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承諾還債”和“愛奇藝啟動IPO”,你信哪個?業界
2018一開局,人在美國的賈躍亭把一身債務“甩鍋”給國內的妻子和兄長,表示“會盡責到底”。時至今日,賈躍亭的每一個嚴肅承諾,看上去像個“段子”。
在看到賈躍亭事件的時候,筆者又想起網絡視頻圈最近的一個段子:有消息稱愛奇藝有望2018年上市。過去幾年,“愛奇藝IPO”似乎成為一出肥皂劇,隔一段時間翻炒一次,或許連故事的主角也不知道這是自己第幾次準備要上市了。
“賈躍亭承諾還債”和“愛奇藝IPO”,你會信哪個?
這兩個看似互不相關的話題,在筆者看來背后卻有諸多相似之處。樂視和愛奇藝在網絡視頻領域的風頭都一時無兩,主打視頻意欲建立“娛樂生態”卻不斷碰壁,高速擴張之下對資金的饑渴展現出難以掩蓋的焦慮。
發展速度越快,弱點暴露得就越明顯,相比于“優愛騰”中的另外兩家,愛奇藝身上有著明顯的四大問題,讓其在2018年或將面臨著由盛轉衰的危險。
問題一:燒錢太快賺錢乏力,IPO成為肥皂劇
缺錢是愛奇藝最大的問題,幾乎成為了它的標簽。也正因如此,愛奇藝屢傳上市的消息大多是虛晃一槍,無疾而終,不知多少人被它放過鴿子。
有消息稱愛奇藝計劃最快將于2018年赴美IPO,尋求超過80億美元估值,百度將會啟動與投行的談判,估值達80億美元。這次外界輿論對愛奇藝何時上市并沒有釋放太多興趣,關注點更多是放在愛奇藝何時能止住愈發嚴重的虧損境況,真正實現盈虧平衡,無法支撐起高達80億美金的估值。
2017年,愛奇藝的確穩居“優愛騰”第一陣營,但這份漂亮的成績單背后:是愛奇藝在內容生產上的高額投入,愛奇藝CEO龔宇曾宣布要在2017年投入100億做內容,然而就愛奇藝廣告、用戶付費等盈利模式看,仍無法完全支撐起愛奇藝自主造血的能力。
視頻網站普遍的虧損早已是業內不爭的事實,從早期的版權大戰到現今的自制內容戰爭,大規模燒錢的情況無法避免。百度財報顯示,愛奇藝2015年、2014年、2013年分別虧損為23.8億元、11.1億元、7.43億元。2016年虧損繼續擴大,達到27.65億元。
正是一路燒錢,才促使了愛奇藝如今的市場地位,一旦投入減少或停止,市場地位也就可能隨之發生改變。
美國故事一直更看好平臺型企業,而且看重企業長遠的利潤表現。對愛奇藝而言,關鍵是要對資本市場講出與優酷、騰訊視頻不同的故事。騰訊視頻在會員業務方面正在趕超愛奇藝,優酷借助超級劇集戰略實現換道超車,背后又有阿里大文娛的生態支持,可愛奇藝唯獨缺乏好的故事?
資本市場都是唯利的,沒人愿意為一個長期虧損,又沒有好故事可講的公司買單?
問題二:關鍵性人才相繼流失,元氣持續性大傷
除了缺錢,更讓愛奇藝扎心的是人才不斷流失,這一點也窺探出一個企業走向拐點的標志之一。
去年9月,愛奇藝火速提拔《中國有嘻哈》總導演車澈為愛奇藝副總裁,表面是籠絡人才,其實背后更多的透視出了愛奇藝對人才流失的焦慮。
今天的熱血盟友,明天就為競爭對手打工。自制內容是視頻網站最重要的護城河,但好內容又極大依賴于人才,這是互聯網公司通過技術和資金都無法在根本上解決的問題。
2013年,馬東從央視離職,擔任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很快就做出爆款綜藝《奇葩說》。兩年后,在見證內容水漲船高的商業價值之后,像最初擺脫央視的體制束縛一樣,馬東最終帶領《奇葩說》團隊離開愛奇藝,成立米未傳媒。
2016年底,愛奇藝副總裁兼版權管理中心總經理、著名女制片人張語芯在朋友圈宣布已從愛奇藝離職。張語芯曾先后供職于鳳凰衛視,維亞康母亞洲-MTV 中國。雖然在行業有一定知名度,但大眾對她還是很陌生,一提她的父親卻是赫赫有名——張紀中。
張語芯可以說是愛奇藝劇集的靈魂人物,她為愛奇藝采購了《花千骨》、《太陽的后裔》等現象級熱播劇,參與制作《老九門》、《盜墓筆記》等熱播自制網劇。有人進行過不完全統計,張語芯采購的現象級網劇至少有304億播放量;制作的現象級網劇至少也有242.78億播放量,這還是僅僅是面上的量。加上其他雜七雜八,張語芯供職期間帶給愛奇藝的播放量是個天文數字。
