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微商,社群經濟還可以這么玩兒營銷
非常榮幸能夠和大家共同探討互聯網、新媒體和社群經濟相關話題,由于大家并非互聯網從業者,所以今天僅僅就宏觀方面探討,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為進一步深入學習預備道路。
我極少參加演講,主要從事理論研究、寫作和社群方面實踐。全國范圍內的互聯網創業者、社群創始人乃至海外華人,都直接或間接受我思想影響。所以說,我今天演講的形式可能不是完美的,但希望演講內容是完美的。
互聯網是一門工具還是一個時代?
每個時代拉開序幕是以一種工具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為前提的,我們對比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來說明這個問題。
10000年前,原始人類發現野生小麥可以種植,開始有意識地種植農作物,開展畜牧業。在這之前,人類是以采摘野果為生,自由的遷徙,之后人類逐漸開始定居生活,進入農業時代。發明青銅器、鐵器、發明牛耕技術、紡織技術等,大大提高了農業時代的生產力水平,農業時代的財富萬倍于原始社會。
到了18世紀60年代,人類迎來一個大變革,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意味著機器動力取代了人力和畜力,進入一個機器生產時代。緊接著,人類發明了火車、遠洋輪船、各種機器設備、煤炭和鋼鐵得以廣泛使用,工業時代的生產力又是農業時代的一萬倍。
在農業時代,中國曾長期占據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 GDP曾一度占全球50%以上。而英國開始工業革命之后,幾十年時間就遠遠超過中國,成為全球霸主,200多年里占據世界經濟主導地位,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為什么領土面積只有中國1/40,24萬平方公里的英國,經濟實力遠遠超過中國,讓這么龐大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
因為這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實際上是兩個時代之間的較量。
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副總統提出了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法案,美國政府花巨資2000-4000億美元用20年時間建立信息基礎設施,這意味著美國引起了一場新的革命,我們迎來了互聯網時代。
因為美國抓住了時代機遇,很有可能在今后100年,美國繼續引領全球經濟,目前全球主要互聯網公司都在美國,比如apple\Google\Facebook\Amazon,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美國占據8家,中國占據2家。美國的互聯網公司,技術力量強大,用戶是全球的,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主要依靠龐大的人口。
工業時代的產值是農業時代的一萬倍,互聯網時代的產值也將是工業時代的一萬倍!(劉少丹語)
互聯網將顛覆一切行業
從國家戰略層面講,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互聯網+”的國家戰略。過去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完成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型,遍地的工廠和貿易公司是我們經濟的主體,而這些公司近年來遭遇經濟危機,經營困難,唯一的出路就是轉型到互聯網。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深受互聯網影響,衣食住行都離不開互聯網。我來到加拿大,在多倫多這個城市,看到很多中國同胞,我們在餐廳吃飯的時候,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有的人估計在看大眾點評網,在網上看餐廳推薦菜品;有的人可能在攜程網預定機票;有的人可能在發朋友圈,推銷自己。而加拿大的居民,他們在相互聊天或者看報紙。
我認為,這不只是雙方餐桌文化的差異,更多是兩個時代的生活方式的差異。手機不離手,就代表我們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居民,而報紙不離開,代表加拿大人處在典型的工業時代生活方式。
十年前,我還是個中學生,去網吧玩電腦被父母斥責,那時候,互聯網還是非常邊緣化的事物,不被人們重視,父母認為孩子接觸網絡就是學壞。而今天,在座的父母,你們是否還持有這種觀念呢?
