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著急!頻繁換帥難解聯想手機之困手機
前不久,聯想移動高層再次變動。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MBG聯席總裁喬健通過內部信宣布,聯想任命前三星電子高管姜震為副總裁,全面負責MBG中國業務的產品策略及產品管理,包括產品組合、產品規劃和運營。
距離上一次聯想移動人事變動,僅僅時隔三個月,縱觀國內科技產業,沒有哪家公司像聯想移動這般忙于調整。如此頻繁的高層變動,不禁讓業內人士直呼“看不懂”。隨著聯想移動業務在國內勢頭日漸孱弱,聯想集團意在通過換帥解移動業務于水火。不過,從目前的狀態來看,聯想移動仍然存在三大不確定因素。
新帥能否“救火”仍存變數
此次空降聯想移動,姜震也算是臨危授命。聯想移動在中國區的業務已經走到懸崖邊上。
加盟聯想后,姜震將負責聯想移動中國業務的各個方面。對于這種安排,業內人士議論紛紛,爭議最多的就是姜震是否能夠很好的融入聯想體系,力挽狂瀾拯救水深火熱中的聯想移動中國業務。資深IT評論人士孫永杰對懂懂筆記表示:“三星與聯想在管理風格、企業文化上都存在較大差異,這對姜震與聯想移動的融合是一道難跨的坎兒。”
外界的疑惑并非憑空意淫,對于這位新帥姜震,外界實在知之甚少。懂懂筆記也是通過大量翻閱三星相關資料,才獲取到關于姜震的只言片語。只知道,姜震是一位偏科研的博士,在三星時期有過多年的產品研發經歷,也曾涉及過產品市場和戰略相關的工作。依此看來,姜震對手機領域的一線戰場可能并不熟悉,尤其在一向血雨腥風的中國市場,即便是有多年實戰經驗的老炮兒,也未必可以從容應對。
特別是,如今的聯想移動早已不復2014年以前的光輝。2016年聯想移動的銷量數據已無法從第三方機構的排名中獲取,只能通過聯想集團財報了解一二。聯想集團2016/17中期報告中提到,截止2016年9月30日的未經審計及去年同期的比較數字,聯想移動業務收入同比下跌10%至37.51億美元;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所占份額同比下跌1.4個百分點至3.9%。而中國市場的情況,更是以一句“中國銷量同比錄得下跌”帶過,想必是不能為外人道。
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固然是重要的,也需要好的平臺才能施展拳腳。縱使姜震真是一員悍將,面對當下的聯想移動,也很難在短期內有所作為。況且,三星手機在全球的成功,也不是靠一兩個姜震取得的。
老臣慘遭清洗實為昏招
在任命姜震接管聯想移動中國業務的同時,喬健還宣布聯想集團副總裁、ZUK手機業務負責人常程將專注于軟硬件生態系統建設。言外之意,常程將不再負責手機產品的研發與運營。更是有人猜測,這只是一個虛職,常程已被邊緣化。如果事實真是如此,倒與懂懂筆記此前一篇文章中的預測相同,“掌柜的不再掌柜”。
常程當初在聯想移動體系外運營ZUK時期,非常獨立,并不愿意與聯想品牌產生過多關聯。無奈在2016年4月,被時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聯席總裁陳旭東召回聯想移動內部。直到此次人事調整,常程擔任ZUK手機業務負責人的時間還不到一年。隨著常程從手機業務核心位置的離開,聯想移動老臣也已經所剩無幾。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聯想移動內部關系復雜,不排除新將清洗老臣的可能性。
然而,這種做法并不明智。現實的情況是,聯想移動正是用人之際,常程在手機業務方面算得上當下聯想移動內部少數有實戰經驗的人。如今,聯想移動做出這種人事調整,難免引起外界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回顧聯想移動近年的銷售數據能夠發現,聯想移動業務下滑與人事調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2014年聯想移動一度占據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位,到2015年6月,聯想手機的份額在逐漸降低。于是,聯想移動緊急調整人事,原移動業務負責人劉軍離職,由陳旭東接棒。由此,聯想移動業務開始崩盤,到2015年末更是滑出前五。
在業務下滑的過程中,聯想集團試圖通過換人來挽救手機業務,但又急于求成缺少耐心。智能手機這幾年市場形勢大變,任誰都需要一段時間制定戰略、執行戰略,再看效果。
2015年6月將劉軍換為陳旭東,后者掌管全球移動業務。部分海外市場表現尚可,但中國區依然在加速下滑。2016年3月,聯想移動再次架構調整為“雙總裁”制,陳旭東的權力縮小,只負責中國市場,而海外市場交給另外一個總裁負責。
專注中國區后,陳旭東其實是做了中長期的打算,更希望在產品、研發上下功夫。2016年7月,陳旭東針對中國區業務強調聯想移動今年不把考核銷量作為主要目標。僅僅過了三個多月,陳旭東就被聯想調離移動集團。
聯想集團不愿意給聯想移動多點時間去調整,才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進行了三次大的人事調整。然而,這并沒有讓聯想移動的市場表現發生好轉。
最讓人不解的是,2016年11月,接任陳旭東的是長期負責人力資源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喬健。喬健無疑是聯想集團的關鍵人物,但業內也有不少聲音質疑她其實并不了解手機業務。
戰略搖擺或是致命因素
看完前兩段,相信讀者會跟懂懂筆記產生同樣的疑惑:戰略?戰略?戰略?聯想移動的戰略究竟是什么?
