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手機徹底玩完?這里是微軟 20 年前手機失敗史的五個片段業界
【導語】微軟是全世界最早涉足智能手機的公司之一,手機操作系統的前身 Windows CE 早在 1996 年就已經誕生。2000 年,為移動設備設計的觸屏操作系統 Pocket PC 2000 推出。
Windows Phone 徹底失敗了。
5 月 23 日,微軟宣布智能手機業務進一步裁員1850 人、并將非智能手機業務出售給富智康。至此,微軟已經裁減超過 2.6 萬手機相關人員——原本的 Windows 手機團隊和收購諾基亞加入員工已經基本走光。
微軟 Windows 和設備部門的執行副總裁特里·邁爾森(Terry Myerson)在發給部門員工的郵件中這樣說:
我們手機的成功被局限在那些關注安全、便于管理和協作的企業客戶和個人消費者。因此我們的手機硬件生意會更聚焦。
--Terry Myerson
雖然他說微軟會繼續研發 Windows 10 Mobile,但郵件意思很明確:微軟不再關注消費級智能手機市場了。
微軟是全世界最早涉足智能手機的公司之一,手機操作系統的前身 Windows CE 早在 1996 年就已經誕生。2000 年,為移動設備設計的觸屏操作系統 Pocket PC 2000 推出。
2002 年,第一臺基于微軟系統的智能手機 Orange SPV 發售。
同樣 2002 年,蘋果還剛剛從衰退中回過神,iPod 還是一個沒多少人買的小眾產品;Google 僅僅建立四年,還沒上市。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分別在 2007 和 2008 年才發布。
而如今,全世界的智能手機幾乎只剩下了 iOS 和 Android。
微軟是怎么弄砸了這一切?
2000 年代初,復制 PC 的計劃被諾基亞毀了
Windows CE 1996 年誕生,最初的版本是基于 Windows 95 精簡開發,用戶界面繼承了微軟的經典元素開始菜單。微軟構想的商業模式也和 PC 一樣——微軟做操作系統,手機生產商生產硬件,并為每一部搭載 Windows 系統的手機支付授權費。
那時,比爾·蓋茨向諾基亞頻頻示好,希望這個快速成長的手機巨頭加入自己,雙方當時還在推進一個名為 Phoenix 的計劃。
但諾基亞不希望像 PC 廠商給微軟當苦力。1998 年 6 月,諾基亞聯合當時的手機市場前幾名廠商愛立信、松下、摩托羅拉投資了英國 PDA 公司 Psion 拆分出來的軟件部門,成立了 Symbian 公司。
感覺被背叛的蓋茨憤怒地在寫下那封著名的郵件:“我們很失望,諾基亞從來沒有告訴我們他們要聯合起來。”“不管 Symbian 做什么,對我們都是有害的。”
1999 年 3 月,Symbian 5.0 操作系統問世。它能打電話,能上網,能發郵件,還支持 Java 第三方應用,比 Windows CE 好用很多。
之后,索尼、三洋、富士通等公司也加入了 Symbian 聯盟。
自己不制造硬件,依靠第三方廠商的微軟已經無人可以合作了,只好找了當時沒人知道,靠代工生意起家的臺灣公司 HTC。
但智能手機首先得是一個好的手機、有吸引人的硬件。HTC 明顯不是特別擅長這事:
第一款 Windows 手機,HTC Orange SPV
到 2003 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Symbian 占 66.6%,微軟只有 22%。
前 iPhone 時代,微軟放棄了正確的路
從 Pocket PC 2000 開始,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就支持觸屏。但微軟的觸屏是為筆設計的,甚至還得去點屏幕左上角的開始菜單。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我們可以批評微軟“固守 PC 思路”。但不能否認,和鍵盤手機相比,觸屏才是有未來的道路,只是需要大的改進。
左:Pocket PC 2000 用戶界面 右:Windows Mobile 6.1 用戶界面
但當觸屏手機賣不下去以后,微軟掉頭轉向鍵盤設計。
2005 年,微軟和曾經的對手,已經拆分操作系統的 Palm 宣布合作,推出了搭載 Windows Mobile 5 的 Treo 700W。Treo 700W 有全鍵盤,也有觸屏,操作界面卻沒有什么大改動。Windows Mobile 就像強行塞進去的。
左:摩托羅拉 Q9 右:Palm Treo 700w
