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精準扶貧號召 國美傳播愛與美家電
10月17日,全國即將迎來第4個“扶貧日”,相關數據顯示,四年來中國已經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564萬人,年均1391萬人,今年至少減少1000萬人。5年平均下來,每年減貧人數在1300萬人以上,成果喜人。如今,絕大多數企業也意識到,不僅要盈利,更要承擔社會責任。因此,很多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到扶貧救災的事業中,為中國百姓的幸福生活建設不斷貢獻力量。
國美作為一家歷經三十年高速發展的民營企業,一直致力于扶貧救災等公益活動:捐資1000萬援助印度洋海嘯受災孤兒、捐贈6000萬元現金和物資給予四川汶川地震災區,在北京房山區遭遇特大洪水災害后捐贈價值百萬的家用電器,助力房山區受災群眾的災后重建工作……公益的足跡遍及扶貧、救災、教育、助殘、敬老、就業等多個領域,組織公益活動上萬個。
“媽媽制造” 幫扶貧困保護非遺
做公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受助者通過援助獲得自給自足的能力與社會融合,并最終回饋社會,才是社會公益的最終目標。國美始終投身于能夠提升受助者自助能力的項目中,希望通過幫助一批人產生的聯動效應,來影響更多人,最終達到提高區域經濟能力、提升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媽媽制造”公益項目便是其中一例。“媽媽制造”是2015年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設立的,對掌握一定技能的貧困婦女進行手工藝技能培訓,通過設計師融入時尚元素,幫助貧困媽媽們通過傳統手工藝獲得收入的公益項目。國美控股集團杜鵑女士持續關注該項目的發展,為當地扎染手工藝人助力發聲。“媽媽制造”之美,不僅是白族傳承千年的扎染技藝,還有項目所蘊含的愛與關懷。
傳統手藝式微,讓白族“扎染媽媽”們難以靠扎染技術為生,為了生活,有些白族媽媽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獨自生活。國美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希望通過與媽媽制造的合作探索從捐贈幫扶到創造公益商品進而可持續經營發展的公益新模式,幫助更多的貧困媽媽創業脫貧!傳承美,創造美,集聚社會之愛打造人人可公益的平臺。
自“媽媽制造”項目啟動以來,國美通過各種渠道扶持了當地手工扎染合作社的發展,幫助賣出上千條手工扎染圍巾,解決了全村幾十戶留守白族媽媽就業難題。除此之外,國美還通過多方形式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及當地扎染手工藝人發聲,吸引社會大眾加入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事業中去。
2016年9月,為了幫助云南大理州非遺手工藝人,中國企業家木蘭匯啟動了“木蘭加速器•媽媽制造”項目,以及“媽媽制造火焰計劃”專項基金、“媽媽制造為愛高定”公益活動。活動中,杜鵑為媽媽們深情代言,以個人名義在公益平臺公開募捐。同時,她作為導師參與公益項目,從“渠道”、“管理”、“經驗”等方面給予項目大力支持,希望幫助更多掌握這項手工技藝的巧手“媽媽”創業脫貧,為保護即將失傳的中國傳統手工藝貢獻力量。
“未來空間” 為孩子打開世界的窗口
孩子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為了改善山區里孩子們的學習環境,便于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國美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先后在四川雅安和云南魯甸兩地建成20間“未來空間”多媒體教室,每年使近3萬名學生從中受益。
2017年9月,國美還開啟了以“為愛益起行”為主題的公益基地回訪行動,組織北京、貴州等地多名愛心志愿者前往云南省魯甸縣,探訪國美建成的“未來空間”教室和希望小學公益基地。同時,國美還呼吁社會更多的人們去關注山區孩子的學習及生活,共同奉獻愛和力量。
在杜鵑的倡導及支持下,國美用“短期與長期平衡發展、硬件與軟件平衡建設、輸血與造血平衡慈善”的新模式,參與到企業公益事業中,為提升中國百姓幸福生活,進一步回饋消費者的信賴與支持,向社會傳遞更多的愛與美。
來源: 中國家電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