幾乎在同時,與愛奇藝合作三年的高曉松也宣布從愛奇藝“收攤”。2017年1月,補位馬東的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鄭蔚宣布離職。
在愛奇藝崛起中不可或缺的一波靈魂人物的相繼離職,令愛奇藝元氣持續性大傷。
問題三:保住了綜藝地位,卻致劇集失勢
過去一年,愛奇藝確實做出了爆款綜藝《中國有嘻哈》,但在視頻領域最重要的陣地劇集上,愛奇藝由于人才流失、資金吃緊等原因,顯得后勁不足。
去年整個劇集市場涌現了不少令人驚喜的高品質作品,比如《河神》、《白夜追兇》等,實力演繹了什么叫“內容為王”。從數據上來看,“二八效應”在劇集市場體現的格外充分,一部高品質的頭部劇集帶來的影響遠超過多部普通腰部作品帶來影響。
騰訊視頻和優酷在去年劇集市場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以騰訊視頻為例,電視劇帶來的用戶拉新功不可沒。年度現象級大劇《人民的名義》受全民熱捧、《那年花開月正圓》助力實力派崛起、《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斷掀起話題;網劇領域《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拿下播量之最、《雙世寵妃》“以小搏大”成黑馬。
以骨朵發布的2017年Q3網劇季報為例,Q3愛奇藝新增的網劇數量遠高于騰訊和優酷,但在播放量的表現上,優酷卻以最少的劇集數量獲得了最高的播放量,整個Q3優酷新增網劇的播放量幾乎等于騰訊和愛奇藝新增網劇播放量之和。
在2018年,愛奇藝在內容方面的疲態或將繼續——此前,愛奇藝發了一個2018年百部超豪華劇集片單,是其在2017年11月悅享會發布片單的升級版。看過以后出乎預料,所謂的百部超豪華片單呈現出來的多少欠缺一點誠意。騰訊、愛奇藝和優酷三家擠過水之后的片單數量其實差的并不大。
問題四:誰是誰的包袱?
由于愛奇藝的連年巨虧,外界對于“愛奇藝是否是百度的包袱”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歇過。
視頻競爭的下半場,毫無疑問是娛樂生態之爭。從這個層面來說,在視頻網站的競爭變成BAT之戰的今天,愛奇藝最大的問題又何嘗不是背后的百度?
愛奇藝CEO龔宇對視頻行業的判斷是:“視頻行業任何一個單一收入增長得很高,沒用。必須樣樣都做好,廣告做好、收費做好、衍生品做好。在這種情況下才需要建造自己的生態系統,單一資源再強也沒用,一定會被擁有健康生態系統的競爭對手打敗。”
無論是優酷還是騰訊視頻,都是集團大文娛生態中的一環。騰訊視頻背后的騰訊,則占據了社交和游戲的入口,在網絡音樂、文學等領域獨占鰲頭。優酷所屬阿里大文娛集團,形成了“3+X”的業務形態,視頻、影業、音樂、文學互相打通協同。唯獨愛奇藝與百度,除了投資關系,兩者是獨立的個體,互相業務層面沒有太多遞進、融合、扶持。
龔宇不止一次的提到,愛奇藝是以內容為核心的原生生態。所以,愛奇藝與優酷和騰訊視頻不同,從視頻到文學、漫畫、電影票、商城、直播、游戲,都是愛奇藝自己建造的。
相信龔宇在說這話的時候,甘苦自知。與阿里和騰訊力挺大文娛不同,畢竟百度在大文娛方面的投入并沒有增多反而在減少,比較典型的是百度糯米,在票補強力催動下,份額一度逼近20%,但百度放棄O2O業務后,糯米電影票業務份額即降到現在的不到10%。百度的音樂、視頻、文學等業務各自獨立,不僅沒有與愛奇藝實現聯動,甚至與愛奇藝直接形成競爭。
2017年以來,百度策略轉向。為了尋找下一個千億美金市值的路徑,李彥宏宣布All in AI。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度和愛奇藝誰是誰的包袱?也就不難理解了。
尾聲:說一千道一萬,如果愛奇藝有錢,又或者百度像阿里大文娛、騰訊那樣對愛奇藝全力輸出,上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來源:讀娛 作者:王君子)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