2006 年,微軟又和摩托羅拉合作,推出了 Q 系列全鍵盤 Windows Mobile 手機。這次更極端,摩托羅拉 Q9 干脆不支持觸屏了。
這個時候,蘋果的 iPhone 已經在研發中了。2007 年 Macworld 大會上,喬布斯把摩托羅拉 Q、Palm Treo、黑莓、和諾基亞 E92 示眾了一番,用來襯托 iPhone 的交互方式多么有未來。
iPhone 發布會上,喬布斯嘲笑競爭對手
微軟沒有像蘋果一樣花幾年時間去解決觸屏的挑戰,而是選擇掉頭和依賴鍵盤的傳統競爭對手做一樣的東西。
諷刺的是,微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HTC 已經很清楚觸屏才是未來。
與 iPhone 發布同一年,HTC 在 2007 年 6 月發布了 HTC Touch。這臺手機雖然使用了 Windows Mobile,但是第一次有了一個全新的用戶界面,更方便手指操作。
iPhone 一代 VS HTC Touch,兩款產品同樣在 2007 年年中上市
由于微軟自己不為手指操控做優化,HTC 定制了名為 TouchFLO 的界面——這樣改進操作系統自身不足的嘗試后來被 HTC 沿用到 Android 系統上,推出了 Sense。
熟悉 HTC 的人肯定知道,HTC 有一臺著名的手機:HTC HD2。這臺手機使用的 HTC Sense 界面非常精美,使用多點觸控的電容屏幕,不需要手寫筆,HD2 幾乎看不出是使用 Windows 系統的手機。
左:HTC Touch 右:HTC HD2
只可惜,它誕生在 2009 年,iPhone 在 2007 年就把手指的問題解決了,而且解決得更好。
面對 Android,微軟反應慢了好幾拍
iPhone 的發布刺激到了所有的手機廠商,微軟也在內。
Google 反應很快,有一個故事這樣描述了當時 Android 負責人安迪·魯賓的反應。在 iPhone 發布的當天上午,魯賓正在離拉斯維加斯 600 英里的路上,他正要去 CES 展會上和運營商們見面。
他看到電視里喬布斯手中的 iPhone 無比驚訝,當即讓司機停車,好在網上看完發布會。他對正在醞釀的 Android 的未來這么評價:“我猜我們的手機不會發布了。”
后來我們知道了,當時的 Android 使用全鍵盤設計,原型機看起來很像黑莓。一年之后,用戶界面推倒重來的 Android 1.0 亮相了。
計劃中的第一代 Android 手機 Sooner
實際上市的第一代 Android 手機 HTC Dream,很明顯觸屏的重要性被提高了
相對于迅速推倒重來轉型的 Google Android,微軟在 iPhone 發布之后非常迷茫。
2007 年 1 月,iPhone 發布。2 月,微軟發布了 Windows Mobile 6.0。2008 年 4 月,小修小補的 Windows Mobile 6.1 發布。直到 2009 年中,微軟還在忙著推進 Windows Mobile 6.5 的更新——和 iPhone 相比,依然是小修小補。
同樣在 2007 年,Google 聯合 HTC、博通、LG、三星等公司成立開放手持設備聯盟,2008 年,第一臺消費版 Android 手機 HTC G1 誕生。2009 年,Android 快速迭代到了 1.5 版,支持了虛擬鍵盤,重力傳感器和包括中文在內的多語言。
這個時候,iPhone 3GS 已經發布,App Store 已經上線了快一年。面對強勢的 iPhone,越來越多的運營商、手機廠商選擇了友好、開源的 Android。
諷刺的是,在 Google 內部頂住壓力,推動 Android 系統的安迪·魯賓曾在微軟短暫工作——他早年的手機創業公司 Danger 被微軟收購,但收購后不久他便離開微軟創辦 Android,又帶著 Android 加入 Google。
2010 年,為手指操控重新開發的 Windows Phone 7 發布。但就在同年,美國第一大運營商 Verizon 聯合摩托羅拉推出 Android 手機 Droid,這是第一部銷量超過百萬的 Android 手機。之后不久,三星發布 Galaxy S,開啟了今天最成功的高端 Android 系列手機。
微軟太慢了。
Windows Phone 7 發布,但微軟選錯了競爭目標
2010 年 10 月發布的 Windows Phone 7 是一款重要的產品,它的界面設計獨具風格,不像 Android 一味模仿 iPhone。超前的設計語言后來也被其他產品模仿。
諾基亞 Lumia 800
客觀地說,Windows Phone 7 發布之初被大規模抨擊的缺點,比如缺少復制/粘貼功能并不算是非常嚴重。至少,iPhone 初代發布的時候,也沒有復制粘貼和多任務。
但 iPhone 在 2007 年可以有這些缺點,遲到 3 年的 Windows Phone 7 不行,因為它是后來者。
