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只要有屏幕技術, 中國手機還是得叫它"爸爸"?手機
(原標題:電池爆炸又怎樣?有屏幕,中國手機還是得叫三星“爸爸”)
68層的中洲控股中心大廈矗立在深圳海岸城中心,三星中國是這座裝修奢華的寫字樓里最大的租戶,占了整整四個樓層,公司多個部門都在這里設置了辦事處。如果你想拜訪三星電子,寫字樓前臺會反復盤問個人信息,甚至需要三星員工打電話向前臺確認,才能刷卡進入。
在過去的大半年,這座樓進進出出的客戶明顯增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奔著三星電子下面的供應鏈管理團隊而來。“大約一兩百人的隊伍,中國人、韓國人都有,韓國人幾乎都會說中文。”一位頻繁與三星中國打交道的國內手機廠商負責人說。
在今年手機行業最熱的幾條新聞中,兩條與三星密切相關,一條是三星Galaxy Note7的電池爆炸。8月2日,Galaxy Note7在美國發布,僅僅20天之后,韓國發生首起爆炸事件,10月11日,三星電子宣布全球停止銷售和更換該款手機。
這部“史上最短命”的旗艦手機,從發布到停產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在全球召回的手機數量超過370萬部,短期內帶給三星電子的損失超過50億美金。
另一件事雖然沒能天天“上頭條”,但幾乎影響了除蘋果以外的所有手機廠商:供應鏈。
一部手機需要幾百個元器件,幾樣關鍵元器件:AMOLED屏幕、內存、芯片等,三星都占到不小比例的市場份額。尤其是AMOLED屏幕,幾乎占到市場95%以上的份額,這意味著,如果廠商想要使用AMOLED屏幕,除了三星,幾乎沒有第二選擇,而一旦三星缺貨,手機廠商除了換屏,只能等待。
目前使用在手機上的屏主要分兩種,一種是AMOLED屏(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簡寫),一種是IPS屏(In-Plane Switching的簡寫,本質為LCD)。
相比于后者,AMOLED屏幕可以自主發光,而后者是要在面板下方加一層背光燈,因此,前者要比后者更薄。更重要的是,AMOLED的功耗要比IPS低20%-30%,除此之外,前者的色域更飽滿,簡單來說,就是“紅色更紅,藍色更藍”,色彩更加鮮艷。
LCD屏與AMOLED屏構造技術對比
隨著手機越做越薄,AMOLED屏幕成為不少主流手機廠商旗艦機的首選,這其中又以OPPO、VIVO、金立等品牌的合作最為緊密,每年訂單均是在千萬級別以上,幾家廠商近幾年的中高端旗艦機無一不是使用了三星的AMOLED屏幕,VIVO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VIVO Xplay 5更是除了三星以外,首款使用三星曲面屏的手機。
供應鏈緊張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手機廠商“沒貨賣”。OPPO R9是OPPO在今年3月份推出的一款年度旗艦機,使用了三星AMOLED屏幕,4天時間銷量達到40萬臺,三個月銷量超過700萬,開賣至今已經售出超過1500萬,“供應鏈緊張導致OPPO R9至少少賣了20%。”OPPO副總裁吳強告訴記者。
魅族也面臨同樣的尷尬,從去年開始,魅族一改之前“小而美”的模式,開始重視出貨量,去年全年出貨量超過2000萬。這個數字本應該在今年繼續大幅度攀升,但由于供應鏈緊缺,“保守估計,至少少賣了500萬臺手機”,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說,與OPPO不完全相同,MTK芯片等元器件的緊缺,也是魅族缺貨的主要原因。
