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過OPPO R9s,我更想仔細談談“該怎樣認識OPPO”這個問題手機
1、沒用過OPPO手機,最好不要空談什么渠道營銷,紙上談兵這事說多了容易煩。年初時候大家發現線下渠道火了,到現在OV登頂國內出貨量,但說了一年,還都是那些事情。
2、我并不認為藍綠廠沒有設計實力。當年OPPO拿著Find和N,vivo拿著Xplay和Xshot一次次刷新國產手機的記錄:相機素質、厚度、快充和HiFi,當然還有這幾個機器從來沒重過樣的外觀設計,同時期的小米們在刷新性價比,特指性能。至于現在手機為什么都長成了一個樣子(iPhone 6),我認為是市場導向的原因,比如上面說的那些產品賣得都遠沒現在OV主力機好,但成就了兩廠產品技術和渠道口碑沉淀。如果產品要面向盡可能多的消費者,那一定有個安全姿勢——一個中庸的理論,OPPO副總裁吳強Alen在采訪中這樣表示,“OPPO認為要追求一種平衡,功能、性能、價格、體驗,包括我們講的顏值等等,各方面一定要均衡。只是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但是其他方面做得不到位的話,這個產品仍然是一個失敗的產品。用戶的需求其實多種多樣,我們不可能去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當然也滿足不了我們目標用戶的所有需求,這是兩個層面的事情。我們只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核心需求,大部分用戶的核心需求。”追求極端性能與極端造型的,恐怕都是被OPPO R系列戰略放棄的消費者,比如你,你,還有你。說到大眾消費者迫切需要的功能,防水會不會算是下一個點呢?
3、討論手機值多少錢又能賺多少錢同樣是很無聊的事情,但仍然是很多BOM鍵盤分析師們津津樂道的。我們總可以擺出兩個耍流氓的問題:第一,工藝和品控值多少錢?廠商都不一定能算清楚,也沒人告訴你金屬就一定比塑料貴,而陶瓷就一定比金屬更高級。大家喊著蘋果工藝好的時候,結果還是鬧掉漆門,并且iPhone 6的2.5D玻璃邊緣卡手跟國產機沒太大區別。當然R9s在這里做的也沒到完美,屏幕的平面相對中框最上面的倒角邊緣有1mm以上的高度差,導致屏幕是一個懸浮狀——我總在說塑料襯墊影響手感的問題,因為它確實可以表征廠商強迫癥的程度。如果討論毛利率和給渠道的利潤,那還有更流氓的第二個問題:OPPO養活了多少人?小米又養活了多少人?社會發展是否必然帶來服務業人力成本的上升?所以說,OV能打出來忠心耿耿的渠道,這也是經濟規律使然?
側邊特寫,電源鍵與卡槽,上面依次為金屬中框倒角亮邊、塑料襯層和2.5D玻璃屏幕。
4、雖然OPPO沒怎么吹過,但OPPO的系統確實穩。在我測試完畢到整理文章期間,一臺R9s晾了好多天,不插卡但開著Wifi待機,到我寫的時候依然有電。待機狀態優化夠狠。但OPPO的品牌形象里似乎沒有“穩定”這一條,如果我去跟他們談談,OPPO的人一定會跟我說這是OPPO“本分”的價值觀下應該做到的事情,不必多說。但消費者怎么知道呢。
5、接上條。系統也可能是OPPO的短板,比如我希望調出完整的電池使用記錄曲線,看它到底待機了多久,是哪些程序在費電,對不起,系統沒有這個功能。OPPO有點像蘋果,把系統做成他們認為應該有的樣子,很多事情不必你事必躬親。當然,原因還是“大眾市場”,這些功能并不是剛需,而那些希望查這些數字的用戶,又不一定適合OPPO。OPPO的系統或許不適合高級用戶,還體現在交互的不直觀上,但這根本不會妨礙到使用。下拉只能打開開關,通知欄永遠需要再左劃一次,而且不管什么App通知、總共有多少條通知都只在信號邊上一個小符號提醒你消息來了,“有通知”成了與信號強度一樣的一個狀態指示,這甚至讓我猜想OPPO是不是打算干掉通知欄只用App圖標上的小紅點來表示新消息,這非常不安卓。此外我想不明白的事情還有,為何要將信號放在左上角,而不把“通知”與“狀態”分別在頂欄左右顯示。交互的不直觀,還比如下拉的通知欄只能從屏幕底端收起而不能在任意位置上劃結束、亮度條只能拖動滑塊而不能直接點擊某個想要的位置,等等。有趣的是,同樣的說辭,套在vivo頭上一樣都躲不開。