微軟選擇 iPhone 競爭不只是在消費者面前有問題,也沒法說服廠商。
第三方廠商使用 Android 不需要繳納授權費,而微軟對每一臺 Windows Phone 都收數十美元的授權費。
同時,廠商不能調整 Windows Phone 的界面——微軟將統一的設計作為與 iPhone 競爭的重點。
結果是任何品牌的 Windows Phone 7 手機都一個樣,幾乎沒有任何區別。手機廠商不會將無法凸顯自己差異化的平臺當作主力。
2010 年 10 月,Android 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 30%。選擇和 iPhone 競爭,微軟失去了搶奪 Android 客戶的機會。
Windows Phone 8,危急關頭內斗
2011 年,微軟終于拉到了一個全力以赴的重量級合作伙伴——當年毀了微軟手機市場的諾基亞。
在和微軟合作之前,諾基亞曾和 Google 進行過加入 Android 陣營的談判,但 Google 不愿意給諾基亞特惠。
遺憾的是,諾基亞當時可能根本沒意識到與微軟合作不但不會幫它,還會拖慢它的速度。
2011 年合作剛開始,微軟的 Windows Phone 系統更新突然停了下來。一直到 2012 年夏天,Windows Phone 8 發布。
微軟驕傲地宣布,Windows Phone 8 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放棄了 Windows CE 核心,使用和 Windows 8 一樣的 Windows NT,未來 Windows 上的應用能直接通用,手機和 PC 能無縫協作。
在產品剛剛起步的緊要關頭,為什么微軟會再一次推倒重來,把重點放在內核上?
微軟公司內部,是按照產品線區分部門,并且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市場和銷售,有單獨的營收數字。這樣的結構下,賺錢多的部門話語權自然就大。
微軟的移動業務原本屬于 Windows Phone 團隊。但當移動成為趨勢以后,Windows 部門想要介入。
這時,微軟做手機的優先級從快速完善產品追趕 Android 和 iPhone,變成了與 PC 業務配合——用一個統一的 Windows 8 操作系統覆蓋手機和 PC。
而在諾基亞等待 Windows Phone 8 的兩年里,iPhone 銷量翻了三倍、Android 翻了六倍多。
iPhone 推出之初,諾基亞、黑莓、微軟都公開嘲諷這個競爭對手。
但背地里,諾基亞和黑莓的管理層已經行動起來。諾基亞提高了觸屏 Linux 操作系統 Maemo 的優先級,黑莓也在 2008 年拿出觸屏手機 Storm 反擊。
最終這兩個不太會做平臺和軟件的手機廠商沒能追上蘋果和 Google。
而微軟有更強大的軟件工程能力和平臺經驗(Windows 就是曾經最大的平臺),卻不緊不慢地推進著 Windows 手機。甚至讓移動系統的研發停下來等 Windows 8。
諾基亞最諷刺的產品可能是 2012 年推出的拍照手機 Pureview 808——有著 4100 萬像素的巨大傳感器。
在宣布放棄 Symbian、轉投 Windows 一年后,諾基亞用 Symbian 系統做了這樣一款產品。原因?微軟 Windows Phone 8 沒來,不支持相機模塊所需要的處理器。
諾基亞 Pureview 808
一系列失敗,微軟失去的機會價值 6000 億美元
可以說 2012 年之后,移動市場已經和微軟沒什么真正的關系。盡管它花費超過 90 億美元收購諾基亞。
到今天,這筆錢已經被徹底浪費,隨著諾基亞來到微軟的兩萬多員工已經被全部裁掉。微軟也放棄了諾基亞品牌,功能機業務也賣給了富智康。
除了這白花的 72 億美元,微軟還喪失了統治智能手機市場的機會。
從 2007 年 iPhone 發布至今,蘋果靠賣 iPhone 一共獲得了 5977 億美元的收入,這還不包括被 iPhone 帶動的 App Store、平板、手表等其它業務的收入。
今天 iPhone 和 Android 每個季度的銷量都遠遠超過 Windows 手機+PC 的全部銷量。蘋果和 Google 的市值也都遠遠超過微軟:
靠著 Office、服務器軟件和云計算這些企業服務,微軟依然很賺錢。但就像曾經的 IBM,它已經逐漸和消費者絕緣。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移動市場的失敗。
作者:馬若飛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