頻繁換帥,看得出聯想集團內部的急切,以及對銷售數字的看重。業內普遍認為,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是一個比較看重面子的人,他不能忍受移動業務持續下滑的現狀,總是希望通過人事調整實現一招制勝,快速改變現狀。
事實上,現如今沒有明確的戰略,已經成為聯想移動發展的最大掣肘。
如果說,陳旭東集中精力做精品的戰略所需時間太長,短時間內還沒有看到效果,就不算成功,但至少外界能看到聯想移動當時是有戰略的。而目前,換帥已三月有余,除了看到三星高管空降,我們依然看不到聯想移動的戰略是什么。
不僅如此,在喬健接任的媒體溝通會上,楊元慶對外透露:“未來品牌整合會進一步加強,Moto將會是我們未來智能手機的唯一品牌。”楊元慶這句話代表聯想移動未來的戰略嗎?Moto以外的品牌都砍掉嗎?聯想、zuk、樂檬這些品牌會消失還是以Moto子品牌出現?尷尬的是,楊元慶扔下這句話轉身走了,他身后聯想移動的一干人等均不能清晰地闡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懂懂筆記問過多位聯想移動內部的人士,沒有結論。甚至有人告訴懂懂筆記,現實是一直在變,今天說不要ZUK了,下周可能就會說還繼續做ZUK。
聯想移動的戰略始終搖擺不定,甚至是沒有戰略可言,這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手機行業內,簡直是致命的問題。聯想內部也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從三星挖來姜震,就是在極力挽救局面。喬健也希望姜震能夠幫助聯想移動中國區產品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不能忽略的是,聯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在全球都有渠道優勢。聯想移動在印度、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表現仍然是可圈可點。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聯想以9%的市場份額排在印度市場前三位。
但對聯想移動來說,現在最關鍵的是決戰場是中國。觀察OPPO、vivo2016全年出貨量數據可以看到,80%左右的量都來自于國內。這說明做手機業務,中國市場是絕對不能丟的大本營。
聯想移動不斷調整中國業務高層負責人,也可能是出于這種思考。易觀分析師趙子明認為,聯想移動這種體量雖然不會因為一個人有大幅的波動,但挖來三星高管的這種不破不立的做法,對聯想移動的硬件設計肯定是有裨益的。
尾聲
懂懂筆記認為,聯想移動目前的囧境在于太著急了,總想換個人就可以把下一季度的業績做起來,而且楊元慶總是把目標定得高高的,把話說得滿滿的。
在這三年快速下滑的過程中,聯想做的都是表面功夫,而內功沒有任何提升。沒有戰略,戰略搖擺,都是源于急功近利。
聯想做手機一直是急功近利的思路。如果懂懂筆記沒記錯的話,2008年,為了更好的應對收購IBM業務后扭虧的迫切需求,加上手機銷量下滑,聯想將手機業務以1億美元出售給了旗下的弘毅投資。2009年重拾手機業務后,正好趕上運營商渠道爆發,聯想第二次做手機一路順風順水。這也讓楊元慶和聯想移動的人產生了幻覺,真的以為自己的手機業務很強大。所以,從2014年的高峰期開始跌落,楊元慶就急于改變。但是他忽略了聯想手機自身的實力和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
總之,懂懂筆記非常不看好聯想移動業務再獨立發展下去。兩個建議:一是聯想移動業務并入PC業務,共享渠道、品牌、市場等資源,或許可以減少成本,慢慢積蓄力量。二是壯士斷腕,果斷分拆或是出售,以聯想這樣下滑的速度,晚賣三個月估值就又要下跌不少,還是早出手為上策。
【來源:藍鯨TMT網 作者:董軍】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