如果要列一個深受供應鏈困擾的手機廠商名單,還可以很長,比如小米,從今年年初開始,雷軍開始親自抓供應鏈,而小米5等幾款手機也曾因為各種關鍵元器件的緊缺,面臨市場供給不足的困境。坊間曾有多種小米與三星斡旋的版本,但大抵都是圍繞雙方博弈展開。
從某種意義上說,供應鏈的緊張挽救了三星電子今年遇到的斷崖式的劫難。
10月7日,三星發布Q3財報預期,預計公司Q3營收約為49萬億韓元,同比下滑5.2%,但營業利潤預計約為7.8萬億韓元(約合70億美元),同比增長5.5%。在國外分析師看來,三星電子Q3財報利潤之所以不降反增,主要原因是三星存儲、AMOLED面板等關鍵元器件的持續升溫,一定程度上彌補了Galaxy Note7爆炸對三星電子營收的影響。
R9和R9 Plus剛剛上市,吳強就開始發愁,不是因為賣得不好,而是賣得太好,“貨備少了”。這兩款手機都是使用三星AMOLED屏幕,上市后再去找三星下訂單,已經不可能拿到貨,“我們按照以往的銷售數據,以為已經下了一個很大的訂單,每個月幾百萬的量,但還是下少了。”吳強回憶。一年前推出的OPPO R7是其去年的旗艦機,生命周期里銷售數量超過1500萬,團隊卯足了勁兒為R9下了個大單,但還是不夠。
“在兩款手機七個月的銷售周期里,有三個月是缺貨的。”供應鏈管理一直是手機廠商最難的功課之一,“賣得好可能會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賣得不好就更痛苦,供應鏈和庫存壓力都會很大。”吳強告訴記者。
五個月之后,OPPO推出了使用日本顯示公司(以下簡稱JDI)的IPS屏幕的R9km,較之前R9的厚度增加了0.35mm,前后賣了一百多萬部。“說的好聽是銷售超出預期,但本質上是對產品預估不足。”吳強事后反思,認為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
“去年對今年形勢判斷過于悲觀”,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智能終端和生態系統研究總監閆占孟認為,這是手機供應鏈問題在今年集中爆發的主要原因。根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容量為4.4億部,僅比2014年增長2.1%。
國內手機市場飽和的現狀讓手機廠商和上游供應鏈紛紛調低2016年預期。但事實上,行業走勢遠好于去年預估,Counterpoint連續兩次上調市場預期,最終預估今年市場增長比例會在7%左右,市場容量在4.6億部左右。吳強給出的數據更樂觀,他認為今年國內手機市場量會在4.8億部左右,這比去年增長了10%左右。
目前來看,三星每天可生產AMOLED屏幕的數量約為100萬片左右,年產能在3億左右,其中,三星就要占掉三分之二的產量,真正提供給其他手機廠商的屏幕數量在一億片左右,然而這根本就不能滿足國內手機市場的巨大需求。
按照此前市場預估,OPPO今年出貨量會在8000萬-9000萬,VIVO的出貨量約為6000萬-7000萬,單就這兩家廠商,每年就有一半左右的產品會使用AMOLED屏幕。
王磊形容近幾個月三星供給屏幕就像是“擠牙膏”,王磊是金立集團副總裁,主管產品研發和供應鏈管理。今年7月底,金立趕在下半年密集的手機發布之前,推出了年度旗艦產品M6、M6 Plus,一般情況下,發布后的前三個月是產品出貨最密集的階段。
在8月6日全國開售之前,金立備了近20萬臺M6,“每個省只能分到幾千臺,當時參加的幾場地方的渠道商發布會,每個地方都要幾萬臺,市場需求太旺盛,但總部沒有那么多貨。”王磊回憶。
在王磊看來,今年上半年三星屏幕緊張就已經開始顯現,為了預備M6和M6 Plus,團隊在四月份開始向三星下訂單,需要在六七月份交貨。直到現在,三星仍然沒有完全交貨,金立后續又追加了幾十萬訂單,三星雖然接收,但交貨日期遲遲沒有進展。
