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自有品牌攻入歐洲市場 涌現德國制造基因家電
在這個與“Made in China”有著相似經歷的承辦國,全球消費電子盛宴2017 IFA展在柏林圓滿閉幕已有一周。即便曾有過“made in Germany”=“劣質品”的“年少”經歷,在產品制造工藝方面德國制造的130年來的勵志故事依然被看作流著“工匠精神”的血液,這與德國嚴謹苛刻的一整套制造體系相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各國制造業都曾或多或少經歷過不堪回首的往事,這或許是必經之路。雖然目前的“中國制造”,仍在“made in Germany”走過的泥潭中振翅,但一些企業已經順利擺脫來自“Made in China”的劣土。
隨著經濟的發展,來自中國的軍團集體出海,但常常以代工貼牌的形式掩蓋,而非自有品牌的形象現身。眾多中國出口企業都以貼牌開始這場遠征之路,其中便有創維。不同的是,創維可以說是與德國制造最為接近的中國家電企業。在收購德國老牌奢侈品電視制造商Metz美茲之前,便為其代工生產電視機。眾所周知,歐洲人長期生活在高端和高品質的多重優越環境中,對品質極為苛刻,而同樣的,德國企業對自身的要求也一樣到了苛刻到枯燥乏味的地步,與日系制造的苛刻不同,品質成了他們血液里自帶的特質。
以Metz為例,在此次IFA展時,創維高層探訪Metz研發中心時,發現其電視機芯板上竟然裝載了散熱風扇,能把電視機制造細節及消費者感受考慮得這般周到在家電業無出其右。而創維為德國制造代工也必然需要經歷極為苛刻的考驗和漫長的磨合期,同時其作為“中國制造”的一份子也必然會接受更多的質疑方可取得德國企業的信任和尊重,在技術上也必須達到德國制造標準方能過關。值得一提的是,Metz向來被稱為“奢侈品電視”,專注高端,對品質和細節更是達到吹毛求疵的地步。正因此創維在中國家電制造業可謂是最富有德國工匠精神的中國品牌。
據了解,Metz成立于1938年,從閃光燈制造做起,于1955年開始在電視機發源地之一的德國設計生產電視機,至今已有8大系列產品及周邊衍生產品,在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銷售。2015年6月1日Metz被創維集團收購為全資子公司。對于國內消費者而言,Metz極為陌生,但是對于國內攝影用戶來說,它卻是大名鼎鼎的閃光燈制造巨頭。
在中國擁有了最先進彩電顯示技術的創維,在吞下老牌的德國企業后,不僅沒有出現消化不良,同時還讓Metz得以煥發新生,一同將尖端技術向世界頂端實現跨越式發展。原Metz制造、研發、銷售、服務等70%的崗位得到保留,創維嘗試將其現有的研發與制造體系有效平移至創維,讓創維直接擁有德國先進科技、尖端設計及無與倫比的品質等“德國基因”。
此后,創維自有品牌在品牌積累、國際營銷渠道、技術人才儲備、制造理念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量、質齊變的飛躍,讓中國品牌在海外展現其本該有的光輝,拭去曾經遮在上面的蒙昧,培養及刷新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重新認知,這比起銷量而言是無價的財富。在此次IFA期間,家電網從德國賣場發現創維的Skyworth+Metz雙品牌戰略正在加速推進和落實。
家電賣場中的Skyworth
可見,創維借助此次IFA再次對德國終端市場刷新品牌認知和關注度,使得其出征歐洲的步伐持續升級加碼,這從創維海外市場數據的增長也不難驗證。
2016/2017年財報顯示,創維彩電產品自海外市場營收89.37億港元,占海外市場總營業額的 71.4%,較上年度上升49.4%,業績高速增長;創維彩電在海外市場銷售量達694萬臺,同比上升57.5%。僅2016年創維便借助Metz這座“橋頭堡”打入歐洲11國市場,業務量增長10倍以上。
中國企業出海一向被海外市場稱為“財主”,在出海收購上的勢頭也一向兇猛,但想要真正“為我所用”卻極為困難,有錢還需要有謀,作為現金流充沛的創維而言,低調中隱約可以見到德國制造企業的品質,這種品質在與美茲結合后越來越明顯,其對OLED技術的始終堅持和對電視技術一路向薄的追求也與其他彩電企業在技術選擇上的三心二意形成反差。
自2010年正式啟動自有品牌的海外國際化道路以來,創維集團創建了11個自有品牌海外分公司。 迄今為止,創維自有品牌在海外的市場已經覆蓋全球五大洲四分之三的國家和地區。
此次IFA展上,創維作為中國自主品牌攜全陣容產品出征德國,向世界彰顯彰顯中國制造的工匠精神。據了解,自2015年收購德國Metz,創維集團便迅速在歐洲推行“Skyworth+Metz”雙品牌戰略,建立歐洲研發中心,產品嚴格按照德國質量標準制造,力爭在5年內成長為歐洲前三大電視品牌,到2020年,實現銷售1500萬臺,自主品牌占比50%。海外業績及戰略成效的彰顯,也令其自有品牌于海外市場的知名度及美譽度持續上升。
中國的領軍企業正在歐洲市場實現群體性崛起,創牌成為比創造銷量更重要的事情,中國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印象一向都是以“國產的”代稱,對品牌概念模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無疑將加快這一國際化的進程。與以往不同,中國企業“出海”正發生三重轉變:從世界工廠到中國品牌的認知及技術輸出;從made in China到made in world;從低廉到高端品質轉變。這正好是創維的出海之路,不僅以多品牌協同作戰向世界輸出且樹立“中國品牌”,還向海外市場帶去了最尖端的墻紙電視技術,從印尼的東芝工廠,到德國美茲這個“橋頭堡”,創維的實現了從made in China到made in world的轉變。
隨著以創維為首的中國自有品牌軍團出海的步伐加快,在海外市場開始擁有一席之地,品牌影響力隨之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消費市場。
據了解,今年創維及旗下的Metz、Strong品牌,在歐洲的自有品牌彩電銷量將達40多萬臺,加上OEM代工,在歐洲出貨量有望突破100萬臺。這比去年的50萬臺,實現了翻倍增長。2018年,創維在歐洲市場的目標是繼續實現翻倍增長,沖擊200萬臺的出貨量。據創維2016/17財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6財年總營業額為428.45億港幣,其中來自海外市場的營業額為125億港幣,較去年增長31.2%。報告期內,創維彩電產品自海外市場營收達到89.37億港元,自有品牌的海外市場營業額同比上升23.8%,證明創維自有品牌國際化成效顯著。
隨著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齊頭并進,共同將制造業發展作為重點時,中國制造和德國制造的兩大代表創維和美茲也正在協同作戰。從去年的IFA上開始,精益求精的德國老牌電視機制造商Metz美茲引入創維OLED技術后推出重量級墻紙產品,在此次的IFA展上,創維把最高端的Wallpaper OLED電視帶到歐洲,通過Metz品牌率先實現德國量產。
借助于Metz電視專利及保留完好的制造基礎,創維可以實現研發與制造體系的整體平移,這將對創維的研發水平、制造工藝起到積極而有力的拉升。不言而喻,2016年對于是足以載入彩電行業史冊的一年, OLED有機自發光顯示技術成為高端顯示領域新的標準,引領未來高端品牌市場的趨勢,并且確立了世界彩電行業的新走向,同時,創維自有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占比及品牌認知也在加速推進中。
作者:HEA.CN 來源:家電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