今天沒有人不重視互聯網,所有政府領導、國企領導、企業家、創業者都要去學習互聯網,任何行業不加互聯網,一定被淘汰。我們來看看,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些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餐飲=大眾點評、美團 ……
互聯網+旅游=攜程、去哪兒網 ……
互聯網+出行=uber、滴滴 ……
互聯網+酒店= air bnb、途家 ……
我介紹下airbnb,這家公司的全稱是Air bed and breakfast/氣墊床和早餐。兩個創始人畢業時候生活拮據,付不起房租,有一次會議上,他們發現很多年輕人來參加會議,而酒店都訂滿了,并且價格很高。于是,他們把自己的客廳放置氣墊床出租,并且提供免費早餐。這就是公司的起源。然后,他們在全球范圍內做這種生意,很多人都有閑置的房間,可以提供出來供其他人居住,這樣在全世界旅行的人,不僅可以節約一筆住宿費用,而且可以認識當地的朋友。如今airbnb已經影響了全球酒店行業,估值超過了希爾頓酒店。
上面的互聯網企業,都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創造了天價估值,并且對行業產生了顛覆式影響。大眾點評和美團合并后,估值150億美金;攜程和去哪兒網合并后,估值200億美金;uber一家公司估值500億美金,蘋果公司剛10億美金入股滴滴打車,這兩家公司,沒有擁有一輛出租車,沒有雇傭一個司機,居然打敗了全球的出租車公司。
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多的“匪夷所思”的項目和公司。
比如在互聯網上銷售時間、知識、情感的平臺。我本人也在銷售時間,微信朋友圈很多好友,在線約咨詢收費一千,線下茶館喝茶收一萬一次。 有互聯網公司,把很多我這樣的行業領袖、專家放在一個平臺上,銷售我們的知識,買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選擇行業導師,然后在線下咖啡店約見面。
在08年的時候,我稱之為淘寶時代,那時候有人在淘寶上賣時間,當時有個新聞事件,“租個女友回家過年”被熱炒,這個在當時看來就像一個笑話,一個新聞事件。但是,今天中國的時間銷售公司已經很多了,在上海地鐵里都是他們的廣告,今后每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銷售自己的時間。
未來5-10年,如果有一家企業超過今天的阿里、京東,這家企業一定不是銷售現在的這種商品,銷售可觸摸的比如衣服手表等等,這家公司很可能是一家銷售時間、知識、情感和服務等虛擬產品等平臺。
我的個人轉型/介紹
有沒有一家企業足夠強大,可能不需要互聯網,不會被互聯網所改變?假如有一家企業,全球盈利能力第一,看起來和互聯網全不沾邊,這樣的公司是否會被互聯網所改變?
這就是我的上一家任職的企業,中國煙草。我從學校出來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國煙草從事營銷管理相關工作,是中國煙草從高校里引進的最年輕的一批人才。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中國煙草15年上繳稅收和利潤總和是11500億,同年中國石油利潤355億,百度、阿里、騰訊的利潤是337億、243億、406億。可見中國煙草利潤之大,就是在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上海,納稅記錄里,上海煙草排名第一,并且超過后面排名20家的總和。
清政府時期和英國做貿易,出口絲綢、茶葉、瓷器到英國,貿易順差。但是英國出口鴉片到中國之后,就扭轉了貿易差額。引發了第一次貿易沖突,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這就是一個產品導致的國家戰爭,鴉片和今天的煙草,實際上是性質差不多的產品。可見煙草的強大。
即使這樣的企業,也都在轉型互聯網。煙草在很多年前就開始建立網絡訂煙系統,目前煙草網上訂煙系統新商盟,已經覆蓋了所有零售戶。而新媒體和社交網絡時代,煙草公司都開發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建立自己的品牌俱樂部,在社交網絡推廣品牌。
當我意識到互聯網時代來臨的時候,就離開了煙草,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越是龐大的企業越是難以轉型。當我離開之后,就把自己投入到一個轉型時期。
我的轉型是艱難的,也是成功的。經過兩年的默默耕耘,在16年,開始給很多高校的總裁班做社群指導,給全球性的一些社群顧問,在國內權威媒體,比如長江商業評論,人大經濟論壇、華夏基石等頭條推薦我的文章。
那么,是什么讓一個普通青年在短期內取得成就呢?在一個傳統的金字塔結構的社會里,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幾乎不可能的。趙本山取得的成就,是因為他多年上春晚,能上春晚的是一般人嗎?除了非常強的實力之外,還需要非常的社會資本。而今天在社交網絡上誕生的明星,比如papi醬,她就相對比較草根,她不需要上春晚,也不需要多少社會資本。
而我取得這些成就,就是因為我站在時代的肩膀上,這個時代賦予了我兩個工具:新媒體和社群。
新媒體和社群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工具
過去我寫了4篇閱讀量千萬的文章,其中3篇是關于互聯網和社群的,讀者集中在創業者、企業主。有了這些精準的關注者之后,如何產生更實在的價值呢?過去我們沒有好的辦法,過去就是賣廣告,賣流量,或者明星模式通過經紀公司運營。
但是現在,我們可以自己建立社群。在這么多讀者多情況下,有千分之一的讀者會進一步到我個人微信來,而我又沒有精力能夠維護上萬個好友,那么,我就通過微信群的方式。我建立過一百多個付費的群,收費從10元到1萬元一個人。這就是對粉絲的一種篩選方式,不同的收費標準可篩選不同的粉絲層次。
假如我們擁有100個群,一個群算100人,就是10000人,如果對這一萬人收費一人一百,就是一百萬。但是,這一百萬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價值,社群經濟的價值在于后端。就比如我們今天的加拿大研討會,在座4000多人,機票5000一張,那么就是2000萬,這2000萬只是一個開端,更大的消費是大家在加拿大的住宿、餐飲、購物消費。
在我們社群里,也是這個道理,除了入群收費,我們還有產品消費,當群里有項目產生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眾籌產品,入股一家創業公司。社群的收入途徑是多方面的。
職業群主意味著社群經濟時代來臨
因為運營社群的緣故,我擁有了多方面的身份,職業群主、自由作家、咨詢顧問等。這些身份里,職業群主的身份很有意思,職業群主標志著社群經濟時代的到來。就像工業革命后,職業工人的產生一樣,如今產生了一些職業群主。
為什么職業群主可產生呢?