最焦灼的時候,王磊的同事飛到三星首爾的辦公室“玩兒命催”。“跟三星總部的人開會,能給十萬是十萬,能提前兩三天就能多賣一些手機。”金立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方面是強大的依賴,另一方面,國內手機廠商不敢輕易放棄三星這個合作伙伴。“用其他家AMOLED屏幕或者選擇IPS屏幕,就有可能不能滿足產品需求。”上述負責人表示。
“沒貨就這樣等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大多數國內手機廠商負責人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如果今天使用了其他手機廠商的AMOLED屏幕,或者干脆換成IPS,那等過了這陣子,三星還會不會支持自己?”這是讓他們矛盾和進退兩難的地方。
在AMOLED技術上,三星的研發已經超過十年。最初,一些日本屏幕廠商也曾研發AMOLED屏幕,但后來放棄,只有三星和另外一家韓國企業LG堅持研發,與三星注重小屏領域不同,LG的AMOLED技術更多是應用在電視領域。
在推廣AMOLED屏幕上,三星自己也下了不少功夫。三星曾經給AMOLED起過一個接地氣的中文名:奧魔麗,并且在各種渠道宣傳推廣。
不僅如此,連續兩年,三星電子會通過國內手機廠商邀請手機促銷員去韓國參觀旅游。“每次都是二三十人,邀請他們參觀三星電子的工廠,促銷員回來后再推銷三星屏幕的時候,效率會提高很多,更容易打動用戶。”王磊介紹。
每年閆占孟都要因為三星專門飛兩三次首爾,“大家會坐下來分析國內手機廠商的現狀和趨勢,”閆占孟告訴記者,“三星比較看重手機廠商的發展勢頭,它也想找長久的合作客戶,而不僅僅是一樁簡單的生意。”
出貨量小、財務緊張的手機廠商通常都不會在三星考慮的范圍內,“如果一年只有幾十萬的訂單,拿到三星屏幕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另外一種就是財務緊張,比如賬期時間較長,或者拖延付款,在手機這個缺錢與土豪并存的行業,三星有足夠的空間決定誰來當自己的合作伙伴。
當然,如果有大企業背書,與三星的合作或許能夠容易一些。“一年多前三星來跟我們談屏幕合作的時候,AMOLED屏幕還沒有這么熱,三星的產能也有20%左右的富余。”聯想一位接近供應鏈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去年年初,聯想曾與三星簽下一份不到100萬片的屏幕訂單,這在三星的訂單中不算大,但是聯想主營業務PC與三星一直都有合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聯想移動業務的話語權。
雙方的合作并不是一直都這么愉快。
2010年5月發布的聯想lephone,是國內最早采用三星AMOLED屏幕的手機,除聯想以外,三星Galaxy系列、HTC Desire都在使用AMOLED屏幕,為了“打壓”蘋果正在崛起的勢頭,三星不再向聯想和HTC供貨,所有產能全部向自家產品傾斜。從那以后,聯想與三星的合作斷斷續續。時任HTC北亞區總裁杰克·佟也曾公開表示“三星將零部件供應作為打擊競爭者的武器”。
同樣的戲碼也曾發生在華為身上。2012年1月,華為發布的Ascend P1使用了三星4.3英寸的AMOLED屏幕,手機從一上市就貨源緊張,坊間曾有傳聞稱“三星有意削減對華為的屏幕供應”。
“我們現在規劃產品時,會有意躲開AMOLED屏幕,使用IPS屏幕。”國內一家手機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要是取消三星的訂單,它應該會很開心,每天產能固定,但一堆廠商圍著要,它生產不出來。”上述采訪對象表示。
“現在三星已經開始跟國內手機廠商談明年的訂單了,廠商都會多報一些,”王磊判斷,至少在AMOLED屏幕方面,明年還將會是需求遠遠大于供給,“三星也會打個折,按照目前的產能來說,不可能滿足所有買家的需求。”
