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vivo稱霸中國市場,為什么還是有很多人看不起它們?手機
報告顯示,基于智能手機銷量,今年第三季度OPPO中國市場份額為16.6%,高居榜首, vivo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6.2%, 而華為的市場份額為15%,排名跌至第三。曾經的霸主小米第三季度市場份額為10.6%,排名已滑落至第四。
超越華為、痛踩小米,藍綠兄弟以黑馬姿態傲視群雄。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看不起他們。
把配置和千元機差不多的產品賣到2500元以上是很不厚道的
此前,雷軍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說過:“OPPO和VIVO的出現把效率拉得更低,雇傭100萬人去忽悠,核心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如果渠道效率越來越低,現在1000元成本的產品賣2500元,未來就只能投700、800(的成本),東西越來越差,只不過把外表做得還是很好。”
不難看出,大家之所對OPPO、vivo嗤之以鼻主要就是因為它的低配高價。正如雷軍所說:友商把配置和小米千元機的差不多的產品賣到2500元以上是很不厚道的。
以售價同為2799的OPPO R9和小米note2為例:OPPO R9采用了一塊5.5英寸1080p分辨率AMOLED屏幕,主攝像頭采用了1300萬像素,16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2850mAh的電池,CPU是聯發科 MT6755八核處理器。
小米Note 2配備的是5.7英寸雙曲面屏,分辨率為1080p級別。后置攝像頭為索尼IMX318傳感器,有效像素2256萬,電池容量達到了4070mAh,支持快充。搭載的是高通最新旗艦處理器驍龍821,主頻為2.35GHz。
通過比較我們很容易看出,雖然售價相同,但是OPPO R9和小米Note 2明顯不是在同一個層次。
渠道和廣告是亮點也是槽點,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我們都知道,OPPO、vivo之所以能夠逆襲,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線下深耕細作和巨額的廣告效應。
根據外媒報道的數字顯示,OPPO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有32萬家線下店。線下店由店長、渠道代理商和OPPO三方共同參股,由省級代理商管理,且很多只獨家代理OPPO一個品牌。在深耕線下這塊vivo雖然比不上OPPO,但也相當強勢,據了解vivo有95%的產品通過線下銷售,而天貓、京東的線上渠道只占5%。
楊洋、楊冪、鹿晗、李易峰,誰紅就找誰代言,OPPO花天價組全明星代言陣容;《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Vivo幾乎贊助了國內所有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
遍布各地的線下渠道和廣告,不僅意味著銷量,也意味著成本……
據估算,OPPO和vivo在2015年的利潤達到60億元,但是OPPO冠名《偶像來了》就花了4億元,vivo冠名《快樂大本營》就花了3.5億元,包括其他廣告營銷投入的話恐怕每年超過10億元。
為刺激營銷點極向用戶推銷自家手機,OPPO和vivo會給銷售人員高額的提成。記者從OPPO體驗店的店員了解到:“普通手機一部提成約為200元,差不多平均工資能有六千多塊錢,賣得好的時候七八千。”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用在廣告和線下渠道的成本,最終會轉嫁給用戶。對此,雷軍也曾表達過不滿:OPPO和VIVO的渠道利潤,從省代開始是每臺手機一千塊,店內促銷員“可能有一兩百塊,促銷員還有底薪,所以玩命忽悠。”
值得注意的是OPPO喜歡在一線城市的用戶群體里面打廣告,比如芒果臺的各種綜藝節目和網絡廣告,但是其主要用戶群體卻在三四線城市的線下銷售渠道。也許正如雷軍所說,OPPO充分利用了信息不對稱,趕上了三四線城市的換機熱潮。
即使是低配高價,OPPO和VIVO能夠超越華為,稱霸中國市場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首先它們的外形亮眼,看起來比較精致,很符合年輕女性用戶群體的定位。畢竟在不懂配置的女生眼里,外形就決定了一切。其次,在其他廠商忙著與互聯網接軌時,OPPO和VIVO卻忙著布局線下,我們不得不佩服它們獨到的眼光。
OPPO、vivo打造了一套完美的“線下神話”,引其他手機廠商紛紛效仿。小米、華為各家都在忙著找代言人,鋪線下渠道……只是希望他們不要成為另一個“OPPO和vivo”,活成自己曾經鄙視的模樣。
【來源:IT時代網 作者:周瑩瑩】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