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霾籠罩,手機行業的嚴冬來臨?手機
“拉尼娜(LaNina)一詞來源于西班牙語,原意為“小女孩”,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如果海溫距平3個月滑動平均值低于-0.5℃,且至少持續5個月,判定為一次拉尼娜事件……”從360手機年終溝通會回來的路上,一直聽電臺里的主持人不厭其煩地向聽眾解釋著“拉尼娜”,指出它才是今年冬天如此寒冷的原因所在,并叮囑所有聽眾記得提前做好準備,迎接一個嚴冬的到來。這不僅讓我想到今年陰霾籠罩的手機行業,恐怕也是一個“嚴冬”吧……
手機行業動蕩,嚴冬來臨
進入11月份,手機行業的動蕩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中興終端CEO易人,殷一民接替曾學忠;聯想手機業務,陳旭東也由喬健接替;360手機總裁祝芳浩也被“另有任用”,改由華為舊將李開新接掌;當然還有更多傳聞:TCL通訊中國區總裁楊柘已被架空;樂視移動掌門人馮幸也屢屢被傳出走……高層的持續動蕩,讓這個手機產業人心惶惶,各個手機品牌大裁員的消息此起彼伏。最先被證實進行手機業務裁員的是TCL。11月30日騰訊科技報道:TCL手機目前已啟動裁員計劃,其將撤掉在北京的團隊,涉及品牌、營銷、銷售等部門約數十人。而就在今天360手機年終媒體溝通會上,剛剛上任的李開新就宣布了360手機“新政”:回歸商業本質,用優質產品賺錢,做健康的互聯網手機模式。對外釋放出濃濃地準備“過冬”信號。這不禁令人深思,曾經如日中天的國產手機市場到底怎么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整個國產手機行業在陰霾籠罩之中進入嚴冬?
痛苦掙扎,一切都源于原罪
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智能手機市場持有量將達到15億,但其增速只能達到3%。相比2015年同期的10.5%,同比增速下降的非常明顯。這主要原因來自于兩方面:發達市場已經飽和以及新興市場還還沒有開始爆發式增長。如果將這個數據放在中國市場來考量,我想多少能反映出國產手機市場的困境所在,那就是市場狀態的急劇轉化。中國手機市場從高速增長到迅速飽和僅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這個時間短暫的讓很多國產手機廠商來不及調整,便從當初市場的狂熱一頭扎進了蕭條的嚴冬。而另一方面,對于新興市場的布局,讓沒有核心技術的國產手機品牌舉步維艱,僅有的幾個進入新興市場的品牌也屢屢遭遇國際手機巨頭的專利“敲詐”。無緣新興市場,鏖戰國內飽和市場,讓很多國產手機品牌陷入進退兩難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的這波“手機熱”,并非是簡單地資本逐利行為,中間夾雜了諸多概念的炒作,尤以小米的出現為標志,開啟了中國手機市場的“大躍進”之路。為什么說是“大躍進”?在我看來,如果沒有小米的出現,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的普及起碼要比如今延遲1到2年。小米的出現,與其說徹底顛覆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不如說“催熟”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其“高性價比”的玩法伴隨著它的成功而迅速地被其他國產手機品牌效仿并推廣。這一現象帶來兩個可怕的結果:一是,將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拉入價格戰泥潭;二是,炒熱了“互聯網手機”概念,讓互聯網手機品牌層出不窮,成導致智能手機市場紅海的直接原因之一。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互聯網手機”概念的發酵,竟然出現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惜負利定價賠本賣機的現象,故事講到這里,終于還是回到中國互聯網的原罪上,前期燒錢形成壟斷,后期收割暴利。遺憾的是,這條路并沒有再手機行業走通,這是一個悲劇。
“互聯網手機”概念破滅,讓資本市場對手機行業的炙熱迎來一盆刺骨的冷水。360斥資4.0905億美元收購酷派旗下大神品牌;樂視總額逾30億元收購酷派,成手機行業資本運作的“絕響”,相比較最近超多維僅花費2.72億人民幣便將酷派旗下ivvi公司80%股權收入囊中,國產手機品牌的“縮水”可見一斑。2015年,互聯網手機品牌“大可樂”破產清算,大可樂手機創始人丁秀洪將其失敗歸結為殘酷的行業競爭和資本的洗牌,而最直接的原因則是大可樂一而再的融資失敗。同樣的融資困難,也發生在錘子科技上,當年躊躇滿志的羅永浩,如今為了融資也是焦頭爛額,錘子科技如今的生存狀態,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不靠硬件利潤而靠融資存活的大部分國產手機品牌。
陰霾中的陽光,國產手機的未來在哪
接下來,國產手機市場將迎來一番有趣的變革。360手機新的操盤者李開新在今天的媒體溝通會上,開誠布公地提出,繼續專心做產品,回歸商業本質,做健康的互聯網手機模式。這個策略發布之后,我在朋友圈給其做了下翻譯,360手機的策略其實就是不打價格戰,專心做產品,以追逐硬件利潤為目標。這無疑是最直接的先活下來的“玩法”,而這個“玩法”,我相信將會迅速地被其他國產手機品牌所效仿,甚至還有可能在國產手機行業內形成某種“共識”,出現默契的“抱團取暖”現象。其主要表現可能是,大家將不再糾纏價格的比拼,轉而走向產品的差異化,放棄市場份額的爭奪,轉而進行硬件利潤的獲取。
更有野心的手機廠商將會加強核心技術的沉淀與研發,并爭取將觸角伸向新興市場。這一點以華為、OPPO、vivo、小米為代表的新四強表現出較強的戰略韌性。華為在芯片制造與研發方面一馬領先;OPPO和vivo則在手機功能領域的技術積累一枝獨秀,比如HIFI、拍照、續航等方面已經在手機市場取得其他品牌難以撼動的地位;而小米在積極布局芯片的制造和研發技術的同時,也不斷在手機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發力,并取得不錯的成績,剛剛發布的概念手機小米MAX就是明證。技術的沉淀和專利的積累,才是國產手機走出國門揚威海外的關鍵所在,不能掌握智能手機的核心技術,所謂的國產手機品牌也不過是“組裝企業”,終究逃不過“勞動密集型”的苦難。
最后,真的應該慶幸,現在很多國產手機品牌已經開始反省。這一點,讓我們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蹈當年功能機時代國產手機品牌沉淪的老路。
作者:何帥 微博:@小編也瘋狂 微信訂閱號:小編也瘋狂
(id:xiaobianyefengkuang)專注科技硬件、互聯網分析評論、電商研究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