雖然市場缺口巨大,但多家與三星密切來往的手機廠商負責人表示三星電子明年并沒有擴張的計劃。“供應鏈永遠都是一個大年緊接著一個小年,已經有手機廠商開始砍掉之前的訂單,”一位國內手機廠商負責人透露,“另外,三星也希望在供需之間尋找平衡,市場稍微有一點點喂不飽,對三星來說是最好的狀態。”
這個說法也得到其他手機廠商的證實。“三星會有一個優先考慮的名單,在這個名單中去平衡,誰都能分到一些,但也不會全部給誰。”國內一家手機廠商供應鏈負責人告訴記者。手機供應鏈是個封閉的小圈子,他們對彼此情報的了解甚至超過廠商自己,“匿名接受采訪”被幾位采訪對象反復掛在嘴邊。
他們都能感受到三星在這場供求關系中發生的變化,“之前還可以談談價格,在面板上稍微做一些定制化的改變,現在不可能了,能拿到屏幕就不錯了,沒有廠商會再去談價格,屏幕的型號也幾乎完全一樣,手機廠商想要在屏幕上做創新也更難了。”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8月份,小米推出首款使用AMOLED屏幕的紅米Pro,合作伙伴不是三星,而是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輝”),這是一家國有企業,也是國內最早開始生產AMOLED屏幕的廠商之一。“三星的良品率可以到90%以上,但和輝應該要低很多,顯示效果上也有一定技術差距。”一位不具名分析師告訴記者。
京東方也開始布局AMOLED生產線。今年7月份,京東方投資465億元人民幣的AMOLED工廠主體在成都完工,這也是國內第一條六代AMOLED可折疊的柔性面板生產線。
在去年年底之前,京東方還在AMOLED和LIPS生產線之間搖擺,后者駕輕就熟,分分鐘可以開工生產,但如果鋪設AMOLED產線,則要等到2017年才能正式投產。在內部討論了半年之后,京東方最終決定選擇難度更大、但更炙手可熱的AMOLED產線。
但不可否認,無論京東方還是其他國內廠商,真正能夠實現量產還要等到2018年左右,而在此之前,三星仍然是AMOLED屏幕逃不開的選擇。
不僅僅是三星的AMOLED屏幕緊缺,IPS屏幕今年也出現結構性緊缺,主要集中在5寸、5.5寸兩個主流型號上,在一些低端的功能機屏幕上,缺貨也比較嚴重。
“去年屏幕廠商不賺錢,臺灣和大陸的一些屏幕廠關掉了部分產線,”手機行業分析師孫昌旭認為這是今年IPS屏幕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目前一些低端屏幕的價格與年初相比,已經上漲了兩三倍。”
“你爭我搶”的戲份在供應鏈領域天天上演。一家手機廠商負責人稱在去年下半年IPS屏幕爭奪戰中“頭破血流”。幾家手機廠商同時采用臺灣的屏幕供貨商,但由于華為去年沖擊年銷一億部手機,鎖定幾家屏幕廠商中的大部分貨源,導致其他家手機廠商斷貨,只能另尋供貨商。
伴隨著供應鏈緊張的就是手機成本的提高。本月剛剛推出的OPPO R9s、R9s Plus就是一個例子,相比于R9 Plus 3299元的定價,R9s Plus將價格定位3499元,很多元器件都提高了價格,比如存儲、屏幕、與索尼合作定制的攝像頭等元器件。”
這個行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時刻充滿變量。三星Note7的爆炸顯然又給這場供應鏈爭奪戰平添幾分變數,據此前瑞士信貸等機構的分析師估算,若三星停賣Note 7系列手機,估計在其生命周期會少賣1900萬部手機。
如此,Note7在此前鎖定的AMOLED屏幕會分散給其他手機廠商嗎?也有傳言表示三星會提前推出Galaxy S系列來填補Note7的空檔,如果成為一款爆品,國內手機廠商在供應鏈上的日子或許就更難過了。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