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同性社交,“她她”讓LGBT群體交流更自由互聯網
同性戀群體占中國總人口的 5%,約7000萬人,這兩個數字極少被提起。更少人關注到的是,在中國,70%的同性戀者不敢出柜,選擇形婚。其中,女性所占比例相對更高。
在法律尚不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而且影視文學又存禁忌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同性戀群體的身份認同感和社交安全感?在互聯網日益開化的輿論環境下,如“她她”這樣的女性同性戀社交產品為女同群體開辟了一片自由開放的天地。
“她她目前階段的愿景是降低出柜成本”
2015年12月正式上線的“她她”是一款專注于鏈接女同性戀者的產品。“話題、電臺、附近的人、聊天……”,打開“她她”,這款 App 的功能模塊設置并不叫人驚奇,卻讓人感受到安心自由。在話題板塊,許多lesbian交流著從社會認同到穿著品位大大小小的心得,也有人把他們不便在朋友圈發的照片曬到這里;在“她她”電臺,許多私密話題被深度解析……“她她”,像是一個遺世而獨立的烏托邦。
“她她”目前的愿景并非是做一個讓女同性戀者療傷傾訴的圣地,“她她”創始人兼CEO那多表示:“她她目前階段的愿景是降低出柜成本,改善同性戀這個群體在中國社會的生存環境。”
檢索“同性戀日”、“國際不再恐同日”這樣的關鍵詞可以發現,Uber、滴滴、海爾等各大企業都以主題海報、線下活動等形式對這一節日進行聲援,然而,拋開品牌營銷的可能性,中國企業對于同性戀群體并無太多責任感。
“她她”為了實現這一愿望,啟動了“彩虹商家”項目,“我們志愿將彩虹旗插滿神州大地,增加彩虹標志在社會中的出現頻率,普及大眾知識,減少偏見,最終降低出柜風險。”那多認為,結合公益組織和企業力量來推動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了解會更有力度。
“我們的定位并不是社交”
從“她她”的產品理念出發,那多希望“她她”能通過提高用戶的自我認知從而給予用戶力量。
縱觀國內同性戀產品發展狀況,針對男同性戀者的產品已走向商業化,產品生態也呈現出社交、形婚等多樣類型。而女同產品因為女性的敏感性格和私密性,走的多是社群路線。
盡管“她她”也打造了話題板塊,用戶可以在參與不同討論的過程中找到認同感,也可以通過聊天進行深度交流。但那多表示:“她她的定位并不是社交,社交只是目前時間段的需求,因為社會認可度的問題,拉拉與拉拉之間貌似需要社交來連接。”
國內同志社交相對普通社交最大的特點是找到志同道合人的意愿和曝光在陽光下的意愿,所以更重要的是安心和認同感,非同志很難揣摩其中況味。
“實際上企業要做的是改善社會認同和提高自我認知,拉拉群體實際上需要的是共鳴和共情,甚至是相互鼓勵,圈內正能量。所以“她她”還是會從內容運營上做引導。”那多說。
在“她她”App 上,“她她”電臺即其官方內容輸出口。感情,性安全,結婚,生子,出柜……女同性戀者所關心的種種都在這里由嘉賓們分享。除了這些真實而又平常的話題,“她她”電臺還曾對話恐同者,通過雙向了解來達到真正理解。
“我們請的嘉賓大多也是草根,敘說我們平常人的生活狀態,這樣不僅真實,也更有說服力。另外,‘她她’電臺的嘉賓是任何人都能申請的。”那多說。
真正解決問題 而非為需求而存在
與Blued、樂Do等產品先發展社區、社交,再利用影視劇植入、線上“選秀”等狂刷存在感的方式相比,“她她”的彩虹商家、“她她”電臺這兩個主力項目可以說是“潤物細無聲”。
那多表示,目前市場上同志社交或者女同社交的產品的影響力不廣的最大原因是品牌概念不足,信任狀幾乎沒有。
那多說:“消費者也就是我們說的用戶,選擇的從來不是產品,而是品類,因為品類需求而聯想到品類里的領導品牌的產品,所以“她她”想做的是一個真正能幫忙用戶解決問題的產品,而不是跟著需求來,問題一直都在,只是會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表現出來的需求不同,這個群體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問題,說的具體點就是出柜障礙。”
基于此,“她她”結合話題和電臺兩大內容輸出點,不斷貫徹出柜的意義,結合公益組織,通過線上內容引導、線下活動引導來解決用戶在出柜、自我否定等問題,從而形成信任狀。
那多認為,“她她”是一個具有自我認知的產品,這是“她她”與其他競品之間最大的差異。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