6、但這都不妨礙OPPO秀他們的產品實力:大量的專利,壟斷了低壓快充,照相核心專利也有許多。出貨量和供應鏈上來以后,與上游合作會更加輕松,于是在R9s上我們看到了與索尼合作的IMX398、首發的高通驍龍653、國內首部康寧大猩猩玻璃5代以及微縫天線等。這個天線,在OPPO發表后的第三天三星也拿出來了同樣的設計——要知道三星在手機工業設計上可是站在非常高的位置上的,這回被OPPO搶了先。除了這些規格表上能看到的參數以外,還有元件沒說的:邊框控制優秀、手機金屬后蓋非常扎實,敲起來不會有虛弱感,非常扎實,如果不是心疼手機,我就拿去砸核桃試試了。一個美中不足,這塊最新的大猩猩五代玻璃,雖然很硬很結實卻是特別容易留指紋,手感略黏。
7、說到閃充專利,這里有兩個值得一說的事情。一是測遍了市面上所有手機閃充以后會發現,VOOC確實牛,盡管5V 4A,20W的標稱數據看起來人畜無害,也小于高通QC 12V 2A的24W,但穩在幾乎所有條件下都可以在前80%電量充電中維持17W左右的功率,而QC、PE等高壓快充就是紙老虎,必須在空電、息屏狀態下才有高速,并且只能在前20%電量里偶爾到20W,多數時候不到15W,一亮屏幕一方面費電快了另一方面機內高低壓轉換發熱保護立刻啟動,功率直接減半,而一看視頻玩游戲恐怕就只剩下7W左右了——也就是像一加在發布會上提到,一加3玩的時候也能很快充電,速度甩三星小米兩倍以上。
8、另一個值得說的,就是這已經是OPPO上一個時期的成就了。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句Slogan已經明確壽終正寢,Alen稱,“(VOOC閃充技術)我們認為推廣已經到一個段落,深入人心,廣為傳播,讓大家都知道了OPPO有VOOC閃充,使用體驗非常好。這個推廣階段已達到了目標和效果。所以我們還是回到OPPO是誰的最初定位——OPPO是拍照手機。”2014年在Find上以新技術亮相的VOOC,當時并沒有這個廣告,反而廣告用在R系列上卻發揚光大,成了手機圈這幾年里最深入人心的廣告詞——第二名是“漂亮得不像實力派”,至于“探索黑科技”,估計沒人會以為它是Slogan。
9、回到OPPO起點的招牌、替換掉“充電五分鐘”的“這一刻更清晰”,說回拍照。與索尼合作開發攝像頭又是國內首例,Alen稱在合作中,OPPO主要是提供市場洞察、規格定義和軟件調校,OPPO對拍照的理解與追求,以及能消化足夠多的產品,是與索尼順利完成合作的一些原因。這枚IMX398大體上是IMX298的升級,改用了相位對焦判斷邏輯,發布會上OPPO稱其接近佳能早先只在旗艦機型上用、今年下放到5D Mark IV上的全像素雙核CMOS AF,有分析稱這就是前些時候索尼從佳能處打包授權專利時從佳能處取得的。而在實際拍攝中,除了極端暗光環境手機會有猶豫以外,對焦都非常爽快。而所謂“這一刻更清晰”,除了對焦以外,軟件上的速度也同樣重要。我用過HDR一張照片卡半天的Nexus 5X,也用過先拍照然后告訴你拍完了但其實在后臺偷偷處理、照片查看時只有預覽圖不能操作的索尼,而OPPO則是很明確地用快門鍵的一圈進度條告訴你一張HDR照片需要多久,實際大概是半秒鐘左右。這又要說到和OPPO同門的一加3,當時也因為拍照軟件的快速和穩定而得到不少贊譽。至于成片質量,直接看圖,分別是夜景、自然光和靜物樣張,以及極端暗光環境拍攝,虎嗅僅對原圖做了壓縮處理。
9s、玩得國產安卓多了,就會變得更尊敬OPPO,但也更脫離OPPO的消費者群體。這也許好比天天吃大餐的人會怎樣看待麥當勞一樣——一家偉大的公司,嚴格標準化安全可控,很受消費者喜歡,很賺錢,也養活了一大批店員甚至麥當勞隔壁的商場——但是并不會去吃它。當然,也許會有我這種只能吃搬磚盒飯的家伙反而覺得麥當勞溢價太高。
【來源:虎嗅網 作者:普通醬】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