因為我們依托了社群工具,主要依托微信生態圈。社群工具可以分為線下和線上兩種,線下的是實體空間,線上是虛擬空間。而互聯網誕生以后,社群的線上工具進過了三個發展階段。分別是:
在線社區/博客
在線社區+群組
微信生態圈
在第一階段,意見領袖可以在論壇和博客等地方發布言論,吸引粉絲,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韓寒。韓寒后來通過影視出版獲得了經濟價值。這個時期的社區特征,是單向傳輸內容,粉絲只能觀看明星的內容,他的個人言論在海量信息里石沉大海。
第二階段,有了群組功能,比如qq群,淘寶站內的阿里旺旺群,yy群等等,粉絲們可以聚集在一起,在一個群組里交流討論,這個時候社群的雛形形成了。
但是,前面兩個階段都是基于PC互聯網的,顯著特點是使用頻次低,因為電腦攜帶不方面,人們不可能隨時在論壇。而微信生態圈的建立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即基于手機端。手機隨時攜帶,所以,我們現在使用微信的頻率是過去的幾十倍。這個時候的社群,人們是隨時隨地在線,隨時互動。另外,由于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手段完善,所以社群經濟的價值就越發明顯了。
互聯網在中國發展的十多年,完成了這個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好之后,我們才能夠搞社群經濟。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你是農民,家里有多余的農特產品,但是無法產生收入。于是,政府出錢村民合作修公路通向城市,有了公路之后,農村的產品可以運輸到城市去。到了城市,我們還需要一個集貿市場。在這個集貿市場,我們集中交易,人們固定時間到集貿市場選購。我們還需要一個交易規則和支付貨幣,就形成了一個商業系統。
對比來看,在互聯網上,新媒體的功能就是公路,負責把客人帶來,匯集一批顧客。而社群就是集貿市場,把顧客集中在一個地方。而移動支付則為交易提供了手段。三個條件都具備的時候,社群經濟就大行其道了。
微商是社群經濟冰山一角
我們再來觀察過去2年興起的微商現象,微商之所以能夠興起,得益于微信生態圈。沒有微信就沒有微商。全國至少千萬人從事了微商行業,做的普通的,一個人收入一兩千,做得好的,組建了自己的團隊,銷售額從幾百萬到幾千萬到數億。
為什么微商這樣一個群體,平均學歷很低,社會資源有限,他們卻能夠取得成功呢?這就是因為他們借助了新時代的工具。微信對于他們來說,具有幾個核心功能,朋友圈+公眾號+微信群。
朋友圈和公眾號是微商的媒體工具,朋友圈更像自媒體,而公眾號更像新媒體。有了媒體,微商可以吸引粉絲,吸引顧客。而微信群又可以變成微商團隊的協作工具,這個群就是他們的辦公場所,一個不需要支付租金的云協作辦公場所。
社群經濟三種主流模式
微商只是社群經濟的冰山一角,過去我給全國上千個社群做指導分享,總結出社群經濟的三種主流模式。
一、入群收費模式
二、產品型社群
三、社群孵化器
入群收費是比較常見的,還有太多群不敢收費,我認為不敢收費是比較懦弱的,或是是受互聯網免費思維影響太深。當人人都免費的時候,實際上重要的不再是金錢,而是人脈和信息的有效性。在這個人脈過度,信息泛濫的時代,建立一個收費群,提供更加靠譜的人脈,提供更加有價值的信息,是完全可以收費的。
收費社群很多,我自己過去建了一百多個收費群,臨時講課群我收費很低,一個群一百人,AA付款20元也是2000元,這樣我講課總感覺舒服些。長期的群,收費一千起,企業主收費一萬。做的比較好的收費社群,有羅輯思維和正和島這樣的,前者是大眾的社群,收費從300/1500一年,后者是知名企業家社群,收費3萬一年。目前正和島僅僅靠會員費就足夠支撐運營費用。
我認為直接向社群收費應該是應該提倡的,我不太認可免費思維。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360殺毒軟件的確是免費,但是,消費者卻要為其他東西買單,羊毛雖然出在豬身上,但是這個豬一定在心里算計怎么吃掉這頭羊,節約了羊毛損失的可能是羊肉!百度免費帶來了什么?虛假廣告坑害消費者。
