代燃油汽車,挑戰巨大。
挑戰還在于:政策因素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有關鍵性影響。
中國政府從2009年起,開始為新能源汽車提供財政補貼。補貼越多,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越熱,補貼越少,市場就降溫。比如,2016年年底補貼政策的調整,一些車型的補貼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退坡20%,就導致新能源汽車漲價,使得今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跌九成。
而且補貼政策引發市場扭曲,“騙補”情況多發,按照目前計劃,2019年開始財政補貼將逐步退坡,2020年之后則有望全面退出。接下來是“新能源積分交易機制”繼續對新能源汽車扶持……所以,新能源汽車發展能一直依賴政策紅利發展下去嗎?假如政策變了呢?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動力電池技術處于中低水平的,電池成本高企,整車技術水平有待提升,充電樁建設滯后,安全狀況堪憂等……
蕓豆不禁想問,在未來可見的20年內,要完全取代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能接受挑戰嗎?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