社群經濟的第二種主要模式,是針對社群成員提供產品/服務,這被稱之為產品型社群。簡單舉個例子來說,你建立100個水果吃貨群,也可以叫水果俱樂部,定期在群里團購新鮮水果。類似的,可以建立奢侈品群、旅行用品群、讀書會群等等。這些都是有形的產品,我們還可以提供服務,比如培訓課程,營銷群、管理群、心理學群等等,這些都可以針對社群成員收費,可以一次付費,也可以收會費,提供長期服務。
社群經濟不只是把消費者聚集一起,賺他們的錢。而是可以把消費者轉變為產銷者,消費者可以參與到生產、銷售各個環節去。如果我們的產品好,市場前景廣泛,那么我們也可以眾籌成品,通過社群成立一家公司。社群里的成員共同出資,出智力,共同把產品銷售出去。
社群經濟的第三種模式,是把社群做成一個虛擬的孵化器。目前比較流行的模式,是以咖啡店為載體的社群孵化器。比如3w咖啡,就是一個集合了互聯網創業者和投資人的社群。目前創業非常火熱,很多年輕人在咖啡店交流創業經驗,咖啡店可以改造成一個空間,不僅僅賣咖啡,而是提供辦公場地和資金給年輕的創業者,占據創業公司股份,并且提供各種資源,幫助創業項目成功。
我們來簡單看看幾個知名社群的案例,對比了解社群經濟實現的一些途徑。當然,我們并不能夠看到其內在的一些機密,我們能夠看到的,都是公開的一些資料,雖然如此,也有助于我們加強對社群經濟的理解。
羅輯思維,是一個知識分享型社群,公眾號粉絲500萬,優酷視頻點擊量過億。羅輯思維對讀者招募付費會員,15年招募了6萬6千名付費會員,會費3800萬。針對這些會員,銷售書籍和培訓課程等產品,15年銷售收入1億5000萬,另外還有很多衍生項目,比如最近炒作很火的,聯合徐小平等人投資第一網紅papi醬,拍賣新媒體廣告一次2200萬等等。
吳曉波書友是以分享財經知識為主的社群,公眾號粉絲100萬,在愛奇藝上有吳曉波頻道視頻節目。吳曉波書友會嘗試模式比較多,最初成立時候,嘗試過公眾號廣告,據吳曉波自己說,只有27萬粉絲多時候,第一個月公眾號廣告收入200萬。而后書友會壯大,又改造了全國555家咖啡館作為書友會線下活動場所。嘗試做了一款產品,吳酒,面向讀者銷售,三年后將會成為中國最大的楊梅酒企業。吳曉波主講的轉型課程,一次課程收費一千萬左右。并且投資了全國很多知名的新媒體/公眾號,覆蓋了1000萬中產階級。
3w咖啡是起源于眾籌的一家咖啡店,后來演變成了一個集中創業者和投資人的社群孵化器。運營3w咖啡新媒體,擁有拉勾網這個互聯網招聘和獵頭公司,成立了3w天使投資,投資50萬占8%的股份。
品牌人格化、粉絲社群化
最后,我們總結,以上所有社群都有兩個特征,1、與新媒體緊密結合,2、都建立了創始人的人格品牌。提到羅輯思維首先想到了羅振宇,提到阿里巴巴,首先想到馬云。通過新媒體吸引了粉絲,建立了人格品牌,粉絲基于信任而購買產品,對產品和人格品牌雙重信任之后,成為鐵桿粉絲,把鐵桿粉絲聚集一起,成為社群,從而形成口碑營銷,擺脫了對傳統渠道和廣告的依賴。
即:品牌人格化、粉絲社群化
很多人說,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我也沒有知識,如何建立人格品牌,如何擁有粉絲社群?其實在這個時代,人人是平等的,在現實中人們有財富、身份、地位地差異,但是新媒體和社群工具對大家是平等的。馬云微信好友只能加5000個,你也是5000個,騰訊公司不會為馬云單獨定制一個微信。他是大明星,你是小明星,在你身邊的圈子里,你也擁有粉絲,你的朋友信賴你,只要為他們創造價值,他們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朋友,10個粉絲到100個,到1000個,從而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我到加拿大看了尼亞加那瀑布,這全世界最壯觀的瀑布是由水滴構成的,水滴可以匯聚成瀑布,而瀑布永遠無法蛻變為水滴;就像種子可以成長為大樹,而大樹無法退化為樹苗。但是,種子能夠長大,能夠長多大都是由其基因決定的,而這個基因就是互聯網思維、就是新媒體和社群思維。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給大家帶去這種基因的改變。感謝。
【來源/IT時代網 作者/曾慶學】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